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國家差點滅了?!古代最昂貴的叔嫂偷情是…

國家差點滅了?!古代最昂貴的叔嫂偷情是…

『叔嫂偷情』的故事,歷史上數不勝數,但是縱觀數千年的古代史,最昂貴的一次『叔嫂偷情』非魯莊公姬同的嬌妻與小叔子的一次偷情莫屬。

說起魯莊公,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提起『曹劌論戰』知道的人就一定很多了。因為這面文章入選中學初三的課本。《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又稱『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長勺之戰發生在西元前684年,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

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從『長勺之戰』中不僅可以看到,曹劌具有毛遂自薦的精神和把握戰機的卓越才能,同時,也不難看出魯莊公擁有知人善用的特質和不恥下問的精神。

然而,魯莊公在軍事上的勝利卻不能掩蓋他在私生活方面的失敗。這涉及歷史上的又一個故事,叫做『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魯莊公有個二弟叫做慶父,在魯國頗有權勢。於是,哀姜就看上了慶父,叔嫂二人私通。更可怕的是,這場宮廷緋聞又直接引發了魯國歷史上由於慶父之亂而帶來的巨大災難。

因此,《左傳•閔西元年》記載了這個故事,說的就是是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得不到安寧。毛澤東在《南京政府向何處去?》一文中就曾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戰犯不除,國無寧日。這個道理,難道現在還不明白嗎?』

然而,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故事是由慶父與哀姜二人的叔嫂偷情引發的。原來魯莊公因為『娶妻不淑』,娶了一個不守婦道的老婆,不僅讓自己帶來了一頂綠帽子,而且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了一場最為慘重的災難,也為平息這場災難付出了最昂貴的代價。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國君特別愛娶齊國君主的女兒為夫人,而齊國君主的女兒大都不是那麼名門『淑女』,而是不守婦道的『慾女』,喜歡給魯國國君戴上一頂綠帽子。齊僖公的女兒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還與自己的哥哥,即後來的齊襄公保持著情人關係,最後,齊襄公居然派殺手暗殺魯桓公。

魯莊公是魯桓公與文姜生的兒子,他明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被母親和舅舅聯合謀殺的,可依然沒有吸取父親被齊國國君女兒戴綠帽子的教訓。在即位24年之後,他又娶了齊僖公二女兒哀姜為夫人,這個哀姜也是一個『紅杏出牆』的高手,但是,魯莊公和哀姜之間沒有生子。這樣,魯國也就沒有了嫡長子,但哀姜以與陪嫁的叔姜之子啟方為己子,想讓啟方做魯莊公的接班人。可是,魯莊公不同意。他想立子般為接班人。為什麼要立子般做自己的接班人呢?這裡面就又有一段故事。

原來,在未娶哀姜之前,魯莊公在魯國大夫黨氏之家附近建造高台,順道就看上了黨氏的女兒孟任,去勾引人家。孟任是魯國大夫的女兒,講究禮儀,不願與沒名沒分的男人發生關係,於是就閉門不見魯莊公。為了娶孟任,魯莊公答應立孟任為夫人,這樣,孟任才『許之』,她怕魯莊公說話不算數,還特地『割臂盟公』,即割臂出血,與魯莊公歃血為盟。孟任嫁給魯莊公之後,生子,名子般。可是,魯莊公顯然沒有兌現自己當初的誓言,他又從齊國娶了哀姜,立哀姜為夫人。魯莊公對孟任內心有愧,遂想立子般為繼承人,以安撫孟任之心。

歷史的經驗無數次的證明,一個男人若是好色,代價往往是慘重的。原因就在於,周旋於不同的女人之間,他雖然想著照顧平衡,搞得八面玲瓏,可結果必是裡外不討好,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今人如此,當年的魯莊公也是一樣。因為擺不平哀姜和孟任,立後之事就一直拖延了下去。

魯莊公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哀姜私通。後世將慶父與趙高、秦檜、嚴嵩、魏忠賢等奸臣列為歷史十大惡人。魯莊公在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一場大病,考慮到自己去日無多,便把立嗣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因為夫人哀姜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莊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收買,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莊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子般,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般。

當年八月,魯莊公因病身亡,姬般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般。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莊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般,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啟,為魯閔公。

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且野心越來越大。魯閔公二年,這對姦夫淫婦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一時國人無不回應,慶父大為畏懼,便逃亡到莒國安身。

慶父出奔莒國之時,哀姜在魯國也待不下去,出奔邾國。慶父死後,哀姜的好日子到了頭。她與慶父私通,還是慶父連弒二位國君的從犯,受到國內外輿論的一致譴責。此時,齊桓公已經稱霸,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延續周禮,在國際上主持正義。哀姜在魯國的表現讓齊桓公覺得顏面掃地。於是,齊桓公責令邾國將哀姜引渡回齊國,之後將其殺死,『以屍歸魯』。魯國不愧為『禮儀之邦』,對哀姜仍以國君夫人之禮下葬。

在魯莊公死後的幾年裡,由於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子般和閔公,而且極度荒淫無恥,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給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故齊國的仲孫湫到魯國吊唁回去後,曾嘆息地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西元前662年,魯莊公死去。在莊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援下,公子般當了國君。莊公的異母弟弟慶父,是個貪婪殘暴、權欲燻心的人,企圖自己成為國君,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支援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後,另立閡公當國君。

由於他製造內亂,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但慶父我行我素,繼續製造內亂,企圖混水摸魚,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不久,仲孫湫把了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並下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事實果然如此。過了一年,慶父又殺死了魯閡公。兩年之內,魯國的兩個國君被殺,使魯國的局勢陷人了嚴重的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慶父見在魯國實在無法再待下去了,便逃往莒國。魯僖公繼位後,知道慶父這個人繼續存在,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

慶父想要讓公子魚帶他求情,公子魚哭著回來了,慶父聽到哭聲後說:『這是奚斯(公子魚)的哭聲啊!』慶父自知罪大惡極,回到魯國肯定沒有好下場,便在途中畏罪自殺了。由於慶父的自殺,歷史上魯國有名的慶父之亂才得以最終落幕。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