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 中國東晉及十六國時期

中國東晉及十六國時期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國103年,歷4代11帝。
  東晉是門閥政治發展的鼎盛時期,皇權衰落。司馬睿稱帝有賴於南方官僚士族的擁戴,東晉政權建立之初,先後平息了王敦和蘇峻之亂,統治趨於穩定。門閥大族王、謝、庾、桓先後支配著王朝政局。
  南來士族祖逖曾率軍北伐,一度收復黃河流域。在此之後,當權的士族多標榜北伐以增加門戶威望,其中以桓溫的三次北伐最為著名。他曾經收復洛陽,進入關中,進兵河北,但都未能夠鞏固北伐成果。公元386年,前秦南下,東晉面臨空前威脅,在宰相謝安的運籌下,謝石、謝玄率北府兵大敗前秦軍隊,取得了淝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此後,南方由於外亂威脅解除而爆發內戰,孫恩、盧循起兵。桓玄在內戰中獲勝,一度篡晉。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鎮壓了農民軍,並通過北伐樹立威望,最終取代東晉。
  東晉統治者不以恢復中原為意,門閥大族致力於南方的莊園經營。北方大族及大量漢族人口遷徙江南,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南下的北方農民和土著農民辛勤勞動,開闢南方廣大的山澤荒野,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使中國經濟重心開始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與此同時,中國北方陷入分裂混戰,黃河流域成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五胡」族軍閥爭殺的戰場,各個「胡」族首領紛紛建立政權,和東晉漢族政權長期對峙,史稱五胡十六國。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拔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等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漢,總稱十六國。在十六國時期,除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魏、丁靈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個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21個政權。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在百餘年時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