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去中疑慮難解 恐延期再審

去中疑慮難解 恐延期再審

中時電子報2018年8月11日 上午5:50
12年國教社會領域草案今(11)日將召開課審大會,由於高中歷史課綱部分,教科書不再以中國史、台灣史及世界史的方式來呈現,將採取區域式、主題式的方式來編書,且中國史將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不只導致「去中國化」疑慮甚囂塵上,課審委員專業不盡相同,討論更涉及意識形態,要達成共識並不容易,委員評估,3天也可能討論不出結果,最後可能變成下周再議。

教育部課審大會今日起自13日止,連續召開3天,不只高中歷史課本將不再採取朝代編年史的方式編書,將改成區域或主題式的方式來編行,即不再分成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而是規畫成台灣、東亞與世界等3個分域,其中最具爭議性的部分,當屬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並且國中台灣史的課量,也可能從現行的1/3增加到1/2。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說,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的調整,期盼讓學生藉由區域的關聯性來學習歷史,並以此養成新的史觀;不過,新歷史課綱引發「去中國化」的疑慮依舊難平。

依照課審大會的開會流程,11日起的會議,主要是針對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進行討論,課審委員對於草案內容若有想法,皆可在會議提出後納入修改,但草案項目繁多,且課審委員若對內容有其他想法,還可在會議當中另外提案與表決,會議時間勢必耗時冗長。

課審委員、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祕書長李雅菁表示,課綱審議的流程,研修小組所提出的草案如果通過,將送到課審會議分組討論,當中會再依照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討論與投票,之後便送往課審大會,但如果大會討論沒有取得通過的共識,課綱恐將再重新回到草案階段,重新走一次流程,如此就像去年高中國文課綱的情況一樣,出現翻案與重新討論的狀況。

李雅菁也提到,課審委員來自不同專業領域,課審大會出席門檻,需達全體委員人數2/3,比一般委員會議來的高,也就是如果未形成多數委員的共識,決議不容易通過,而歷史課綱涉及史觀的討論,很容易出現「A覺得B不對,B覺得A不對」的狀況,若11日起連續3天討論沒有結果,只能延續到下周末再討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