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也稱:「哈普斯堡王朝」(Hapsburg)。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羅馬人民的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1291,1298~1308,1438~1742,1745~1806),奧地利公爵(1282~1453)、大公(1453~1804)、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1918),匈牙利國王(1526~1918),波希米亞國王(1526~1918),西班牙國王(1516~1700),葡萄牙國王(1580~1640),墨西哥皇帝[註 1](1864~1867)和今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內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紀中葉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為奧地利與西班牙兩個分支,前者佔據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稱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後者則為西班牙國王,統治西班牙、西屬尼德蘭、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撒丁王國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廣袤領土,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於多代近支聯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奧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繼男嗣斷絕。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奧地利分支與洛林家族聯姻,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瑪麗亞·特蕾西亞嫁於洛林公爵、托斯卡納大公弗蘭茨·史蒂芬,並依據《國本詔書》繼承了奧地利、匈牙利與波希米亞等家族領地,由此創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蘭茨·史蒂芬當選為帝國皇帝。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法國阿爾薩斯,後擴張至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在1020年築起鷹堡,名為哈布斯堡,並逐漸將勢力擴展到萊茵河西岸流域。1273,哈布斯堡公爵魯道夫一世當選羅馬人民的國王(但未加冕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魯道夫一世奪取被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佔有的奧地利與施蒂利希公國,旋即分封於自己的兩個兒子阿爾佈雷希特與魯道夫,自此奧地利劃歸哈布斯堡皇室擁有長達600餘,直至於一戰戰敗為止。
  魯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後,拿騷家族的阿道夫被選舉為國王,但因其與英國結盟很快遭到厭棄,魯道夫一世之子阿爾佈雷希特被選為對立國王,並在1298年擊敗阿道夫,正式登基。1308,阿爾佈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士瓦本的約翰殺害,自此後雖然阿爾佈雷希特的次子腓特烈曾被選舉為對立國王,並與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後的100年間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開始退縮到以奧地利為主的家族領地,並把南阿爾薩斯、布賴施高(Breisgau)和帝國內的其他一些領地陸續劃入治下。14世紀期間,新成立的瑞士聯邦不斷向德國南部擴張,導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鷹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南部的鷹堡,轉移到下奧地利的維也納,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稱為奧地利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聖羅馬帝位後,繼續保有奧地利與施蒂利希為領地。歷任奧地利公爵都不斷地擴大公國的統治範圍,並在14世紀中葉開始自稱「大公」,以期與選帝侯的權位相抗衡,但該稱號未得到皇帝查理四世的承認。哈布斯堡家族將奧地利公國劃分為若干個省統治,這最終導致了內外奧地利分治。1379,哈布斯堡家族的兩位兄弟,阿爾佈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和利奧波德三世(Leopold III)簽定協議。阿爾佈雷希特的子孫將擁有奧地利大公國(後來被稱為下奧地利),即今日的奧地利中東部,利奧波德的後裔則坐擁外奧地利公國,統治領域包括今日奧地利西部、南阿爾薩斯和位於德國西南領地。
  奧地利內外分治的局面,並沒有因為1450年阿爾佈雷希特支系的絕嗣而統一,利奧波德支系的兩個分支老蒂羅爾支系和施蒂裡亞支系控制著不同的領土。直至1490年老蒂羅爾支系絕嗣,哈布斯堡家族領地才由施蒂裡亞支系的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統一。
  1422,阿爾佈雷希特支系的阿爾佈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聖羅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盧森堡的伊莉莎白,並被指定為西吉斯蒙德的繼承人。1437,西吉斯蒙德病逝,阿爾佈雷希特於次年陸續即位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匈牙利國王及波希米亞國王(阿爾佈雷希特二世,未加冕為皇帝)。由此以後,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位(1742年-1745年間除外),直至帝國覆亡。
  1439,阿爾佈雷希特英年早逝,遺下一名遺腹子拉迪斯勞斯。奧地利公爵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隨後由阿爾佈雷希特的遠房堂弟腓特烈三世繼承,拉迪斯勞斯一出生就繼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分別稱拉斯洛五世及拉迪斯拉夫一世)。但不幸的是,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喪失了對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統治。
  1453年11月23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正式將奧地利公國提升為大公國,使哈布斯堡家族乃至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為皇朝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基礎,王朝逐漸步入鼎盛期。
  哈布斯堡皇室的權勢,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馬克西米連一世統治期間(1493~1519),通過皇室聯姻,得以進一步增強。馬克西米連本人,於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獨女瑪利(Mary of Burgundy)。這段姻緣,將屬於勃艮第公國的,自法國北部至荷蘭、比利時的領地通通併入哈布斯堡皇室領地。馬克西米連的兒子美男子菲利浦,於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儲胡安娜,開創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過,菲利浦將母親勃艮地公爵的領地也帶入西班牙王室,種下了西班牙與法蘭西衝突的火種。
  馬克西米連的孫子,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費迪南一世於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亞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費迪南的妹妹瑪利亞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與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這兩段婚姻為日後奧地利吞併波希米亞和奧匈合組二元帝國埋下伏線。哈布斯堡王朝正是通過聯姻在歐洲的影響,使帝國的勢力大大增強。
