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門外漢決定語文教育

門外漢決定語文教育

蔡政府執政特色之一,就是先將想要打倒的對象「抹黑」,然後起用「圈外人」、「門外漢」來主導政策推動。沒有金融背景的顧立雄掌金管會,首先就將金融業打成「家族把持」、「球員兼裁判」,是最明顯案例。課審會提議調降高中國文科文言文比例,也是如此。

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就指出,刻下的問題在於,「讓不懂體育的人帶領體育,讓語文教育的門外漢以語文教育成效以外的考量來決定語文教育。」並批評,「非要讓優勢翻轉成劣勢、讓政治介入語文,來進行這場自廢武功式的國語文教育改革嗎?」。

蔡璧名說,她曾訝異李白杜甫詩為何大量出現在日本的國語課本?日籍學者對於她的疑惑「很疑惑」,表示漢學之於日文的影響這麼巨大,李杜詩歌這麼傑出,為什麼不呢?

此外,蔡璧名曾詢問外籍學生選擇臺大而非對岸名校的理由,得到的答案是:「這裡的傳統文化保存得比較好。」

在海峽對岸曾經的文革之後,在海峽此岸中華文化存續耕耘經年累月未曾斷絕之後,蔡璧名呼籲,請別把文化決策的重點放在狹義的國族認同與意識型態。日韓無不重視漢文化,並且珍惜它,保護它,發揚它,更懷抱超越它的雄心!

蔡璧名並質疑,白話文當然也有佳作奇文,但是要百年佳作的質量遠勝千年、佔更大配比,這也實在太強人所難!強人所難,捨優取劣,強行規範擴大白話配比,究竟立意何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