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怎麼理解道教始祖老子智慧﹖

怎麼理解道教始祖老子智慧﹖

  世人常認為老子具有其他人沒有智慧﹐是因為他擁有了常人不具有的眼睛。這雙眼睛看過了世間的醜態﹐洞悉了世間的世情。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需要勇氣﹐更需要他人所不具備的智慧。老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淹沒﹐正是因為他的智慧在時間的打磨中越發亮眼。領越老子的智慧﹐超越時代的人生思辨和處事智慧﹐讓人能保持心的寧靜和生命的禪意。
  老子的智慧在於他遵循事物本來的發展軌道﹐不強求改變﹐只要我們遵循世間萬物並且讓它們自然生長。以無為來實現有為。其實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引導事物的發展順著原來的軌道自由發展﹐干預事物的發展往往與事物的發展背道而馳。天地萬物都有自己存在。在發展的規律當中只要是符合自然﹐那便是最好。
  老子強調為人處世的精神應當是舒適﹐不用過分苛刻自己﹐更無須苛刻他人。也別過分的重視事情的結果﹐凡事謀定後動。這種人生的智慧要求我們學會努力讓自己和他人開心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讓人更懂得生活的禪意和美好。
  老子認為不強求改變﹐遵循自我﹐不是隨心所欲。人活著要以一顆豁達的心才能讓人活的更開心﹐所謂的痛苦也只是暫時﹐懂得為人處世﹐懂得人生的意義。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間的縮影懂得生命的智慧。
  歷史上記載的「孔子問禮於老子」的事件很多﹐這也許並不是兩個偉人之間的對話﹐而是兩種思想的對話、碰撞、交鋒。也有一說說孔子問禮於老子﹐其實是向老子討教﹐孔子師承老子才要多次與老子問答。
  據史記載﹐孔子第一次問禮的時間是魯昭公七年﹐地點在巷黨。當時老子已經離開周國﹐遊歷各國。老子到了魯國為友人操辦喪事﹐因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隊伍﹐孔子認為不妥﹐而老子認為送死者上路該趁著天明。
  孔子第二次問禮是在公元前526年。魯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復原職﹐孔子的學識也大有長進﹐但是孔子認為自己的學識仍不夠豐富﹐因此決定向老子學習周禮。前期的問禮﹐孔子都處在一種學習的心態﹐此時的孔子﹐人生經驗尚不豐富﹐思想也沒成熟直到第三次問禮。
  第三次問禮老子已經告老還鄉﹐此時孔子四十歲。孔子想把書籍典冊藏於周王室﹐因此想拜託老子﹐老子拒絕了。老子認為所有大愛仁義﹐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自私。此時老子與孔子的思想已經產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四次問禮﹐孔子已經五十歲。老子的思想已經超脫世間的束縛﹐而孔子依舊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奔波。老子認為﹐強求這個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運行或者改變﹐不如出世﹐看著這個世界改變自己也跟著改變。孔子追求「入世」﹐而此時的老子已經「出世」﹐二人的思想自成一家﹐各有所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