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補養肺氣、肺陰虛 健肺

補養肺氣、肺陰虛 健肺

補養肺氣、肺陰虛 健肺

每當天氣變涼,因為感冒、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來就診的病患也就跟著增加。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表示,感冒對於年輕人而言,可能不算什麼,經過休息、治療,就能痊癒,但對於老年人、幼兒及慢性病患者,身體抵抗力較差,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肺炎危及生命。

林巧梅說明,老年人的器官處於衰退階段,身體對於氣溫變化適應較差,很容易感冒或出現慢性疾病復發,因此需做好保暖的工作,天氣冷時避免外出、晚上睡覺穿著保暖衣襪或圍絲巾保護氣管、夜間起身小便保暖工作也要做好,若需外出一定要戴帽子、圍巾及口罩。

此外,民眾熟知的「菸害」應避免,像廚房裡的油煙、空氣汙染等,都會對肺部造成傷害。使肺部功能變差,若週遭有人感冒,最好戴上口罩預防,並保持距離。

林巧梅指出,規律的起居作息,是維持身體免疫力的第一步;適量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快走,都能增強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在清晨及夜晚氣溫較低的時候進行,以免著涼。

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慢性呼吸道疾患的老人,應避免食用太寒涼及太刺激性的食物,如冷飲、瓜類、炸物等,還需減少甜食的攝取,因為甜食容易生痰。

林巧梅表示,以上若能做到,罹患呼吸道疾病機會相對減少,但中醫講肺開竅於鼻,外合皮毛,外邪侵犯人體,時常先侵犯到肺部,且人至老年,臟腑功能退化,常由肺開始,肺虛,是老年人常見的虛證,要強健肺功能,就需補肺。

最常見的有分肺氣虛、肺陰虛,或氣陰兩虛,肺氣虛的症狀主要為倦怠、肢體乏力、講話有氣無力的、面色白、易感冒、畏風、自汗、咳嗽痰白、舌淡苔白、脈弱;肺陰虛臨床主要症狀為:體瘦、口乾舌燥、盜汗、乾咳少痰、大便乾燥、舌紅少苔、脈細。

常用補肺藥物有人參、黨參、太子參、西洋參、黃耆、山藥、白朮等,其中西洋參兼具有生津功效,較不會上火;補肺陰的藥物有:百合、銀耳、麥冬、沙參等。若是咳喘較明顯的病人,還可以加上杏仁、桔梗、陳皮等藥材。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