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慈禧的決定讓溥儀有了「三個父親」

慈禧的決定讓溥儀有了「三個父親」

  宣統皇帝溥儀在宮內宮外﹐有「三位父親」﹕一位是生身父親醇親王載灃﹔一位是同治皇帝(過繼給同治為嗣子)﹐再一位是光緒皇帝(過繼給光緒為嗣子)。對溥儀來說﹐最不解的就是管同治叫父親。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完全是慈禧一手造成的。
  同治皇帝去世後慈禧尋找繼承人﹐按理說他是「載」字輩兒的﹐慈禧應該從他的下一輩「溥」字輩兒中確立繼承人﹐但慈禧沒有﹐她為了垂簾聽政﹐反而選擇了和同治平輩的載湉(光緒)繼位。這樣一來就是「兄終弟及」了﹐結果就是同治沒有接班人﹐斷子絕孫了。
  這件事情上慈禧雖然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但為了垂簾聽政掌握權力﹐她也只能如此了﹐如果找一個「溥」字輩的繼位﹐那自己就不方便垂簾聽政了﹐可以看出來慈禧是一個很自私的人﹐為了私利﹐不惜讓自己的兒子斷子絕孫。
  慈禧的這個決定遭到了王公大臣們的極力反對﹐都為同治帝鳴不平﹐但礙於老佛爺的威力大家都敢怒不敢言。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看不下去了﹐他就是吏部主事吳可讀﹐吳可讀雖然官小﹐但膽子大﹐他決心向慈禧進言。吏部主事在當時也就是一個六品官職﹐連跟慈禧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吳可讀心裡很清楚﹐一旦進言﹐就會惹怒慈禧﹐後果就是自己人頭落地﹐但他還是要說出心裡話。他思來想去﹐寫了兩封信﹐一封給慈禧的進言書﹐一封給家人的遺書﹐然後仰天長嘯﹐喝毒藥自殺了。
  進言書很快就到了慈禧手裡﹐慈禧看了之後十分生氣﹐怒火中燒﹐這大膽的吳可讀﹐竟然敢干涉皇家事務!但轉念一想﹐吳可讀為了同治皇帝竟然不惜自己的性命﹐也是個難得一見的忠臣﹐慈禧也被感動了﹐於是下令﹕「吳可讀免予處分﹐視為忠誠﹐葬在同治帝的墓地。」。
  緊接著﹐慈禧又下了一道諭旨﹕「將來光緒皇帝的兒子要過繼給同治為嗣子。」這樣的話同治就不會斷子絕孫了﹐也就有了後來溥儀的「三個父親」。
  其實溥儀對同治和光緒很陌生﹐甚至沒有見過一次﹐同治去世時溥儀還沒出生﹐光緒去世時溥儀僅僅兩歲﹐所以對這兩位「父親」是沒有一點印象的﹐唯一有印象的就是親生父親醇親王載灃。溥儀對生父載灃有很明顯的前後感情變化﹐開始的時候是依賴﹐他三歲被抱進宮中﹐是載灃培養他成為皇帝﹐登基的時候也是載灃在抱著他﹐所以是依賴﹔等溥儀逐步長大成人後﹐對載灃的認識變成了另外兩個字﹕懦弱﹐載灃不敢配合溥儀復辟﹐他們的性格和想法截然不同﹐關係很僵。
  溥儀名義上有三位父親﹐卻只對一位父親有印象﹐但他們並不志同道合﹐而是互相疏遠﹐這也是溥儀的一大悲哀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