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列史正傳] 2010年7月2日「歷史上的今天」特別帖

2010年7月2日「歷史上的今天」特別帖

626年7月2日 玄武門之變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間,就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本來,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他又網羅了尉遲敬德、秦叔寶、李靖等這些著名將領,廣泛結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勢力無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後,也統領一支軍隊,打過一些勝仗,雖然沒有李世民那樣雄厚的實力,但是,他有太子這個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親國戚聚集在他的週圍;他長期留守在關中,在京城長安一帶有堅固的基礎,甚至宮廷的守軍(玄武門的衛隊),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還把齊王李元吉拉攏過去。總的來說,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當。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發他們在後宮胡作非為。高祖大吃一驚,說:“竟有這樣的事”?李世民說:“不但如此,他們還幾次想謀害我。如果他們得逞,兒就永遠見不到父皇了!”高祖說:“你講的事情,關系重大,明天我要親自審問!”當天夜裡,李世民調兵遣將。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親自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附近。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叫常何,原來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經被李世民收買過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異常,立即掉轉馬頭往東宮跑,只聽有人喊:“太子、齊王,為什麼不去上朝?”李元吉回頭一看,正是對頭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連向李世民發了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對準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從馬上摔下來,斷了氣,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並的時候,唐高祖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遊玩。忽然看見尉遲敬德匆匆趕來,高祖就問:“你來這裡幹什麼?”尉遲敬德說:“太子、齊王叛亂,秦王恐怕驚動陛下,特派臣來護駕”。高祖大吃一驚,忙問:“太子、齊王現在何處?”尉遲敬德說:“已經被秦王殺死了”。高祖十分難過,吩咐遊船靠岸,回頭對裴寂等人說:“想不到會有今天這樣的事發生,你們看怎麼辦?”蕭和陳說:“建成、元吉本來就沒有大功,秦王功德蓋世,深得人心,理該立為太子”。高祖說:“我本來也是這樣想的”。尉遲敬德忙說:“外面還沒有完全平靜,請陛下降旨,要各路軍隊都接受秦王指揮。”高祖立即派人傳旨結束了這場政變。
  三天之後,唐高祖宣布立秦王為太子,國家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當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歷史上把這次政變,叫做“玄武門之變”。

資料來源: 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702/2154.html

TOP

我在之前的帖子有討論到玄武門之變 所以在貼上  
Mayday版大 如果有問題再跟我說 我在刪這帖

標題名稱是  淺談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
http://www.plusbb.com/viewthread ... amp;extra=page%3D16


我想.要談玄武門之變 首先要從唐朝建立以及李淵的立太子開始談起

在隋朝滅亡後 大唐國祖李淵開始著手消滅其他群雄割據勢力
在他的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陽公主的幫助下
他用了六年的時間先後消滅了薛仁杲、李軌、劉武周、王世充、
竇建德、蕭銑和梁師都等割據勢力最後一個割據勢力梁師都是在628年被平定
李淵另一個能夠奪取中原的原因是他利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穩固北部的邊界
在施政方面 官僚制度上李淵基本上使用了隋的制度
在農業方面他頒布均田制 將田地平等地分配給農民
對絹稅他也做了調節 減輕了受田農民的負擔
在法律上他廢棄了隋煬帝的許多苛政 修訂了唐律
李淵對唐國的管理和政治措施為李世民「貞觀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李淵作為開國君主 不能說他是一個平凡的領導者 而是他的次子-李世民太過優秀
李世民即唐太宗 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 614年李世民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
617年 李淵以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 起兵反隋
攻克長安後 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國公 618年 遷趙國公
李淵稱帝後 李世民拜尚書令、晉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

自武德元年起 李世民親與三場大戰役:
一、破李軌,淺水原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脅
二、敗宋金剛、劉武周 收復並、汾失地 鞏固唐朝的北方
三、在虎牢之戰中 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 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 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 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 受到唐京軍民以崇隆的歡迎
武德四年冬十月 封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食邑增至二萬戶
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 李世民因此闢弘文館 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 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

