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12
發新話題
打印

[空軍] 貝爾的新星 AH-1Z攻擊直昇機

貝爾的新星 AH-1Z攻擊直昇機

AH-1Z腹蛇攻擊直昇機













進入1990年代後冷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了因應未來戰場上更嚴苛多變的環境,以在各種區域衝突中更快速、有效地完成使命,遂決定以AH-1W超級眼鏡蛇為基礎,進行全面性的提升 。從1990年代起,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W總共有三個階段的改良在進行,第一階段是加裝前述NTFS-65整合光電瞄準儀以及整合導航系統,此階段已付諸實行;第二階段為整合式武器系統(Intergrated Weapon System,IWS),包括全新的整合式偵蒐與航電系統、數位資料傳輸系統、玻璃化/資訊化先進座艙、新型操縱介面以及整合式電戰/自衛裝備等等;第三階段則為換裝四葉片複合材料旋翼,事實上,貝爾早已發展出供超級眼鏡蛇換裝的680型新型複合材料製四葉片旋翼系統,並從1989年開始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換裝新旋翼的AH-1W飛行性能與燃油效率大幅提昇,最大速度由352km/hr增至390km/hr,最大起飛重量增詞8391kg,垂直爬升率大增170%,武器籌載量增加40%,在短翼尖端增設第三對掛載點,燃油攜帶量增加379公升,使其在保留20分鐘備用燃油的情況下,擁有278km的作戰半徑,旋翼頂端的振動也減 少70%,並能輕易進行360度翻筋斗、匍匐地貌飛行等動作,而其抗戰損能力與壽命也較原來大為提升。上述改良只有第一階段在AH-1W上獲得實行,經過多年評估後,美國陸戰隊決定優先發展四葉片旋翼,遂在1995年7月暫時擱置前述的第二階段的IWS,全力發展四葉片旋翼系統,之後才回頭進行IWS。以前述各階段改良為基礎,此種「超級AH-1W」最後發展成了AH-1Z腹蛇(Viper),首架原型機於2000年10月試飛成功。雖然名義上這算是超級眼鏡蛇的性能提升,但由整個計畫看來已經不下於開發一種全新的攻擊直昇機了。

與AH-1W相較,AH-1Z的航電系統、旋翼、動力系統全面翻新,尤其是其航電系統的科技水平已經臻至世界最尖端之林,與AH-64D不相上下,部分方面甚至猶有過之,和AH-1W完全不可同日而語。AH-1Z與最新型的AH-64D以及RAH-66一樣,都是未來資訊化、數位化戰場的尖兵,具備優秀的偵蒐能力、大量混亂戰場資料的彙整能力以及大量數位化資訊的傳輸能力,並且具備高度整合的航電系統。AH-1Z擁有先進的座艙設計,除了前後駕駛台各裝置兩具大型多功能平面顯示器外,兩名乘員都擁有最先進的內嵌式數位頭盔顯示瞄準系統(IHDSS),相關飛航/射控資料在日/夜間皆可投射在乘員的CRT面罩上,乘員並能直接以雙目直視之,不影響座艙視覺。由於IHDSS的配置,AH-1Z取消了AH-1W原有的HUD。此外,AH-1Z的座艙還裝有伸縮式任務握把,上面有與集體桿和操縱桿相同功能的選擇與武器發射鈕。由於AH-1Z的前、後座駕駛台配置完全相同 (AH-64D則否),因此必要時前後座可進行任務互換,此乃AH-1Z之一大特色。AH-1Z駕駛艙的整體設計優於AH-64D,上述的IHDSS、任務握把、前後座完全相同可互換任務都是AH-64D所不具備的。

