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三國-【三國名人話術】司馬昭 借敵攻敵

三國-【三國名人話術】司馬昭 借敵攻敵

【三國名人話術】司馬昭 借敵攻敵


《兵經百字•借字》:「己所難借,假手於人,不必親行,坐享其利。」

引子

  三國時期魏國征東將軍諸葛誕屯駐淮南,防備吳國。他的好友夏侯玄、鄧颺、王淩等人相繼死亡之後,朝廷權勢已由司馬昭把持,所以他感到孤立無援,於是大開財庫,施財救困,刻意赦免一些不該赦免的罪犯,以收買人心,並收留、訓練揚州一帶的俠客數千人。剛好吳國計劃向徐堨(今巢湖之東)進軍,諸葛誕就藉此機會向朝廷請求增派十萬兵馬以固守壽春(屬今安徽),又建請在淮河沿岸築城,以防範吳國入侵。

  當時司馬昭剛掌控朝廷政權(任職大將軍),長史(祕書長)賈充建議派幕僚慰勞駐防各地的將軍,並伺探他們的心意。於是司馬昭派賈充前往淮南。賈充見了諸葛誕,說道:「洛陽(京師)各界的賢者都願意皇帝禪讓(司馬昭想取而代之),將軍認為如何?」諸葛誕聲色俱厲地說:「你不是賈逵(曾守豫州)的兒子嗎?你世代都蒙受魏朝恩惠,怎麼能把政權隨意移交他人呢?如果洛陽有變,我會拚死反對。」

  賈充回去之後,對司馬昭說:「諸葛誕兩度駐守揚州,頗得眾人擁護。如果召他入京,他一定不肯來,而且必然叛變,不過為禍較小;如果不召他入京,他必定延後再叛變,但為禍較大。所以,不如召他入京。」

  不久朝廷就召諸葛誕入京,並改命他為司空。諸葛誕一接到詔書,心中恐慌,懷疑是揚州刺史樂綝出賣他,於是殺了樂綝。然後,他集結淮南、淮北屯田的十餘萬官兵,以及在揚州剛召募的四、五萬兵員,並且囤積足夠食用一年的糧食,計劃割地自守。接著,他又派軍中長史吳綱帶著自己的少子諸葛靚到吳國,向吳國稱臣,請求救援,同時表示願用營官的子弟作人質。

  諸葛誕的叛變正在司馬昭、賈充意料之中,接下來司馬昭會如何因應呢?

故事

  廿露二年(公元二五七年)六月,司馬昭奉皇帝曹髦與郭太后出征諸葛誕(怕皇帝與郭太后另生枝節,故挾兩宮出征)。

  吳國方面,吳綱來到吳國之後,吳人大喜,派將軍全懌、全端、康咨、王祚率三萬兵馬,與文欽一同趕來救援諸葛誕;並任命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封壽春侯。

  當時司馬昭督率諸軍部隊二十六萬人屯駐丘頭(屬今河南),派鎮南將軍王基、安東將軍陳騫等人包圍壽春。王基等人來到時,尚未完全將壽春圍住,文欽、全懌等人由壽春東北,藉著險要的山勢進發,得以全數入城。

  不久,王基等人將壽春團團圍住。

  七月,吳國大將軍孫綝大舉出兵,屯駐鑊里(今巢湖之東岸),派出朱異率將軍丁奉、黎斐等五人為壽春解圍。結果朱異的部隊被魏國將軍石苞、州泰攻破,米糧輜重則被胡烈焚毀。朱異的餘兵一路採食野菜,逃歸孫綝的營區;孫綝下令朱異再拚死出戰,但士兵因已連日缺乏糧食,不願聽命。孫綝十分憤怒,就在軍中斬殺朱異,然後撤兵退回建業(吳國京師,即今南京市)。

  接著,司馬昭施用反間之計,揚言「吳國援兵即將來到,而魏國軍隊缺乏糧食,已分別遣送弱、病的士兵到淮北有糧食的郡縣,恐怕無法長久圍困壽春。」於是諸葛誕等人就放寬配給,加速了糧食的消耗;不久,糧食短缺,但外援仍然未來。

  諸葛誕麾下將領蔣班、焦彝這時開始浮躁不安,主張棄守為攻;而吳國將領文欽則主張維持堅守一年的原議,以等待外援。雙方爭執白熱化之後,諸葛誕想殺了蔣班、焦彝,蔣、焦二人心中恐慌,就在十一月爬出城牆,投降於魏軍。

  接著,全懌的姪子全輝、全儀由於在建業與族人不合,就帶著母親及部眾數十家投奔魏國。司馬昭採用鍾會的謀略,偽造全輝,全儀的字跡寫信,派全輝、全儀的心腹帶著信進入壽春城,告訴全懌等人:「吳國抱怨全懌等人不能挽救壽春,想殺光他們全家。」到了十二月,全懌等人就率領數千人開門出降。

  到了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正月,文欽主張乘魏軍不備之際出戰,諸葛誕、唐咨等人也都同意了。於是大舉出戰,但連攻五、六日,死傷遍地,仍無法突圍。此時城中糧食更趨缺乏,出城投降的人有數萬之多。

  文欽希望把北方人(原壽春居民)都送出城,以便節省糧食,但諸葛誕不肯,於是雙方結下了心結。諸葛誕利用與文欽會面討論的機會,殺掉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就率兵向司馬昭投降。司馬昭則奏報文鴦、文虎為將軍、賜爵關內侯。城中吳軍聽說之後,雖然日見飢餓、困窘,心中卻十分高興。

  司馬昭親臨圍城現場視察,發現城上守衛的士兵雖然手持弓箭卻不發射,就說道:「可以進攻了!」於是四面進軍,鼓噪登城。

  二月,魏軍攻克壽春,諸葛誕想率兵出城,卻被胡奮帶兵加以斬殺。唐咨、王祚等人則投降。(《資治通鑑•魏紀九》)

解說

  司馬昭的布局可分兩方面來看,一是政治,二是戰略。就政治布局來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之語),他既有僭奪之意,就必須清除異己,所以才會逼諸葛誕叛變。但他已明目張膽地專擅朝政,怕出征時朝廷生變,所以才脅迫皇帝與太后隨同出征。

  至於戰略布局,則是韜略精深。

  1.謀定而後動。司馬昭認為「壽春城堅固而且兵馬眾多,強攻必然不利;如果再有吳國外援,我方將兩面受敵,所以不能強攻急進。如今三名叛賊(諸葛誕、文欽、唐咨)相聚城中,我將一舉予以殲滅。我方只要堅守三面,等吳軍北上之時,斷其糧道,就可以不戰而破;吳軍一破,文欽等人必然束手就擒。」事後果然不出司馬昭所料。

  2.運用反間之計。迫使城中內鬨,又誘騙全懌投降。

  3.分封降將。善待文鴦、文虎,使圍城中的士卒竟然不憂反喜。

  司馬昭固然狂妄,但卻精明過人。

TOP

謝謝引文者的分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