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動植物] 彩鷸

彩鷸

2010年10月3日賞鳥班上完課後在宜蘭巡水田拍的,今天又多了幾種新鳥種.
在野生動物的世界裡,多數物種是雄性動物比較艷麗、強壯,而雌性動物則是比較樸素。雄性動物需要強壯的外型、艷麗的羽色、跳舞技巧比較好、鳴叫聲比較好聽或是頂上的角比較堅固,這是為了像雌性動物證明他是強者而與之交配生下生存能力強的後代;而雌性動物的樸素不起眼,則可在育雛時降低被天敵注意而威脅生命。

但是在彩鷸的世界裡卻是採取逆向操作的方式。
1.母的艷麗,公的樸素。
2.一妻多夫。
3.雄鳥育雛

以下資料參考自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形態特徵]
全長約25 cm,翼長 11∼ 15cm。嘴略長而先端下彎,赤褐色,基部黃綠色;腳鉛灰色;體型肥胖,胸側沿肩部至背側有一白色寬橫帶,背兩側有黃色縱線;身體下方白色,尾甚短。雌雄鳥羽色差異大,雌鳥體羽色比雄鳥艷麗 。
雄鳥: 眼周圍至眼後方黃色;頭綠褐色,中央線黃色;喉部白色,頰、頸部至上胸灰褐色;背部橄褐色,有白色、黑褐色相間的橫紋;翼有黃色圓形斑。
雌鳥:眼周圍至眼後方白色;頰至上胸暗褐色,下胸赤褐色,胸側之白色橫帶較窄;體背面橄灰色,帶有暗綠色光澤及細密之黑色橫紋。

[生態習性]
彩鷸生性隱密,多於晨昏及夜間活動;受驚擾時,常蹲伏於草叢中不動。以以蚯蚓、昆蟲和其幼蟲、小貝類、小螺,以及植物種籽等為食。繁殖期為4∼ 7月,會發出像是「咯、咯、咯」的聲音;築巢於濕地中較隆起部位的草地上 。

[棲地分布]
台灣為尚稱普遍之夏候鳥及部分留鳥,主要棲息低海拔稻田、河畔、池塘等濕地。廣泛分布於非洲、澳洲和亞洲各地。

[面臨問題]
築巢地點常遭天敵及人為破壞,在農地活動常因誤陷防鳥網而喪命。







TOP

太棒啦∼感謝這位大大無私的分享~辛苦了~感謝大大提供

太棒啦∼感謝這位大大無私的分享~辛苦了~感謝大大提供
引用:
C.請尊重分享圖片的會員,用心回覆,未針對主題之回覆及無意義字眼,例如(thanks、3Q、
    thank for sharing、感謝分享)等,或使用文字與符號組合而成的圖形,抄襲或複製別人的回覆
    以及每一帖回覆內容都相同者,每帖扣 30 金,屢勸不聽者,重扣 120 金及警告一隻。


D.回帖內容必須用中文或英文對此主題回覆感想至少須 10 字以上,違反者扣 5 金。


你以複製方式回帖
[ 本帖最後由 sujuilin 於 2010-10-29 09:51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