觀測系統方面,AH-1Z以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發展的新型AN/AAQ-39鷹眼光電目標瞄準系統(TSS)取代原有的M65光學瞄準系統;該系統位於AH-1Z機鼻的一具光電旋轉塔內,內含一具以中波段紅外線(MWIR)操作的第三代前視紅外線儀(FLIR)、一具高解析度電視攝影機、一具雷射目標指示/測距儀,以及一具雷射照明追蹤儀(LST)。鷹眼系統堪稱現今最先進的光電偵蒐系統之一,其第三代FLIR採用凝視陣列(FPA)技術,足以在32km偵測到目標、目標分類距離達18.7km、敵我識別距離為9.3km(TSS具有專利的影像處理運算技術,使用時目標分類距離可進一步延伸至26km,敵我識別距離則可延伸至14.5km),標定距離約10km,這些數據都遠遠超過AH-64D的TADS以及AN/APG-78長弓(Longbow)豪米波雷達系統。此外,TSS的第三代FLIR最大解析度高達640X480,超過AH-64的第一代FLIR(1X128)以及RAH-66的第二代FLIR(4X240~480)。除了性能優異的FLIR外,TSS的電視攝影機也是頗有功力,放大倍率最高為16倍,解析度高達769X494。此外,TSS的FLIR與電視攝影機都能無段變焦切換視野。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並未在AH-1Z上裝置被美國陸軍AH-64D採用的長弓豪米波雷達,因為美國陸戰隊認為此裝備雖然能讓直昇機擁有絕佳的多目標同時搜索、接戰能力,但並不適用於陸戰隊攻擊直昇機的作戰環境,也不符合其需求。長弓雷達是一種主動式感測器,一旦發射電磁波便會被敵方偵知而暴露本身位置,這對於倚賴隱密性的攻擊直昇機而言十分不利。更重要的是,美國陸戰隊的攻擊直昇機的主要任務便是在灘頭提供地面友軍密接火力支援;而在狹窄而缺乏縱深的灘頭上,敵我交錯、戰況混亂、戰線不明確,而不具備敵我識別能力的長弓雷達在此根本無法確定目標是敵是友,根本不可能仰賴其進行多目標接戰,其優勢便消失殆盡。再者,長弓雷達發射的豪米波很容易受到空氣中介質狀況的影響,天候惡劣時有效使用距離便會大幅縮水,對於重視海上與近岸操作的美國陸戰隊攻擊直昇機而言十分不便;而精密的長弓雷達若長期在充斥鹽分、風沙的臨海環境中操作,恐怕也將故障、損耗連連。綜合以上因素,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沒有一味地趕流行,捨棄了功能強大但不合其實際需要的長弓雷達。資訊傳輸能力方面,AH-1Z擁有與機內無線電整合的MD-1295/B數據機,使其能與友軍互相傳遞、收發資料、影像等各種數位化真時資訊,讓AH-1Z成為一個戰術網路的中繼點,大幅提昇整個美國陸軍對戰況的掌握以及作戰能力。

AH-1Z換裝新型的四葉片複合材料主尾旋翼,而這便是AH-1Z與以往各型眼鏡蛇在外觀上最大的差別。此旋翼系統使用全新 的無鉸接/無軸承技術,取消傳統全關節旋翼的所有鉸鏈(包括揮舞鉸、擺震鉸、變距鉸)、吊環、軸承等機械結構,槳轂內的變距拉桿直接拉扯以兩片複合材料製造且直接連接旋翼根部的翼顎,便能遂行旋翼系統所需的揮舞、擺震與變距運動。無鉸接/無軸承旋翼系統堪稱旋翼技術的最高境界,將機械複雜度降至最低, 不僅能大幅減低複雜度與後勤維修負荷,由於其機械構造已經達到最簡約,旋翼扭轉元件直接帶動複合材料製且極富韌性的扭轉元件來控制旋翼葉片,因此能將操控遲滯現象降至最低,整體飛操品質接近定翼機,能迅速改變飛行姿態進行各種激烈的戰術運動,其性能絕非傳統旋翼系統所能想像。由於此類無鉸接/無軸承旋翼技術需要以具有高彎曲強度、剛度與低扭轉剛度的材料來製造槳轂與旋翼葉片之間的連接部位,技術要求極高,因此直到1990年代複合材料技術長足進步後才能進入實用化階段。AH-1Z每片複合材料旋翼葉片的寬度與AH-1W相同,能承受俄製23mm機砲砲彈的直接命中而不喪失功能,並能保證持續使用10000飛行小時而無須檢修。四葉片旋翼讓AH-1Z的籌載能力與飛行性能大幅增加,而且震動、噪音也減低了不少;此外,整組主旋翼葉片能進行半自動折疊以節省空間,無須人工拆裝便能裝入海空載具進行長程戰略運輸,大幅節省人力需求與整備時間。動力系統方面,AH-1Z換裝推力更大的T-700-GE-401C渦輪發動機,搭配新旋翼系統,動力輸出較AH-1W增加三成。換裝新型發動機與旋翼系統後,AH-1Z的飛行性能跟AH-1W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2001年一月的第一個1000飛行小時測試中創下最大空速407km/hr、巡航速度296km/hr的驚人記錄。此外, 量產型AH-1Z也換裝新的發動機噴嘴,可以大幅度降低紅外線訊號,2005年台北世貿航太展中展出的AH-1Z模型便具有這種噴嘴。此種新噴嘴為較扁平的橢圓形,長軸在水平方向,兩噴嘴開口分別斜向朝外;如果是原先直接朝後的噴嘴,則發動機廢氣將持續加熱尾衍,增加機身的紅外線訊號,此問題對於發動機功率提升的AH-1Z而言更為明顯。因此新的噴嘴改為朝外側傾斜,使廢氣避開尾衍並迅速被主旋翼的下洗留吹散,能有效改善此種問題。

