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非核家園」如何從趕時髦變成逆潮流

「非核家園」如何從趕時髦變成逆潮流


蔡政府在2016年訂出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近期經濟部卻做出修正,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調降至15.1%。

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高舉「反核」大旗,曾顯得意氣風發。但推動七年下來,因頻頻跳電、斷電而引發缺電疑慮,又因搶建各種能源設施引發地方人士抗爭;「非核家園」的目標和手段是否合理,不斷受到質疑。更準確地說,非核家園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國內的核能立場之爭,而在違反了國際社會的「減碳」潮流,若不及時修正,台灣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蔡總統能源政策錯誤的第一步,是把「反核四」無限上綱為「反核能」,從而勾勒出「非核家園」的美麗新世界。為了達成「非核」,政府憑藉著有限的知識和頑強的意志,開始胡亂拼湊達成路徑,包括原本運作無虞的核電廠也要限期關掉。為了填補龐大的基載核電所留下的空缺,蔡政府天馬行空地決定將天然氣發電比重提高到五十%;表面上看似合理,宣稱天然氣比燃煤「乾淨」,它卻忘了燃氣和燃煤同屬「化石燃料」,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元兇。

最近獲得我國「唐獎」永續獎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即批評,台灣設定燃氣五十%、燃煤卅%的目標,是「即興演出」。他更直言,「燃氣並非減碳選項」,台灣決定廢核卻沒有減碳計畫,相當不智,會讓永續蒙羞。這些建議,一語道破蔡總統能源政策的核心錯誤:為了地球及環境的永續,目前全球努力的目標是放在「減碳」,而不是「反核」。燃氣電廠的碳排量雖只有燃煤電廠的一半,但核能電廠則是「零碳排」:蔡政府選擇用燃氣來替代核能,絕對是開倒車的行為。

一項合理的決策,須取決於各種選項的相對利弊,作出綜合判斷。舉例而言,就經濟面看,台電的核能發電成本每度為一・五七元,燃氣則是三・七元,燃煤三・八元;亦即,燃氣和燃煤比核能貴了兩倍多。就環保面看,核能是零碳排,燃氣電廠是每瓩小時排放四百公克二氧化碳,燃煤是每瓩小時八百公克。因此,不論就成本面或環保面看,核能都是優於燃氣或燃煤的更佳選項。但蔡政府為了反核,本末不分把更乾淨、更便宜的核能妖魔化,不惜冒缺電風險淘汰核電,卻指不出合理可行的替代道路。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不要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意思是,你幫嬰兒洗澡,最後該倒掉的是洗澡水,而不是嬰兒。蔡總統的能源政策,則犯了「倒掉嬰兒」的錯誤:因為太想拋棄嫌惡的核能,卻連同自己應提供人民充足電力及乾淨環境的責任都丟掉了。蔡政府的「非核家園」概念,起於四十年前「反核四」種下的政治情結,以為反核標誌著非凡的偉大理想。殊不知,在對抗極端氣候及淨零救地球的思潮下,核電已被許多國家視為「綠能」,減碳則成全球努力的新趨勢;但民進黨還沈溺在四十年前的老套,如何把台灣帶向未來?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近日警告,以台灣碳足跡的成長速度,我們在二○三○年被課徵的碳稅,將高達五千億到八千億元。原因無他,當全球致力於減碳之際,台灣卻不斷關掉安全、乾淨的核電廠,改用增加碳排的天然氣替代。我們的能源政策正在逆反世界潮流,蔡政府仍絲毫沒有自覺嗎?或者,為了執政者的「面子」,就算錯誤的政策也要堅持到底?

在反核議題上,民進黨曾經引領潮流,曾經暢談時髦。但如今,當全球潮流轉向,新思維來到了「減碳」,蔡政府才發現自己掛在「非核家園」的高調上,下不來了。蔡總統明年就要卸任,但她的能源政策將把全民晾在何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