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蔣介石為何只與原配夫人毛福梅育有子嗣

蔣介石為何只與原配夫人毛福梅育有子嗣

  陳潔如原名陳鳳與蔣介石第一次見面時﹐在場的還有孫中山與戴季陶。蔣介石當時已三十歲出頭﹐見到十三歲的小女生﹐即墜入情網﹐除了異性相吸的原因外﹐顯然由於那天在張靜江家中的客廳﹐孫中山特別誇獎了這位小女生﹐使蔣介石對「我們總理嘉勉的女孩」﹐別具青眼﹐乃窮追不捨。陳鳳之所以會在張家出現﹐乃因比她大五歲的好友朱逸民嫁給張老頭子做續絃。與張靜江有密切關係﹐以及被孫中山看上的女孩﹐在蔣介石心目中當然會有很重的份量。於是表面看來甚是嚴肅的蔣介石﹐居然亦會嬉皮笑臉追起小女生來﹐並且故意製造狹路相逢﹐逼女孩子表態的鏡頭。甚至於約會時騙不太懂事的陳鳳﹐到上海頗有名望的「滄州飯店」﹐英文名稱叫「佈林頓旅館」(BurlingtonHotel)﹐幸而尚能自制﹐想要強姦而未遂。
  陳鳳驚魂初定﹐避不見面﹐蔣介石展開情書攻勢﹐表示拜倒裙邊的決心。當陳鳳的父親因心臟病驟發﹐於1921年9月7日逝世﹐蔣介石穿孝服來弔祭﹐再由朱逸民從中拉線﹐最後由張靜江正式說媒﹐使陳鳳的母親感到為難。有趣的是陳母仍不放心﹐僱傭了上海私家偵探調查蔣介石。調查報告乃發跡以前的蔣介石乏善可陳﹐更何況此時蔣介石已有一妻一妾﹐乃決定謝絕﹐哪知張靜江親自登門拜訪﹐說明蔣妻毛氏已皈依佛門﹐與世絕緣﹐蔣妾姚氏已同意離異﹐並強調蔣介石追求的堅定心意。在張靜江的大力說合之下﹐陳母才答允婚事﹐再勸說女兒下嫁蔣介石。兩人訂婚後﹐蔣介石為陳鳳改名陳潔如﹐結婚時張靜江為證婚人﹐戴季陶則為蔣介石主婚﹐婚禮半西式半舊式﹐毫無疑問是明媒正娶。
  結婚以後陳潔如才發現﹐蔣介石在婚前醇酒美人﹐常逛窯子﹐生活十分荒唐﹐並且得了性病﹐還把性病傳染給她﹐以至於此後兩人都無法生育。蔣介石為之悔悟﹐發誓願終生只喝白開水﹐不喝其他飲料﹐以自我懲罰﹐陳潔如也只好原諒了他。蔣介石與陳潔如結婚前﹐確實是他一生中最荒唐墮落的時期。
  蔣介石的元配毛福梅﹐奉化巖頭村商人毛鼎秋之女﹐生於1882年﹐比蔣介石大五歲。1901年結婚時﹐她十九歲﹐他只有十四歲﹐仍然是個頑童﹐這種奉父母之命的婚姻﹐當然談不上什麼感情﹐不過婆媳之間倒處得相當不錯。1904年春﹐十七歲的蔣介石帶著妻子毛福梅到寧波讀書﹐開始獨立的家庭生活﹐但不久蔣介石要到東洋去﹐又把妻子送回娘家﹐再度失去培養感情的機會。1908年蔣介石從日本回上海度假時﹐毛福梅也來滬團聚﹐但蔣卻嫌鄉下老婆土氣﹐無法對答應酬常大發雷霆﹐只過了一個暑假又勞燕分飛。然而毛福梅回到家鄉﹐即有了孕生下蔣經國。生了兒子該是毛福梅對蔣介石的最大意義﹐而毛福梅有了兒子﹐亦有了寄托﹐對丈夫的冷漠也日趨淡泊。
  辛亥革命那年﹐蔣介石納出身寒微而容貌出眾的蘇州女人姚冶誠為妾。姚氏的身世可見之於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報》的記載﹕「女出身寒微﹐當南北和議告成時﹐蔣隨陳英士居滬﹐陳每過北裡﹐蔣亦偕往﹐在筵席間見蔣氏﹐刻意奉迎﹐終至以身相托。」則所謂「寒微」者﹐實系出身北裡的妓女。蔣介石公然把小妾帶回老家﹐長久以來空閨獨守﹐以及深受傳統影響的毛福梅也不以為意﹐認為男人娶小老婆﹐早已見怪不怪﹐甚至待姚氏如姐妹。很多人稱讚毛氏的寬宏大量﹐但毛氏不大度又如何?只是說明毛氏還聰明和識相而已。蔣介石也樂得在家有妻之外﹐尚有一妾相侍。
  毛福梅生了蔣經國之後﹐1916年10月6日又出現了一個蔣緯國﹐緯國既非毛氏所生﹐亦非姚氏所出﹐是哪裡來的呢?原來王采玉一定要把經國承祧已故的小兒子﹐蔣介石得了梅毒不能再生﹐於是把戴季陶的兒子抱來﹐取名緯國﹐又名建鎬﹐與經國的別名建豐相對﹐自小就當做自己的兒子﹐我們又何必不把蔣介石視為蔣緯國的父親呢?不過緯國雖然有父﹐仍然無母﹐蔣介石遂要緯國認姚冶誠為母﹐由姚氏扶養。緯國原非蔣姓似難確定﹐然觀乎《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1930年10月31日記毛氏常提及營救經國自俄回國事﹐引蔣介石日記曰﹕「餘為國何能顧家……寧犧牲一切﹐雖至滅種﹐亦誓不承認也。」(見第二卷﹐第335頁)可知犧牲經國即「滅種」﹐否則尚有緯國﹐何至於「滅種」?