武器方面,AH-1Z換裝新的武器掛載短翼,不僅長度、厚度與強度增加,而且於翼尖增設了一個掛載點,可掛載AIM-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此外,原本AH-1W只能在短翼的兩個內側掛載點加掛四聯裝地獄火反戰車飛彈,而且不能加掛副油箱;至於AH-1Z則拜新發動機以及新旋翼提供的更大推力之賜,短翼下方的四個掛載點則都能加掛四聯裝地獄火飛彈,使其火力與AH-64不相上下,此外還能加掛副油箱以增加續航力。AH-1Z短翼厚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內部設置了容量51加侖的油箱,使AH-1Z的續航力延長,作戰半徑勝過AH-1W以及AH-64,此外其結構亦經過加強,以掛載更多武器。比起AH-1W,AH-1Z的有效籌載量增加56%、機內燃油籌載量增加33%,任務籌載量是前者的2.17倍。此外,AH-1Z的水平尾翼較AH-1W向後挪移,並且在翼尖增加一片垂直安定面。

反制系統方面,美國海軍陸戰隊並未在AH-1Z上加裝美國陸軍新一代直昇機必備的AN/ALQ-211整合式射頻電子反制套件(Suit Integrated RF Countermeasure,SIRFC)(又稱飛機存活能力裝置,Aircraft Survivability Equipment,ASE),僅配備AN/AVR-2雷射偵測系統(LDS)、AN/AAR-47飛彈警告系統(MWS)、AN/APR-39雷達警告系統(RWR)與AN/ALE-47干擾彈投射系統等自衛性裝備,但缺乏對雷達、紅外線尋標器的主動干擾措施,完整度遠不如ASE。 對國外客戶而言,AH-1Z則將ASE列為選擇性配備。

接續AH-1J/T/W以來對近岸環境作業以及防護能力的重視,AH-1Z除了沿襲防鹽分侵蝕設計外,也格外注重對外物損傷(FOD)的容忍。此外,為了因應未來戰場上可能出現的電磁脈衝(EMP)武器攻擊以及電磁干擾(EMI),AH-1Z的飛控與航電系統都經過電磁防護遮蔽,並且增強系統、機身對損傷的容忍以及自動錯誤補償功能。當然,強化對戰鬥損害的抵抗也是AH-1Z的設計重點之一。除了主尾旋翼都能承受23mm砲彈射擊外,AH-1Z的主傳動軸、主旋翼軸都能承受12.7mm機槍子彈的直接命中;燃油系統能承受12.7mm機槍子彈乃至20mm機砲砲彈的命中,並具備自封油箱以及滅火系統;機上具有惰性氣體產生系統(OBIGGS),製造惰性氣體並灌入油箱,降低墜機或油箱被擊中時燃油爆炸的機率。傳動齒輪箱在外殼被擊破、潤滑油完全流失的情況下,仍能持續運轉30分鐘而不至於立刻咬死,讓飛行員友機會能脫離戰區或實施迫降。在乘員防護方面,機身座艙部位設有裝甲,在結構上也力求迫降時吸收對地面衝擊力以減輕對乘員的傷害,而著陸用橇架對衝擊力的吸收也經過強化,降低迫降時機體受到的損害。

後勤維修方面,AH-1Z不僅承襲眼鏡蛇家族易於維修、堅固耐用以及全機耐腐蝕設計,更進一步考量到戰場維修的簡易性與降低備份料件的需求,增加最新的互動式檢測科技與自我撿測系統,使得後勤維修的負荷大為簡低。和AH-1W相比,AH-1Z的單位飛行維修大幅降低53%,90天零件戰備儲存量從85立方公尺遽降至25.5立方公尺,持續操作能力、可靠度將更加優秀。AH-1Z每小時的飛行成本為1018美元,AH-64D則為3325美元,兩者差距近三倍 ;而根據美國華盛頓某智庫的計算,若以每年飛行300小時的方式操作30年,每架AH-1Z所需的維修成本比AH-64D低了3700萬美元。

