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列史正傳] 2010年7月9日「歷史上的今天」特別帖

“北伐”只是孫中山《建國大綱》中所設想的軍政、訓政和憲政三步驟中的“軍政”,是以武力掃除一切憲政的障礙,官方教科書卻總是把北伐戰爭套上“大革命”的韁索,朝“工農運動”上硬扭,就是不提它是孫中山為中國憲政化設定的第一步。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中共與蘇聯顧問鮑羅廷以:「黨的力量在前,革命的武力在後」為理由,在國民革命軍中發表北伐必敗論,並於廣州市區散發傳單,反對北伐。英國外相也指出共產黨反對北伐態度堅決。

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在北京舉行特別會議,將北伐戰爭的政綱,以工農革命為主幹;3月暴發中山艦事件,蘇方妥協;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共產黨在擴大會議上與第三國際的指示中,均強調中國革命的根基就是解決農民問題(共產革命),之後便利用北伐的名義組織農會,擴大工農運動。

1927年4月湖南農工運動發展到「有土皆豪,凡紳必劣」,在南京的蔣中正跟在武漢的汪精衛出現分裂(稱寧漢分裂):蔣介石在4月12日起在上海等地進行“清黨”(中國共產黨政府稱為“四·一二反革命政𠮟”),搜捕並處決共產黨員。同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進行清共(分共)。自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共產黨於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中華民國稱之南昌暴動),成立屬於自己的武裝部隊。

北伐戰爭,又稱“第一次大革命”,是中華民國自民國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的戰爭,使得中國大陸名義上統一在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之國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於1926年7月9日蔣中正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誓師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懸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改保安委員會為東北政務委員會,即東北易幟。宣佈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佈成功。

國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由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對元朝的北伐),雖然它所達成的統一在很多方面來說都只是屬於形式上的,當時更有“軍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說法。


[ 本帖最後由 dgyysshe 於 2010-7-10 07:25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