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冬季吃黑色食材 養腎

冬季吃黑色食材 養腎

冬季吃黑色食材 養腎

傳統中醫注重養生,不同季節應有不同養生法。執業中醫師楊淑媚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簡單來說,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若要順應冬季養生,因為黑入腎,適合多吃黑色食材,但是必須小心寒陰損傷陽氣。

楊醫師指出,黑色食材包括黑豆、海參、紫菜、海帶、豆豉、黑棗、黑米、髮菜、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等,就以黑豆為例,黑豆味甘性平,有助消腫下氣、活血利水,可望改善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適合脾虛水腫、腳氣浮腫的人;黑豆還有補腎益陰的作用,有助起到頭髮烏黑、延年益壽的益處;不過食用黑豆也有一些禁忌,如炒過的黑豆比較燥熱,所以小朋友、燥熱體質者不可吃太多。

冬季特色為寒燥,也就是溫度低,不下雨就溼度低,而且風大日照短,這樣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絕對有影響,因為除了寒的性質之外,還有陰邪的性質,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加上寒性凝滯,寒主收引,所以有些人容易出現冰冷、疼痛、四肢僵硬、四肢難彎曲等症狀。

楊醫師指出,冬季對人的影響很明顯,不下雨時溼度偏低,毛髮、皮膚易乾燥、流鼻血、小便量減、大便乾硬、冬季搔癢、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太燥容易傷肺,有些人會出現乾咳、少痰、胸痛等症狀。

由於風的性質容易侵襲頭面、肌膚等地方,有些人可能會有偏頭痛,加上風的性質有開泄特性,有些民眾易鼻涕、眼淚一起流;風也容易傷肺,也會誘發過敏性咳嗽。

值得一提的是,寒冬天氣又冷又陰沉,有些人情緒可能因而變得憂鬱、易發怒、容易疲勞、精力減退、不愛戶外活動等,這是因為不適應冬季日照時間比較短的變化,以致生理紊亂、內分泌失調,進而容易引起一些症狀。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