與AH-64D相較,AH-1Z最大的劣勢在於缺乏AN/AP-78長弓豪米波雷達,使其戰場監視能力與多目標接戰能力根本無法與AH-64D匹敵。為了讓AH-1Z能在國際間的攻擊直昇機市場上與波音AH-64D一爭長短,貝爾在2001年6月與長弓國際公司簽約,開發一種長弓豪米波雷達的 衍生型──眼鏡蛇雷達系統(Cobra Radar System,CRS),作為AH-1Z的客戶選配裝備。CRS以莢艙的形式出現,掛載於AH-1Z短翼尖端的武器掛架上 (兩側均可),每套CRS重量僅90.8kg。CRS的功能與原版長弓相同,包括目標搜索、追蹤、標定、導航、地貌飛行、導引AGM-114L豪米波版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等 ;由於加掛於機身側面,雷達視界受到機體限制,CRS先天就不需要如同原版長弓雷達的360度全方位搜索範圍,因此設計得比原版長弓雷達體積更小,重量更低。CRS的垂直搜索範圍為-20~+30度,水平搜索範圍 則為113度(以加掛於左側短翼為例,水平範圍從正左側一直延伸到機身縱軸右側23度)。與AH-64D的原版長弓雷達相同,CRS同樣具有多種搜索模式,水平掃瞄範圍總共有15、30、45、90、113度,詳見AH-64一文。CRS對移動目標的最大偵測距離約8km,對固定目標偵測距離4km(因為缺少都卜勒效應的輔助),能同時追蹤至少100個目標並對其完成定位、分類以及設定接戰順序。CRS的配置 方式雖然相當便利,完全不會牽涉到機身結構的修改,不過裝置於機側其水平搜索範圍大受限制 ,被認為是CRS的最大缺憾;此外,CRS必須佔用一個武器掛載點,意味著機上攜行火力的降低。不過貝爾公司認為CRS的配置方式也不盡然是缺點,因為AH-64D將長弓雷達置於旋翼頂端雖可獲得360度的全方位水平搜索能力,但俯視則受限於主旋翼的阻擋干擾,使其搜索角度受限; 而加掛於側面的CRS就沒有這種問題,俯視角度遠大於AH-64D,如此對於近距離地面目標搜索的效能。此外,有人認為配備CRS的AH-1Z在利用雷達進行地物掩蔽觀測時,勢必得露出整個機身正面,不像AH-64D只需讓主旋翼頂端的長弓雷達露出即可;不過貝爾也認為此一差異其實影響不大,因為CRS的偵測距離遠達8km,已經超出人類肉眼對直昇機的目光辨識距離,而敵方雷達也很難在AH-1Z躍出掩蔽物的極短時間內將其從掩蔽物的雷達訊號中辨別出來。此外,貝爾公司認為CRS的水平搜索限制能以戰術方式加以彌補:對單機而言,只要偏轉一下機體,還是能加大掃瞄範圍,雖然會從先前的掃瞄範圍移開,但之前獲得的掃瞄辨識資訊已經儲存在機上電腦中並顯示於電子地圖上,而不會消失;在多機運用時,AH-1Z可採用一種四機編隊戰術,中間兩架AH-1Z不加掛CRS,將所有籌載量用於武器上,而左右兩側的AH-1Z則分別在左翼與右翼加裝CRS,分別負責左方與右方的偵測 ,如此整個機隊即能以CRS涵蓋前方180度的水平半球(但仍只相當於一架AH-64D的長弓雷達視界的一半),並以數位資訊傳輸系統將左右兩機CRS合力獲得的完整雷達圖像分享給編隊中每一架AH-1Z。

由於AH-1Z沿用AH-1W的機體基本設計,因此可將AH-1W回廠改裝為AH-1Z。對於原先使用AH-1W的國家而言,換用系出同門的AH-1Z理論上可大幅降低換裝、訓練成本以及時程;不過在實際上,AH-1Z許多細部裝備和AH-1W截然不同 ,改造幅度極大,需要更換的盡是機上最昂貴的部分(旋翼、發動機、航電、感測、尾衍等),所以成本上的優勢並不如預期明顯。

