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蘇聯前總理道破解體真相

蘇聯前總理道破解體真相

  蘇聯前總理尼古拉雷日科夫在反省蘇聯解體時說﹕「我們監守自盜﹐行賄受賄﹐無論在報紙、新聞還是講台上﹐都謊話連篇﹐我們一面沉溺於自己的謊言﹐一面為彼此佩戴獎章。而且所有人都在這麼幹﹐從上到下﹐從下倒上!」腐敗!蘇聯的腐敗嚴重到何種地步呢?
  俄羅斯前總理﹕「蘇聯沒錢了」!葉戈爾蓋達爾在1992年曾當過俄羅斯代總理﹐他回憶當時的狀況﹕「政府竟然在未經儲戶同意的情況下提取單位和公民存在對外經濟銀行的外匯存款﹐其中甚至包括戈爾巴喬夫本人在國外出版書籍而獲得的外匯(當然﹐他本人也許不知道此事)。當時蘇聯的鈔票發行量創造了幾十年來的最高紀錄﹐但是﹐外匯仍不夠用。不少輪船因拖欠貨款和停泊費用而被扣押在外國港口。在國外的蘇聯專家﹐因為沒錢給他們發工資﹐也沒錢讓他們回國。」
  蘇聯各級幹部的特權現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戰後逐漸形成為特權階層﹐享有各種既得利益。赫魯曉夫上台後﹐曾試圖限制斯大林時代氾濫成災的幹部特權腐敗﹐但最後以失敗告終﹐赫魯曉夫本人也因那些不甘心放棄腐敗特權的官僚們的反擊而下台。「在赫魯曉夫手裡失去腐敗特權」的幹部們的支持下﹐勃列日涅夫上台了﹔作為回報﹐勃列日涅夫為這些幹部們創造了蘇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極好的腐敗環境。勃列日涅夫時期﹐更形成一個個「官僚氏族集團」﹐這些集團內部兒女聯姻﹐官官相護﹐貪污瀆職﹐使執政黨與民眾之間隔閡越來越大﹐民心盡失。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啟動了經濟體制改革﹐他也吸取了赫魯曉夫被特權幹部聯合逼迫下台的教訓。他的自由化的經濟改革政策﹐與幹部的全面腐敗結合到一起﹐其結果可想而知。
  蘇聯歷史上著名的「共青團經濟」﹐就是在戈氏的改革中利用特權腐敗發展起來的﹔國家職能部門被取消變成股份公司後﹐部長們大都成了公司的總裁﹐股份則大都在部門領導人之間被瓜分﹔… …總而言之﹐改革前誰是管理者﹐改革後誰就成了佔有者和所有者。結果是﹐「國家官員、黨的職能人員、共青團積極分子成為了最初類型的俄羅斯企業家、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萬富翁和『新俄羅斯人』。」八一九事件發生﹐蘇聯共產黨處境到了危難關頭﹐當葉利欽保證戈爾巴喬夫辭職後﹐享有包括國家別墅、汽車、警衛人員在內的諸多超優厚待遇後﹐「船長」戈氏竟棄船而逃了﹐自動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使蘇共迅速走向衰敗。戈爾巴喬夫還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因此﹐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蘇共是唯一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此言可謂對蘇聯70年腐敗史最精確的蓋棺論定﹐同時也是留給後世最深刻的歷史教訓。可以這麼說﹐在個人財富、安全、榮譽與蘇聯的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未來面前﹐蘇聯官員堅決選擇了前者。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科茲在清華大學講演是說﹕「他們意識到﹐必須使蘇聯解體﹐才能獲得巨大的權力。蘇聯精英相信﹐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會使他們成為富人。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我研究了蘇聯的高級官員﹐比如切爾諾梅爾金﹐當了多年的總理﹐他80年代當天然氣部長﹐92年就成為天然氣壟斷公司的擁有者﹐掌握了40%的天然氣儲備﹐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爾科夫斯基﹐我93年採訪他時﹐他描寫了他在80年代曾是共青團領導人時﹐怎樣利用國家的資金﹐建設他自己的私人銀行。他們不顧人民的反對﹐建立資本主義。」
  當時蘇聯的社會民意是如何的呢?
