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解密唐朝楊貴妃所食荔枝從何處來

解密唐朝楊貴妃所食荔枝從何處來

  古代北方達官貴人為了吃到新鮮的荔枝﹐專門開闢了從南到北專運荔枝的「荔枝道」。從常理看﹐南國距長安千里之遙﹐再快的馬也不可能在荔枝保質期內抵達。那麼﹐楊貴妃所食荔枝來自哪裡?荔枝如何送達長安?楊貴妃嗜食荔枝。經過晚唐詩人杜牧的演繹﹐世人一提到楊貴妃與荔枝﹐總會記起他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於是﹐千里馳貢﹐博美人歡顏﹐成了唐玄宗濫用國器、荒弛朝政的一大表現。那麼﹐荔枝從何而來﹐走數千里﹐究竟為幾千里?
  歷史學家嚴耕望曾有意排列對比了唐人和宋人的記載﹐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唐人多言荔枝來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的記載則多雲荔枝來自四川涪州(今重慶涪陵區)。實際上﹐荔枝為一種典型的南方水果﹐現今的主產區在兩廣和福建﹐四川僅瀘州合江縣一帶還有規模生產。
  在唐人的心目中﹐楊貴妃所食荔枝來自嶺南﹐既符合荔枝地望﹐其長途傳貢、傷折民力的故事﹐又符合了時人諷諫朝政的用意。但是荔枝有一個特性不易保存。依照驛馬的速度﹐嶺南的新鮮荔枝在四五日內送抵長安﹐斷無可能。所以﹐貴妃所食荔枝﹐應來自他處。
  嚴耕望搜檢宋代史料時﹐發現《輿地紀勝》中引舊志云﹕「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涪州志》云﹐七日到長安﹐不同。」這一路程﹐約略計算﹐二千里上下﹐依唐代急驛日行五百里的極限﹐三至七日間到長安﹐尚不至荒謬。
  蜀地產荔枝﹐可信嗎?西南師範大學的藍勇教授曾對歷史上四川荔枝的種植和分佈進行過細緻的考察。唐宋時期﹐北緯31度以南的成都、重慶、宜賓、瀘州、涪陵、樂山、萬縣和雅安等地的河谷地帶均有荔枝種植的記載。其中﹐北緯30度以南的宜賓、瀘州、樂山和涪陵四地產量最大﹐質量最好﹐此四地中﹐又以宜賓和瀘州兩地的荔枝最負盛名。可見﹐歷史上四川地區荔枝的分佈﹐呈現出明顯的緯向帶狀。
  荔枝的生長﹐需要基本的熱量條件。而由歷史氣候研究可知﹐唐代是中國的一個暖期﹐氣候比當代溫暖。唐時﹐四川的荔枝分佈﹐基本上就是沿著荔枝生長的北界。所以﹐宋代的史籍開始透露貴妃所食荔枝出自涪陵﹐並非違背植物種性的空穴來風。《輿地紀勝》中提到﹐涪州城西十五里地方﹐有妃子園﹐植有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謂此。
  荔枝如何送達長安?無論是樂溫縣﹐還是妃子園﹐均大體指向今天重慶市涪陵區西部至長壽區一帶。要知道這裡的荔枝如何快馬送往長安﹐便需要先對川陝之間的地貌和交通作一了解。
  四川盆地內部﹐並非一馬平川。以南北走向的龍泉山和華鎣山為界﹐龍泉山以西是著名的川西平原﹐又稱川西壩子。這是一塊由岷江等河流沖積而成的扇狀平原﹐地表平坦、土壤肥沃、河渠密佈﹐此處是四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成都即坐落其中。
  龍泉山和華鎣山之間為川中丘陵。這一片區域地表巖性複雜﹐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在此蛛網密佈﹐將地表侵蝕切割成大小形狀各異的丘陵。其中﹐自西向東﹐最重要的3條山脈依次為華鎣山、銅鑼山和明月山。唐時盛產荔枝的涪州樂溫縣﹐即今重慶市涪陵區西部至長壽區一帶﹐就位於明月山南端的東側。
  而秦嶺的地勢﹐北陡南緩﹐北坡屬渭河流域﹐南坡屬漢水流域﹐但是﹐沒有一條河流能切穿秦嶺。早在秦漢時期﹐穿越秦嶺的川陝通道就基本形成﹐從西至東﹐共有四條。其中﹐子午道﹐自西安正南﹐沿灃河穀地﹐穿秦嶺子午穀﹐經寧陝縣、洋縣﹐抵漢中。漢中盆地﹐是為穿越秦嶺的四條道路的總樞。但是﹐由關中至四川﹐至此僅穿越了秦嶺﹐還需穿越大巴山。穿越大巴山的通道共有三條。自西向東﹐依次為劍閣道、米倉道和洋巴道。洋巴道﹐經萬源、達縣﹐往重慶、涪陵。所以﹐出產於川東平行陵穀地區的荔枝﹐欲北運往關中﹐勢必取道秦巴山地通路中最東端的一組子午道和洋巴道。
  洋巴道在大巴山南麓的開口在達州宣漢縣﹐此處大致位於川東平行陵穀銅鑼山的北端。因此﹐明月山南端東側涪陵西部的荔枝﹐欲經宣漢進入洋巴道﹐必須至少穿越明月山。但川東平行陵穀的諸條山脈海拔多在700至1000米左右﹐並不易翻越。所以﹐涪州樂溫荔枝的外運﹐最初乃是貼著明月山北行。
  總而言之﹐唐玄宗時的荔枝道﹐自今天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畔出發﹐大體依循S102、S202省道﹐沿明月山北上。至開江縣講治鎮﹐向西繞過明月山。利用開江縣新寧河﹐穿越七里峽山﹐入宣漢縣。沿宣漢縣州河﹐在達州羅江鎮轉入G210國道﹐先後穿越大巴山和秦嶺﹐抵達關中平原。全程約1800餘華里。路程途中﹐有著川東平行褶皺山脈和秦巴山地的阻隔﹐荔枝道不作強行翻越﹐而是巧妙地利用天然河穀﹐突破了這些障礙。
  從當時的地圖來看﹐穿越秦嶺的四條通路中﹐陳倉道和褒斜道最為重要。褒斜道相對近捷﹐在和平時期最受重用。陳倉道雖路途迂遠﹐但較為平坦﹐又兼有水運之便﹐所以在戰爭時期備受重視。儻駱道和子午道﹐在秦嶺北坡開口雖然更接近西安﹐但因為南北坡之間絕水地帶過長﹐交通並不方便﹐所以重要程度遠不如陳倉道和褒斜道。有唐一代﹐穿越秦嶺的四道之中﹐可以說利用最少的就是作為荔枝道的子午道。
  穿越大巴山的三條通路﹐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並不相同﹐其重要程度和與之相通的四川盆地三個地理單元的經濟狀況有關。劍閣道﹐連通成都﹐最為重要。米倉道﹐連通巴中﹐地位其次。洋巴道﹐連通的是宣漢、達州﹐經濟地位不及前兩個地區。加之洋巴道在大巴山的穿越地段﹐分水嶺高峻﹐絕水地段比較長﹐通路條件也不及前兩道﹐洋巴道的重要性自然並不佔優。因此可以說﹐荔枝道因其傳奇色彩﹐名聲頗大﹐但它在川陝諸道中﹐受沿線地貌條件和經濟條件製約﹐還是一條相對次要的道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