美國陸戰隊計畫將180架AH-1W升級為AH-1Z,成為未來兩棲作戰密接支援的新主力。除了AH-1Z外,海軍陸戰隊也會以大幅改良的UH-1Y通用直昇機取代既有的UH-1N,其動力系統、旋翼、航電、偵蒐系統、尾椼與AH-1Z完全相同,不僅在後勤維修上十分便利,作戰時分遣隊中UH-1Y的零件也能優先拆給AH-1Z使用。 最初美國海軍陸戰隊只打算以舊機翻新的方式將180架現役AH-1W升級為AH-1Z,並將100架既有UH-1N提升為UH-1Y;不過由於近年來美國陸戰隊任務頻繁,導致兩型機隊的機體疲勞問題日趨明顯,故陸戰隊已經更改了原訂計畫,100架UH-1Y全數改為新造機,而180架AH-1Z中的新造機比例也大幅增加。貝爾公司於2003年下半以及2004年中各完成6架先導生產型的AH-1W,AH-1Z與姊妹機UH-1Y也在2005年10月 展開最終的作戰測試評估 (原本預定於2006年春季完成,不過由於伊拉克戰事的影響,相關測試經費與人力均被挪用,導致作戰測評必須等到2007年底至2008年初才能完成),而初始作戰能力(IOC)則在2006年年底形成(此時AH-1Z數量達到58架),整個換裝計畫預計在2013年完成。

外銷方面,AH-1Z的衍生型參加了1995年展開的土耳其攻擊直昇機計畫, 在當時擊敗包括俄羅斯卡莫設計局/以色列合作開發的Ka-50-2(後改稱Ka-54)攻擊直昇機等其他競爭者,獲得土耳其陸軍考量的優先順位(不過這恐怕要歸功於美國政治力量的護航)。由於土耳其版的AH-1Z採用了多種土國自製的裝備,因此性能較原版AH-1Z略為降低;此外,土耳其版的AH-1Z捨棄原本的著陸用橇架,改採新研發的三點式輪式起落架,使得其熄火後在地面上的移動更加方便。按照預定計畫,土耳其將獲得技術轉移,並在貝爾的協助下於土國生產132架此種AH-1Z,並將原有13架AH-1W升級為此種AH-1Z。土耳其與貝爾公司的協商於2000年展開,不過進展一直不順遂,首先是數量的刪減(降至50架),而且在報價與技術轉移程度上一直談不攏,而土耳其對貝爾方面的高姿態甚感不滿,故一度將此案擱置。在2002年中期,土耳其恢復了與俄羅斯卡莫公司的接觸,雙方的洽商十分順利。此舉迫使貝爾在2003年8月中旬與土耳其重新談判。在2004年5月,財政困窘的土耳其宣布終止AH-1Z一案,一同撤銷的還包括無人遙控飛行載具(UAV)以及擱置已久的1500輛新一代主力戰車等採購案。不過土耳其攻擊直昇機計畫並非被徹底封殺,而是重新開放各國廠商投標。這次土耳其一開始最心儀的據說是火力強大的波音AH-64D,但同樣由於報價高昂以及波音姿態過高而提前 排除;至於歐洲直昇機集團(Eurocopter)的虎式攻擊直昇機憑藉低廉的成本、不錯的效益以及土耳其亟欲拓展與歐盟的關係等優勢,一度擁有頗高的呼聲;不過在2005年3月,卻傳出貝爾與土耳其因價碼談不攏,導致AH-1Z再度退出土耳其戰鬥直昇機案 (最後土耳其在2007年3月底選擇了義大利的A-129攻擊直昇機)。除了一波三折的土耳其案外,貝爾還將AH-1Z的外銷目標放在南韓、台灣、約旦等現階段使用AH-1系列的國家(包括新機銷售或舊機改良),但由於飽受AH-64D的強勢排擠(南韓、台灣採購AH-64D幾成定局),外銷前景頗為悲觀。不過令人訝異的是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即為搶手的AH-64D竟然在南韓攻擊直昇機採購案第一階段宣告出局,屢屢不得志的AH-1Z反而闖進「複賽」,堪稱大爆冷門;據說是因為南韓希望新攻擊直昇機重量在6800kg左右,而AH-64D則明顯超出。

