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英國哈德良長城史

英國哈德良長城史

  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是一條由石頭和泥土構成的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防禦工事,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公元122年,哈德良為防禦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護已控制的不列顛島的人民安全,開始在今英格蘭北面的邊界修築一系列防禦工事,後人稱為哈德良長城。哈德良長城的建立,標誌著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
  哈德良長城長約120公里,幾乎向正西方,從泰恩河畔沃爾森德到索爾威灣。A69和B6318公路大體沿城牆而行,從紐卡斯爾到卡萊爾。城牆全部在英格蘭境內,西端離蘇格蘭南界15公里,東端離蘇格蘭南界110公里。
  哈德良長城是羅馬皇帝哈德良所建。哈德良在位時,羅馬面臨強大的軍事壓力,不僅僅在不列顛,在幾乎所有羅馬征服的土地上,包括埃及、猶太、利比亞、茅利塔尼亞等,以及他的前任圖拉真征服的土地,所以哈德良致力於加強邊境防守。綿延不斷的城牆顯示了羅馬帝國的力量。
  以前帝國的邊境大多以自然物或是軍事防守標明。軍事道路和邊牆也常常被用來標示邊界,還有一些堡壘和瞭望塔。直到圖密善統治時期,第一條實質意義上的邊牆才開始修建,在上日耳曼行省,但大多數部分不過是簡單的柵欄。哈德良深化了這個措施,在日耳曼的木柵欄後面修建了堡壘以加強防守。儘管這些工事只能抵抗些小規模的騷擾,但它明確表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區域。
  哈德良削減了羅馬在不列顛的軍力,致力於在北部邊界建造一條更堅固的防禦工事,用石造的城牆來防衛羅馬的邊境。
  哈德良在138年去世後,即位的安敦尼放棄了這條邊境,向前推進在北方160公里處蘇格蘭境內新建了一條邊牆,即安多寧長城。這條邊牆長60公里,新建了比哈德良長城更多的堡壘。但安敦尼無法征服北部的部落,所以在164年,當馬克奧裡略繼位時,放棄了安敦尼長城,重新以哈德良長城為邊境。這條邊境一直保持到羅馬軍隊撤出不列顛。4世紀蠻族入侵不列顛,羅馬放棄了不列顛行省,城牆成為廢墟。
  建築工程從122年開始,大約用了14年完成,三個羅馬軍團的士兵參與到工程中來。路線大約按照原來已有的防禦工事。城牆大部分建在突出地面由玄武岩構成的岩床上。
  最初的計劃是建造一段城牆和溝壑,80座每隔一羅馬里的堡壘,和位於堡壘間用於瞭望和發信號的塔樓。城牆最初設計是寬3米,高度大約在5到6米間。城牆大多使用的是當地的石灰石,除了在西邊的一段使用的是草泥,因為附近沒有石灰石。草泥牆大約3.5米高,6米寬。在這一地區的堡壘也是用木頭和泥土建造的。
  堡壘有三種不同的式樣,因為有三個羅馬軍團建造,分別是第2、第6、第20軍團。同樣塔樓也有三種式樣,但所有的都間隔493米,為邊長4.27米的方形。
  建築工程被分成每段5英里的小段。每個軍團有一部分人先建造地基和堡壘以及塔樓,軍團裡的其他人會接著建造城牆。牆的實際寬度被減少到2.5米或更少,原先3米的寬度只能在一些地基上和堡壘的牆上看到。
  幾年後,又在城牆附近增加了城堡,駐有500到1000輔助大隊。城牆東端被一直延伸到泰恩河口。有些大型城堡直接建在堡壘或是塔樓的地基上。在哈德良統治時期的某時,牆的西段被用石灰石重建。
  在所有堡壘都造好後,被稱作壁壘(Vallum)的工事在南面開始建造。它有一條平底的、上端寬6米、深10米的溝渠組成。在溝的旁邊建有6米寬2米高的土坡。每隔一定距離有堤道穿過。溝最初可能是作為邊牆一帶運送物資用的,但它也成為了防禦工事,南邊的英格蘭部族有時也會騷亂。
  邊牆由輔助大隊防守,人數視具體情況而變,一般來說有9000人左右,包括步兵和騎兵。一個堡壘可以駐紮500到1000名士兵。一開始在邊牆的駐防人數可能超過10000。
  在180年,駐防軍遭到了猛烈的進攻,尤其是在196年到197年間,因為駐防軍被大幅削弱。直到羅馬皇帝塞維魯帶兵鎮壓了當地部族,在3世紀末期邊牆一帶保持和平。許多士兵都和當地人通婚,並融入當地社會。

[ 本帖最後由 jiunn36 於 2014-2-20 02:42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