  另外我們看到孫淡寧記錄的蔣緯國談話錄原稿﹐更確定緯國與經國原「非血統關係」﹐並得知緯國系日婦所出﹐曾於抗戰後「獨自一人悄然赴日」﹐見到八十歲的山田純一郎﹐找到「青田公墓」﹐在荒涼的墓園裡﹐向母墳「就地跪拜、默禱念誦之後﹐才黯然離開」。至少以緯國而言﹐他早已自知身世。事實上他在談話中亦已透露﹐他自德返國﹐蔣介石曾親口告訴他﹐他不是蔣家的孩子。他的生父乃是他稱作「親伯」的戴季陶。他也不諱言自己有兩位父親。
  毛氏為蔣介石侍奉老母﹐教養經國﹔姚氏為他撫養緯國﹐一妻一妾皆職有專守﹐然而蔣介石於1920年與1921年之間的日記﹐不時抱怨一妻一妾﹐如民國十年4月3日記道﹕「餘於毛氏﹐平日人影步聲皆足以刺激神經... ...決計離婚﹐以蠲痛苦。」又如民國九年元旦日記道﹕「甚恨冶誠不知治家法﹐痛罵一場﹐娶妾之為害﹐實不勝言!」大有出妻休妾之態。(參閱《蔣介石日記中有關陳潔如及家事的記載》﹐《傳記文學》第六十二卷第六期﹐第24—29頁)按諸時間﹐此時蔣介石正在上海狂戀陳潔如﹐可見事出有因。陳潔如畢竟是身家清白而且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不可能做第二個小老婆﹐免不了明媒正娶。北裡出身的姚氏﹐原是侍妾之身﹐容易打發。但是元配毛氏﹐既是他唯一兒子的娘﹐又得蔣母歡心﹐難以狠下心來。然而1921年6月14日﹐蔣母王采玉死了﹐年僅五十八歲。蔣介石於辦完母喪後﹐在同年11月28日的晚上﹐當著經國、緯國﹐宣讀事前寫好的文書﹐與妻妾脫離家庭關係﹐全文如下﹕
  餘葬母既畢﹐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盡﹐此後乃可一心致力於革命﹐更無其他之掛系。餘今與爾等生母之離異﹐餘以後之成敗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餘十八歲立志革命以來﹐本已早置生死榮辱於度外﹔唯每念老母在堂﹐總不使以餘不肖之罪戾﹐牽連家中之老少﹐故每於革命臨難決死之前﹐必托友好代致留母遺稟﹐以冀餘死後聊解親心於萬一。今後可無此念﹐而望爾兄弟二人﹐親親和愛﹐承志繼先﹐以報爾祖母在生撫育之深恩﹐亦即所以代餘慰藉慈親在天之靈也。餘此去何日與爾等重敘天倫﹐實不可知。餘所望於爾等者﹐唯此而已。特此條示經、緯兩兒﹐謹志毋忘﹐並留為永久紀念。父泐。
  說穿了﹐蔣母死了﹐蔣介石已無顧忌與毛福梅離異﹐與相愛的陳潔如正式結婚。蔣介石獻身革命﹐需要一個新女性做老婆﹐毛、姚兩氏實在也上不了臺面﹐他休妻出妾自然也就理直氣壯了。然而幾年之後﹐蔣介石的場面更大﹐愛上了更新而又更出眾的女性宋美齡﹐又要與陳潔如離婚﹐也更理直氣壯了。奇怪的是﹐他不向陳潔如提出離婚要求﹐而騙她出國﹐然後不承認跟她結過婚。蔣陳之間的明媒正娶既可否認﹐則因蔣陳婚約而與元配毛氏離異一事也不存在﹐於是1927年蔣宋聯姻﹐又必須興師動眾與髮妻毛福梅再離婚一次。土裡土氣又是小腳的鄉下人毛氏﹐除了讓風風光光的總司令任意擺佈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