2001年我國陸軍航空隊剛剛接收最後幾架運交的AH-1W,整個攻擊直昇機部隊各方面運作也剛上軌道不久,但我國陸軍仍迫不及待地向美國提出採購全新直昇機的需求,並且意屬AH-64D;但貝爾仍然積極地向我國推銷AH-1Z,不到最後絕不放棄。AH-64D優於AH-1Z之處在於籌載量較,以及長弓豪米波雷達搭配新一代主動豪米波雷達導引地獄火反戰車飛彈帶來的強大全方位戰場監控能力與同步接戰能力。此外,AH-64D已經獲得許多國家的青睞,訂單源源不絕,所以在壽命週期內的零件來源、升級資源以及造價上會有明顯優勢,而若購買目前僅美國海軍陸戰隊確定使用的AH-1Z,就必須面臨可能成為「白老鼠」甚至「孤兒」的巨大風險。相較於AH-64D,AH-1Z最大的優勢是在於較高的耐用程度與較低的後勤需求:考量到我國的海洋地理環境、氣候以及陸軍的後勤維修能量,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且具全機耐腐蝕設計的AH-1Z將擁有遠高於AH-64D的持續操作能力與可靠度 (不過雖然AH-64D的原始設計雖沒有如同AH-1W/Z般的防潮、防鹽分腐蝕設計,但波音能依照客戶需求進行追加)。另外,AH-1Z在武器使用彈性上也有優勢,選擇包括火箭莢艙、地獄火飛彈、與拖式反戰車(對付低價值目標時較為經濟)飛彈等,甚至曾經試射過小牛飛彈;而AH-64D則只有火箭與地獄火飛彈。如果以AH-1Z有效使用距離長的TSS感測系統,搭配新一代具有資料鏈的小牛飛彈,就能充分發揮射程上的優勢,在敵方陸基、艦載短程防空系統的射程以外便能發動攻擊,降低遭到反擊的機率。此外,我國現在已經操作AH-1W,若換裝同一血緣的AH-1Z,雖然兩者細部差異頗大,但多少還是能在訓練以及後勤體系的建立上節省一些功夫,甚至還可考慮將現有AH-1W也提升為AH-1Z。至於AH-64D的最大優勢──長弓雷達帶來的超強多目標接戰能力以及完整的環境意識,不僅能在敵眾我寡的台海灘頭登陸戰中以少打多,而且本身就相當於一座會飛的機動雷達站,如果我國陸軍的基礎資料鏈建設能與之搭配,便能提前通知其他友軍目標位置(如砲兵單位等),增加作戰效率,這些對於數量居於劣勢、空權已經喪失(進入登陸作戰階段時)的台灣灘岸守軍而言均頗有價值。不過,由於灘頭反登陸作戰時敵我情況混亂、長弓雷達將面臨敵我識別的隱憂。而AH-1Z加掛CRS也能部分滿足類似的能力,但是受到的限制比AH-64D多。在2004年中六千億國防特別預算吵得沸沸揚揚之際,陸軍不動聲色地將購買30架AH-64D的經費列入一般預算中,顯示如非其他攔阻,台灣購買AH-64D幾乎已成定局 ,剩下的只等美方正式答應。不過已經有63架AH-1W(而且隨時可以升級為AH-1Z)的我國陸軍目前 似乎不存在對新攻擊直昇機的「迫切」需求,而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其他真正優先的必須項目上(例如老舊不堪的各人基本裝備、構建C4ISR、汰換老舊砲兵武器等等)。

為了爭取亞太市場的商機 (包括台灣現有AH-1W/UH-1H升級汰換的需求),在2004年2月27日,貝爾公司與台灣漢翔航空以及專門生產複合材料的拓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Topkey Corp.)簽署合作協定,將AH-1Z、UH-1Y的尾椼組件與發動機艙蓋罩交由漢翔與拓凱生產,此案的潛在商機預估能擴充至6000萬美元的規模。此外,同一天貝爾也與漢翔簽署建立認證維修中心(Certified Maintenance Center,CMC)、我國陸軍AH-1W性能提升(Engineering Change Proposal)與貝爾系列直昇機升級改裝等合約,近期內將展開替我國陸軍AH-1W的性能升級以及UH-1H的延壽改良。成立CMC後,漢翔公司將能承接亞太地區各國貝爾系列軍用直昇機的檢測、翻修、改裝、性能提升等相關業務。

TOP

因為美國還沒服役~要輪到台灣要等多久~所以~我也讚成先進30架阿帕攻擊直升機~因為是最新型
亞洲日本.新加坡都有長弓型~AH-IZ~何年才能在美服役啊::30:

TOP

美國應該有服役了喔
我記得有看過消息  美國已經升級了幾十台到AH 1Z  逕行測試了

TOP

台灣要添購還有的等.....

