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台灣日殖塑像被斬首背後

台灣日殖塑像被斬首背後

台灣日殖時期嘉南大圳設計者、日本工程技師八田與一塑像被斬首;繼孫中山、蔣介石銅像被斬後,對歷史人物的「報復式斬首」繼續延燒。

位於台南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設計者日本工程技師八田與一塑像,四月十六日清晨被發現身首異處,成為媒體頭條新聞,對於歷史人物「報復式斬首」已從國父孫中山、國民黨主席蔣介石銅像被斬首後繼續延燒,成為新一波政治運動。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台北市前議員李承龍自承犯案,他和「共犯」女性友人邱晉芛供稱,因為不認同八田的歷史評價而作案。

「這種仇恨式反應,其實無助民眾對於歷史真相的了解!」台灣第一位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前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許介鱗說,早在一九三三年,台灣《新民報》經濟部長陳逢源就以日文寫作《台灣經濟的特質和批判》指出,興建嘉南大圳是日本有計劃剝削台灣農民,明治維新後從一八九零年開始至少發生了三次大米荒,反而是一九三四年嘉南大圳蓋好之後的第五年,台灣百分之五十一點八的農產品輸出日本及戰區,換做台灣人開始交水租(水利組合費)、吃蕃薯籤了。「蕃薯籤」是指蕃薯曬乾,飢餓時充做米飯。

一八九五年日本從軍記者松原岩五郎記載台灣萬華地區富庶盛況,比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台灣灌溉總面積已經等於一九六零年代整個東南亞。許介鱗從日本國會圖書館等文獻確認,甲午戰爭等龐大賠款用來擴充軍備而非基礎工業建設,更不要說農業了,但是日本透過台灣和朝鮮的米、糖增產,以及大量殘殺台灣原住民來增產樟腦,打造成殖民地型單項作物經濟(Mono-culture economy),當台灣成為「糖業王國」時,原來農業比台灣落後的日本,一九三零年代工業部門產值卻已達國民經濟的七成。

一九三九年,八田與一得到天皇最高四等瑞寶獎章,但台灣菁英早就覺悟了這種殖民地農業不利台灣。陳逢源是台南人,他曾在日本殖民台灣時的三井物產台南支店任職長達十年,後來成為台灣勸業信託會社董事,一九二一年任反日殖領袖蔣渭水成立的「文化協會」幹部,在他眼中,嘉南大圳功能和後來日本文部省為了美化殖民宣傳完全不同,陳以數字說明,嘉南大圳讓日本人落實「三年輪作」制,不聽話就沒有水用,台灣人最多只能發展初級製糖,日本二十世紀初的現代化背後,其實是殖民地資源有計劃的掠奪和重整。

TOP

這些人.......還有格調嗎?

TOP

難怪台灣一直都處於落後狀態
一堆人只往後看而不會往前看

!!!!悲哀阿!!!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