  蘇聯曾搞過許多民意測驗。民意測驗表明﹐贊成搞資本主義的只佔5~20%﹐1991年5月進行的、由美國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意測驗﹐在蘇聯國土的歐洲部分進行﹐這樣做更利於美國的宣傳。結果﹐抽樣人口中﹐10%贊成改革前的社會主義﹔36%贊成更多民主的社會主義﹔23%贊成瑞典式的社會主義(大家看看當今的瑞典﹐幸福名列前茅)﹔只有17%贊成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這還是葉利欽在1992年以後建立的。因此﹐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蘇聯人民的意願。在是否保留蘇聯的投票中﹐大多數也是贊成保留的。
  1920年蘇聯國內戰爭基本結束﹐由於戰爭的破壞﹐蘇維埃國家經濟瀕於崩潰﹐同革命前的1913年比﹐穀物產量下降55%﹐工業生產下降了近86%﹐國民收入下降了75%。當時的蘇聯是一個標準的農業國家﹐正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誕生在蘇聯﹐讓蘇聯成為了第二個超級大國。據西方估計﹐1928~1940年﹐蘇聯年均增長5.8%﹐這在當時是非常快的速度。1950年﹐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直到1975年﹐蘇聯一直比美國的發展速度快﹐這期間蘇聯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8%﹐而美國只有3.3%﹐這可是西方的數據呵。同期﹐東歐也比西歐快。1975年後﹐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術進步放慢了﹐這時的增長率比美國低﹐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長率﹐沒有出現負增長﹐不能叫做經濟崩潰。這時的消費水平比生產增長還快。這時葉利欽就使計劃經濟解體。因此﹐從1990年開始就出現了經濟絕對下降。1991年計劃經濟不再起作用。葉利欽不向中央納稅。
  蘇聯的計劃經濟不是由於自身的原因而崩潰﹐而是由葉利欽從政治上解除的。蘇聯解體後﹐經濟才崩潰﹐社會動盪﹐人民生活大倒退。時至今日﹐普京也立志2015年讓俄羅斯人民恢復到前蘇聯水平。蘇聯的計劃經濟讓其輝煌﹐但腐敗讓最大的BOSS從內部自爆了﹐而且這個自爆是腦袋的自爆。留給後人諸多警示。這不是點子牛說的﹐恰恰是美國人說的!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科茲﹕「蘇共上層精英﹐分別進行了討論﹐以決定其意識形態。他們當中﹐9.6%贊成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12.3%贊成民主社會主義﹔76.7%贊成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取其他態度的占1.4%。這就與人民群眾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層的大部分人讚成資本主義。他們與其他集團結盟﹐與黑社會、富翁、城市知識分子的一部分結盟。他們結成聯盟﹐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資本主義。」
  「在80年代末辯論蘇聯發展的方向時﹐他們(蘇聯精英)就開始作出選擇性的思考﹕如果改革達到民主化﹐就會減少特權和權力﹔如果回到改革前的社會主義﹐雖有相對的特權和地位﹐但特權又受到原有的社會主義機制的限制﹐也不能積累過多的財富﹐更不能把特權和財富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因此﹐精英們認為資本主義能夠為他們提供最大的機會﹐不但管理﹐而且擁有財富、傳給子孫後代。」
  「他們意識到﹐必須使蘇聯解體﹐才能獲得巨大的權力。蘇聯精英相信﹐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會使他們成為富人。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我研究了蘇聯的高級官員﹐比如切爾諾梅爾金﹐當了多年的總理﹐他80年代當天然氣部長﹐92年就成為天然氣壟斷公司的擁有者﹐掌握了40%的天然氣儲備﹐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爾科夫斯基﹐我93年採訪他時﹐他描寫了他在80年代曾是共青團領導人時﹐怎樣利用國家的資金﹐建設他自己的私人銀行。他們不顧人民的反對﹐建立資本主義。」
  葉利欽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他從不談建立資本主義﹐僅僅談民主、改革、市場改革等。直到他離開總統職位時﹐也沒有談要建立資本主義。俄羅斯大量印發鈔票﹐1985年蘇聯官方比價為1美元約合0.87盧布﹐然而至解體後的1992年7月1日﹐官方匯率已成為1美元換125.26盧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匯率已達到1美元換1012盧布。俄羅斯政府進行的盧布改值仍然不能阻擋匯率貶值的浪潮﹐到2000年1月1日時﹐1美元已可兌換28.5新盧布﹐即28500舊盧布。許多俄羅斯老百姓畢生積蓄化為泡影﹐只得蜂擁銀行搶兌美元等等外幣﹐時至今日俄羅斯欠外債近6000億美元。
  自私自利的文化讓蘇聯出現了特權﹐特權帶來腐敗﹔享樂金錢主義﹐讓蘇聯官員淪為了錢的奴隸﹐從骨子裡散發著腐敗﹐骨骼出了問題﹐巨人轟然倒塌實屬必然。蘇聯解體後﹐美國放過俄羅斯嗎?沒有﹐因為俄羅斯民族精神﹕尊嚴、獨立、自主﹐還帶點帝國思想﹐俄羅斯不是沙特也不是韓國!
  當今的非洲貧富分化最嚴重﹐腐敗也與日俱增。俄羅斯民主了﹐但腐敗依舊﹐廉政指數世界排名一百多位﹐因為用的大部分還是前蘇聯的那幫腐敗精英。今天﹐普京多次出台一系列反腐政策﹐他是親身經歷著﹐明白腐敗之根源。美國?誰締造的?老羅斯福!美國建國後達到了幾乎無官不貪的地步﹐美國拒絕特赦。老羅斯福總統﹐他發動政府、媒體、民眾搞了十年之久的「扒糞」運動﹐也就是反腐群眾運動。2006年《時代》紀念老羅斯福總統﹐封面標題﹕締造美國。當然﹐美國反腐搞運動﹐中國的部分專家是不敢說三道四的﹐因為﹐他是美國!反腐﹐離不開群眾﹐自古至今、放眼全球都是如此﹐下去一萬年也如此。
  社會主義制度過時了嗎?他是先進的﹐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但過渡期是資本社會主義或社會資本主義。蘇聯證明了一點﹐農業社會要想快速進入工業現代化社會﹐必然要走帶有社會主義色彩。日本戰後百業凋零、滿目蕭條﹐他為何迅速崛起?有一點就是國有企業從7家暴增到117家。德國兩次戰敗都迅速崛起?靠的就是國企﹐農業合作社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人口僅佔全國人口的2%﹐養活了全部德國﹐剩餘的勞動力搞實業強國﹔工會在國家決策中擁有絕對的發言權。丹麥全球最廉潔、最幸福﹐他們的社區一些人還吃大鍋飯﹐而且越來越多﹐美國也在搞這樣的試點。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