TOP

很棒的攻擊直升機
只可惜台灣沒有要買
感謝樓主分享

TOP

感些大大的分享~~不推不可阿~~~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TOP

短期的確很難買到
可是  以台灣的AH 1W 而言
是最容易升級到Z 的喔

TOP

那張把彈藥全部拿出來的圖....我嚇到了= =
不過台灣有沒有那個金錢買  還是個問題

TOP

別小看台灣喔
我們可是世界有名的超級凱子呢
<我們可是什麼武器都買比別人貴呢>

我比較堪憂............
台灣庫藏只有1000枚地獄火ㄟ    /   \
等於台灣的AH 1Z全掛彈出擊"一次"
就沒武器了/    \

TOP

引用:
原帖由 達克耐達斯 於 2008-12-12 04:57 發表
短期的確很難買到
可是  以台灣的AH 1W 而言
是最容易升級到Z 的喔
AH-1W的確可以升級方式提升至AH-1Z,但整個機體從旋翼,短翼,外部結構,感測器,航電,座艙甚至是引擎都完全不同,將一架中古AH-1W升級成AH-1Z的價格,不比直接購買全新的AH-1Z便宜到那裡.

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主要是用AH-1Z來汰換AH-1W,所以部份採用AH-1W升級來達成目標.但我國陸軍空騎旅的AH-1W購入時程並不長,機體狀況還蠻新的,以我國勤儉建軍的原則應該會購入一批全新的機種,而將現有的AH-1W移交給陸戰隊使用,況且我國攻擊直昇機數量還要再進一步擴充,故就算真的採購AH-1Z,應該也不會以升級方式來獲得.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08-12-13 02:29 編輯 ]

TOP

臺灣不因該買AH64D~後勤壓力會很大

TOP

台灣不應該買AH-64D的   應該升級AH-1W就好了

TOP

假如能夠使用此機型
應該可以降低飛行員與地勤人員的訓練費用。

TOP

什麼時候能在陸軍的航特部看到!
出來的時候就能到新社觀賞一番了

TOP

好棒的直昇機,希望我國能爭取到,但靈活的外交能使我國更勝這些現代兵器,歷史上有者許多例證,希望兩岸能和平,為兩岸百姓帶來更多福祉

TOP

又出新版 可是政府把目標放在Apache

地獄在哪裡?----- 陸戰隊搶灘的地方,才叫做地獄!!!

TOP

軍方買阿帕契後,不會過沒多久就因為後勤因素飛不起來吧= =|||

TOP

能省則省不然國家又在喊沒錢了

TOP

台灣買AH 64D都是定局了.........
我記得主要也是為了建構台灣的C4I 系統

不過我認為大概引進沒多久.....
就會發現  AH 64D 沒有抗鹽害的缺點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達克耐達斯 於 2008-12-16 01:05 發表
就會發現  AH 64D 沒有抗鹽害的缺點了
美軍的AH-1W是配屬於海軍陸戰隊使用.因此在機體結構上原本便有相當良好的防鏽蝕處理,非常適合我國海島型氣候的操作使用.
但AH-64D在製造過程中也可以加上防鏽蝕處理,只不過價格應該還會再往上加.

AH-1W及AH-1Z強調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中操作,所以對後勤依賴程度較低.相反的若要發揮AH-64D的戰力,則龐大的後勤體系是不可或缺的.我國陸軍之所以偏好AH-64D主要是為了長弓雷達的性能,可同時對多目標進行攻擊,並將長弓雷達的資訊分享給其他在空機協同發起攻勢,可稱之為陸地版的小型神盾系統.

由於AH-1Z是針對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在美軍的思維中認為攻勢作戰時,灘頭上遍佈敵我雙方的人馬,敵我識別比發揚火力重要,所以沒有安裝長弓雷達的需求.而我國現階段採防衛作戰,用在敵方搶灘之際,從海岸線至海面上都是敵軍,防守方比較沒有敵我識別的問題,主要係施以最大的投射火力即可.

AH-1Z雖然也推出功能類似長弓雷達的外掛莢艙,但會犧牲一個外掛吊架位置,且偵測角度略小於180度,故最少需2架同時攜掛才有AH-64D的雷達性能.

TOP

 33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