期間由於李淵對他的繼承人的問題一再反覆 這導致了他的兒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間的衝突
由於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 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
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 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 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
東宮衛士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
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 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 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後 李世民殺建成、元吉諸子 佔李元吉之妻 爾後李淵讓出軍權予秦王 數日後秦王李世民晉為皇太子
唐高祖李淵未久禪位於李世民,次年改元貞觀。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突厥進犯 太子李建成建議其四弟李元吉率軍北征
並徵調秦王府的大將尉遲敬德、程知節和秦叔寶等人 得到高祖李淵的同意
建成一向嫉妒世民的軍功和威望 必欲殺之而後快 企圖利用與秦王在昆明池餞行的機會
埋伏下甲士刺殺 成功後即上奏稱其暴卒 而尉遲敬德等秦王府驍將則一律坑殺
李世民很快從他收買的太子下屬、東宮率更丞王晊處得到了這一消息 連夜與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商議對策
眾人都勸秦王先發制人 而李世民不忍骨肉相殘 尚猶豫不決
幕僚們以歷史上舜躲避受其惡兄象唆使的父親瞽叟迫害的故事 終於說服了他採取行動
偏巧五、六月間 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現 六月初一、初三又再次出現 傅奕向高祖密奏 (太白見秦分 秦王當有天下)
李淵聞奏大怒 認為這預示世民將謀反篡位 立即召世民責問 世民申辯說這是建成、元吉二人想謀害他
並且(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李淵當即大吃一驚 決定第二天將兄弟三人一起召來當面對質
六月初四一大早 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於玄武門 建成、元吉二人行至臨湖殿時 忽然發覺情況異常
當即掉轉馬頭想逃回東宮 世民率人衝出 在後面追趕 元吉 張弓射世民 因為驚慌夫措 弓弦都未拉開 連射三箭不中
世民張弓還擊 一箭射死建成 此時尉遲敬德率70餘名騎兵趕到 射中元吉坐騎 元吉墜馬 世民的馬也受了驚逃入樹林
被樹枝絆倒 元吉趕到 奪下弓箭勒住世民 尉遲敬德躍馬叱之 一箭射死元吉 這時東宮和齊王府2000餘精兵聞訊趕到
猛攻玄武門 情勢十分危急 尉遲敬德急持兩人首級出示 宮府兵遂潰
事後 李世民殺建成、元吉諸子 佔李元吉之妻 爾後李淵讓出軍權予秦王 數日後秦王李世民晉為皇太子
唐高祖李淵未久禪位於李世民,次年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貞觀二年(628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
戶只有二百九十萬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
社會安定 經濟恢復 並且以較快速度穩定發展
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
奠下了高宗 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 的基礎 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 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 削平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平定東突厥 李世民因此被各國尊為「天可汗」
在位期間 唐廷積極推行了府兵制 租庸調制和均田制 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

李世民本身也是個英武善辯之人 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 加上隋煬帝楊廣本人亦以雄健爾雅善辯聞名
隋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 因此在位期間 李世民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
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 在廷上直陳皇帝的過失 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
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 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 偶爾也發生 誤殺大臣的遺憾 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

《資治通鑑》也有有記載
李世民貞觀十七年廢太子李承乾之後 改立李治為皇太子之前
李世民之三子一弟李承乾 四子李泰 李祐及弟弟李元昌俱謀取帝位
致李世民心灰意冷之曲折
史載:承乾既廢,上御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
謂曰:我三子一弟 所為如是 我心誠無聊賴 因自投於床 無忌等登前扶抱 上又抽佩刀欲自刎 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

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 總結了他的政治經驗 同時評述自己一生功過

貞觀年間 社會比較安定 政治比較清明 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 國力逐步強盛起來
隋末因戰爭人口只有二百九十萬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 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 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 史稱貞觀之治

但觀其 李世民曾經先後三次要求親自觀看高祖李淵和他本人的實錄
前兩次都為史官婉言拒絕第三次他向監修國史的宰相房玄齡表白自己的動機
他說:我的用心和以往的帝王不一樣
親自觀看國史記錄 可以瞭解自己以前言行的失誤 作為今後的鑒戒
房玄齡等人於是將刪改成的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 各20卷呈上
經過李世民授意改定的這“兩朝實錄”中 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十分醜惡
他們在反隋戰爭中的功績也被一筆抹煞了
北宋吳縝的新唐書糾繆 清人的十七史商榷、廿二史劄記、廿二史考異 等
特別是近代世界著名的史學家陳寅恪、胡如雷、中國唐史學會秘書長胡戟等研究著作中
可以清楚看到 李世民的臉上可謂濃妝豔抹 厚厚地擦上了一層脂粉
而費心費力為他上妝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刪略《國史》編高祖實錄
太宗實錄的房玄齡、許敬宗、李延壽、李淳風等人
正如章太炎在 唐隱太子傳 後面中所說:太宗即立 懼於身後名 始以宰相監修國史 故兩朝實錄 無信辭

所以歷史上的李世民..究竟功績評價為合...
我想歷史這種東西是為勝利者而寫的 失敗者的下場往往不怎麼好
雖然史書這種東西就是要客觀的描述 但是礙於著書者個人立場或其他因素等
要達到完全中立的境界是很難的
故孟子語 盡信書 則不如無書 吾於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不要太相信書裡的所有東西 只可參考、借鏡 對於史書上的描寫 我們只可信幾分真假而已

[ 本帖最後由 kaewen 於 2010-7-2 06:03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