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乳房腫塊、乳頭凹陷是乳癌?乳科名醫建議這樣預防

乳房腫塊、乳頭凹陷是乳癌?乳科名醫建議這樣預防



早安健康/杜世興(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

乳癌目前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雖然發生率高,不過只要及早發現,預後狀況大多很好。其實無論是懷孕或是未懷孕的女性,皆可能罹患乳癌,本文蒐集許多大家經常詢問醫師的問題,也分享日常生活的保健方法,希望讓大家都能盡量遠離乳癌的危險因子。

乳癌好發的年齡?

一般女性25歲以上,即有可能步入乳癌發生的年齡,25歲以前屬於少發個案。臺灣乳癌發生的高峰期為40至65歲,平均比歐美早了大約10歲。衛生署在90年公佈的資料,當時台灣地區每年乳癌新生個案約5000例,而且發生率逐年在上升,105年最新公佈資料顯102年新發生乳癌個案已高達11281例(僅侵襲癌,未包含原位乳癌),歐美的新增案例數則將近為臺灣的2倍,雖然臺灣的發生率不如歐美,乳癌在臺灣卻仍然是女性癌症發生的首位,而且有逐年成長的趨勢,每年大約有6%的新增數量。國人由於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西化,近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急遽上升,發生率高峰落在40∼65歲婦女。

如何及早發現乳癌?

如何及早發現?以往許多文章都會建議在家洗完澡可以順便自我檢查,摸摸看胸部是否有硬塊,如有疑慮再去醫院檢測,不過近年來醫學界其實已經不建議居家自我檢查。因為判斷還是要仰賴醫師的專業,自我檢查經常會錯誤解讀,也可能因為自己沒有摸到硬塊,反而因此輕忽;再者,能夠自己檢查到的硬塊,通常都已經是具轉移能力的侵襲型乳癌了,也失去早期篩檢的意義。

建議乳房發育完成後,建議20、30歲以上的女性,每2至3年可以去醫院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40歲以上建議每年檢查。由醫師決定觸診或由其他影像診斷方式著手,再隨著臨床觀察,醫師會決定是否要做進一步檢查。

乳頭凹陷,會是乳癌?

乳頭凹陷也可能是一個危險警訊,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不過並非乳頭凹陷都是乳癌造成也有可能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緊張。從以下方式有助於初步判斷乳頭凹陷是否具有癌性可能:如果是天生的乳頭凹陷,在青春期時就會發現乳頭凹陷,有時可發生在雙側,乳頭可以輕易拉回原位;至於乳癌的乳頭凹陷則是在乳房完整發育後才出現,乳癌有時候會造成乳房組織結構變形(乳頭下的病灶腫塊,可能會使乳頭凹陷、並且不容易拉出),大多發生於單側乳房,雙側乳房同時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尤其如果在凹陷的乳頭下方摸到硬塊更要小心。

另外如果雙側乳房相同部位皆有對稱的硬塊組織,該組織為乳癌病灶的機率則比較低,因為乳癌大多發生於單側乳房。

孕期罹患乳癌,治療較困難?

孕婦也可能罹患乳癌,雖然罹癌率不會比一般女性高或低,但是治療的複雜度卻會比較高,因為考慮到胎兒的安全性,許多藥物與治療方式都必須斟酌使用。

孕期如果罹患乳癌,還能繼續妊娠嗎?

一般來說,第一孕期不適合採藥物治療,因為懷孕初期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化療藥物。如果懷孕初期必須接受化療,必須中止妊娠;至於第二孕期或第三孕期,目前文獻資料並沒有強烈證據顯示化療會導致畸胎,也許可以繼續妊娠,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可以繼續妊娠,第二、第三孕期比較需要由個案來分別判定。雖然整個孕期都不建議接受化療,不過如果醫師判斷有其必要性時,仍要權衡輕重利弊。另外妊娠期間不建議接受乳癌賀爾蒙藥物治療,因為會有致畸胎顧慮。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