  1519,查理的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病逝,查理繼承帝位成為查理五世,並承繼了家族對奧地利和阿爾薩斯的管治。此時,查理五世成了統治最多領土的歐洲君主,不過仍然不斷出征,如對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統治國家的內政,多由他的代理人處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兒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奧地利是他的弟弟費迪南大公。雖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面積已冠全歐,但皇朝為擴張而進行的征戰並未止歇。
  1521,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發覺其國被哈布斯堡領土包圍,於是攻擊西班牙在義大利的屬地,再次引起兩國的衝突。法國遭遇災難性敗績,先後在比克卡會戰(1522)、帕維亞之戰(1525,弗朗索瓦本人被虜)受挫。結果,被查理俘虜的弗朗索瓦退出戰爭,再次放棄米蘭予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為了取得自由,不惜簽訂割讓勃艮地(給查理)、布列塔尼(給英王亨利八世)等領土的屈辱條約。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國,就宣佈撕毀條約,拒絕割讓土地給查理和英國。
  1525,查理五世在帕維亞之戰中大敗法國,使很多義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擔心他將會繼續擴張勢力。很快地,教宗克萊孟七世倒戈支持法國及義大利一些重要城邦,以上帝的名義宣佈,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所簽訂的割地條約無效;克萊孟七世還主動參與針對哈布斯堡帝國的科涅克同盟戰爭(1526-1529)。查理五世因此勃然大怒,加上查理漸漸厭倦克萊孟七世教宗干預他認為與宗教毫無關係的事務,所以在1527年攻陷羅馬,使教宗蒙羞。結果,以後克萊孟七世與繼任的教宗在與世俗勢力交往時,都顯得加倍謹慎,不敢違背西班牙國王。1529,教宗與查理簽署巴塞隆那和約,建立更和諧關係。西班牙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保護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倫巴第);因為教宗需要查理的西班牙出兵,以推翻趁機自立的佛羅倫薩共和國。1533,教宗克勉七世拒絕讓英王亨利八世離婚,主要原因是他不希望觸怒查理五世,令羅馬再度被洗劫。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路易二世與奧斯曼帝國蘇丹「奇蹟王」蘇萊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達(布達佩斯)以南約200公里的摩哈赤激戰,史稱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土耳其軍戰勝匈牙利軍,路易不幸戰死沙場。但奧斯曼帝國並無長期佔領匈牙利,反而在9月時撤軍。此時,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以路易的姐夫身份,繼承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國王。雖然在匈牙利出現了爭位者,但很快便被打敗,靠著奧斯曼帝國的保護才在匈牙利東部立足。自此,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名義上的匈牙利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1699年奧地利大公兼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統一全部的匈牙利),直至1918年。而西裡西亞(今日波蘭南部)也暫時成為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
王朝分家
  1556,查理五世自覺年老,打算退位,但他認為過去他一人兼任多國的國君實在吃力,再加上歐洲其他國家的壓力,因此決定將西班牙王位傳位給兒子菲利浦,而將奧地利大公傳位給弟弟斐迪南,並讓他們各自的子孫世襲他們自己的王位,不得互傳。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為奧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時期一人統領王朝領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現。  
  1556,查理五世將奧地利大公之位讓與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斐迪南一世,並立斐迪南為神聖羅馬帝位的繼承人。但根據查理的遺囑,斐迪南及其子裔喪失了繼承為西班牙國王的權利。此舉使斐迪南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自此,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統治奧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亞直至1740,歷10代君主,這二百多年亦是歐洲歷史上戰爭最多的時期。
  1700,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而無後嗣,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五代一百八十多年的統治。卡洛斯二世生前體弱且有殘障,在宮廷親法蘭西的權貴壓力下,他臨終前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菲利普,這表示西班牙王位將落入法蘭西王室波旁家族手中,哈布斯堡奧地利分支與英國皆怕法西兩國從此合併,故反對菲利普繼承西班牙王位,並結盟與法國及西班牙開戰,史稱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終西班牙波旁王朝將西屬尼德蘭、那不勒斯王國、撒丁島、西西里島以及其他一部分義大利等西班牙領地割讓予奧地利,以及直布羅陀及馬略卡島割讓予英國,換取列強承認波旁王室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也因此而終結。
  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去世。卡爾和他的兄長都沒有男性後裔,因此他的長女瑪麗亞·特裡薩繼承了他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於1745年9月13日,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此後,弗朗茨皇帝將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們的後裔都採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自此,奧地利進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瑪麗亞·特裡薩皇后成為皇朝的創始人。皇朝歷經數次變故,包括1806,法皇拿破崙一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但當時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於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領地,改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應拿破崙稱帝。1867,為了化解普奧戰爭失利對帝國的衝擊,奧地利帝國又改稱為奧匈帝國,對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實施二元統治。皇朝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而於1918年被推翻。奧匈帝國隨即遭到肢解,奧地利成立共和國,哈布斯堡皇室被迫流亡海外。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於1700年絕嗣而亡,而奧地利的王朝於1740年絕後,隨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國被共和國取代。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後裔依然生存,分別定居於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德國,現時他們的族長是卡爾·馮·哈布斯堡。卡爾的父親是奧地利末代皇儲、曾任歐洲議會議員的奧托·馮·哈布斯堡。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