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黃帝內經:五髒的四季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五髒的四季養生之道

在古人看來,想方設法使人體與自然和諧,是保證人類在自然界中健康存在的根本。
而這種“人與自然”的通應關係中,最明顯的就是人體五臟與四季盛衰之間的一致性。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如果不遵循五髒的“自然規律”,身體就很可能“疲勞駕駛”,引發一系列問題。

肝: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
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
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郁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鬱結等症。

心: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
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
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皮膚瘡瘍等疾病;
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脾:長夏時節應於脾氣,以農曆六月左右為主導。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
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欲不振、
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癥狀,也多由脾氣被濕熱所困所致。

肺: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肺主呼吸之氣,
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腎: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
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
就很容易使陽氣鬱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