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農作保費太高 農民不捧場

農作保費太高 農民不捧場

中時電子報2017年8月28日 上午5:50
農委會近年陸續推出多項農作物保單,2015年起由富邦產險規畫高接梨項目,儘管新竹縣種植高接梨面積約200公頃,但實際加保的農友僅有2人;農委會、新竹縣政府雖協助負擔保額,但因農民必須先支付保費、發生天災尚有天然災害補助等因素,導致加保意願低落。

高接梨保單2015年底由農委會推出試辦,由富邦產險承辦、規畫,內容包含「實損實賠型」、「政府災助連結型」,承保標的物有梨果及梨穗,若作物在生長過程或結果期因天災出現虧損,則有機會獲得保險給付。

高接梨 僅2人加保

新竹縣農業處表示,該張保單由農委會負擔3分之1費用、新竹縣政府支付3分之1,農民則自付剩下的3分之1,以最低保費每公頃3萬元計算,等同農民須先支付1萬多元保費,其餘保額還包含6、9萬元,保費負擔較高,農民加保意願相對低。

無獨有偶,台中市種植水梨的面積高達2420公頃,台中市府編列3000萬元預算,實際僅支出68萬元,顯示當地農民的加保意願低落。

不一定「用得上」

新竹縣新埔鎮為縣內生產水梨主要產地,水梨產銷班的彭姓班長為縣內2人加保的其一,他說當初加保原因是「意思意思」,他身為班長也率先嘗試,但實際上須先支付保費,費用過於高昂,且不見得「用得上」,對保單益處無感。

富邦產險為高接梨規畫的保單分為「實損實賠型」、「政府災助連結型」,其中高接梨寒害保梨穗,屬政府連結型,保額分為3、6萬元,依現有補助,農民至少須自付1萬餘、2萬餘元,另外颱風、豪雨災害險則保果樹,政府災助連結型保額有6、9萬元,在實損實害型保額則有非高接梨的30萬、高接梨的35萬元。

TOP

如果承保不會賺錢,沒有保險公司願意辦。相對的對保險人來說也是一樣。說到底就是台灣太小根本無法達到規模經濟。

TOP

遇到天災例如颱風
政府的補償金每分地至少6000~9000
所以農民參加的意願很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