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海軍] 日本計畫中的重型航母

阿這就是我以前提過的日自輕航母.16DDH-日向號.
日本以直升機驅逐艦之名的輕航母.
幫樓主補充一下.

規格:
艦名/使用國 日向級直昇機驅逐艦/日本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石川島播磨(IHI)橫濱廠
尺寸(公尺) 艦體長197 舷寬33 吃水7
飛行甲板:長195 寬40
排水量(ton) 標準13500 滿載170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GAGLM-2500燃氣渦輪*4/100000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6000/20
乘員 347
偵測/電子戰系統 FCS-3改 3D主動相位陣列對空搜索/射控雷達*1(固定式陣列天線*4)
OPS-20改良型平面搜索/導航雷達*1
Type-1電子戰系統
六聯裝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4
曳航具四型魚雷反制系統
聲納 OQS-21主/被動艦首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ATECS先進技術戰鬥系統
艦載武裝 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12.7mm機槍*4
三聯裝324mm HOS-303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或97式 、GRX-X魚雷)
八聯裝MK-41海麻雀點防禦防空飛彈發射器*2(裝填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與VLA反潛火箭)
艦載機 標準編制:SH-60K反潛直昇機*3MCH-101掃雷/運輸直昇機*1 機庫可容納11架直昇機。
姊妹艦 目前預計2艘
艦名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DDH-181 日向(Hyuga) 2007/8/23 2009/3
DDH-182  2011


日向級主要諸元

兩艘16DDH由石川島播磨橫濱廠承造,首艦(DDH-181)於2006年5月11日開工 ,2007年8月23日下水,命名為日向號,造價472億日圓,2008年8月完工並進行為時半年左右的試航,預計於2009年3月成軍;至於二號艦(DDH-182)的進度約晚兩年,預計於2011年成軍。值得一提的是,日向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以來第一次恢復古國名的命名規則。 原本兩艘日向級是用來取代最老舊的兩艘榛名級直昇機驅逐艦,然而在2007年12月14日,海自第一護衛群旗艦──白根號(DDH-143)直昇機驅逐艦戰情室失火焚燬的意外,由於白根號年事已高,修復作業並不划算,因此日本海自決定將之提前除役,這使得原本用來取代榛名號的日向號勢必得用來取代白根號,這將導致榛名級的汰換受到延誤,不僅使榛名級的役期得進一步延長,而且也使日本必須提前考慮增加日向級的數量來汰換榛名級。

日向級的作戰系統相當先進並且高度整合化,並且擁有優秀的資訊傳輸能力以符合未來各軍種、載具之間「聯網作戰」的趨勢。動力系統方面,日向級將採用由四具LM-2500燃氣渦輪組成的COGAG形式,採用雙軸推進,極速是達傳統起降航艦水準的30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達6000海浬 。艦體兩側各有一條穩定鰭片與兩個穩定翼面,穩定翼分別位於鰭片前、後方。由於艦上各系統高度自動化,日向級雖然滿載排水量高達17000ton之譜 ,幾乎是白根級的兩倍半,但是艦上僅編制347名人員,而噸位只有日向級一半的白根級卻需要370人之多。

航空機方面,日向級標準配置的官方數字依舊為3架反潛直昇機 加上1架大型掃雷/運輸直昇機,不過近年防衛廳已經不再遮遮掩掩,公開「承認」日向級最多可搭載11架自衛隊的各型直昇機 ,而且全部均能收容於長達125m的下甲板機庫;至於飛行甲板則有四個起降點,能同時操作4架直昇機。日向級的主力機種將是SH-60K反潛直昇機 ,係由海自原有的SH-60J大幅改良而成,主要改進包括機體延長、換裝新的四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新型主/被動吊放式聲納、新的戰術資料處理與顯示系統、包括電子支援裝置與誘餌投射器的整合式機載電子戰自衛系統、FLIR、高解析度的逆合成孔徑雷達等新裝備,武裝包括新式的97式魚雷、反潛炸彈、輕型反艦飛彈或者機槍莢艙等,能執行反潛或反水面任務。掃雷/運輸直昇機則是日本 在2000年代向英國、義大利奧古斯塔.偉斯特蘭(Agusta Westland)公司採購、並授權日本川崎重工組裝的MCH-101,係合 該公司EH-101重型直昇機的掃雷衍生型 (有配備機尾跳板艙門),取代日本海自現役的MH-53E掃雷直昇機以及S-61運輸直昇機隊,作為空中掃雷、運輸以及南極作業之用。日本在2003年與奧古斯塔.偉斯特蘭簽約購買14架MCH-101,機體結構與重要組件由奧古斯塔.偉斯特蘭建造,完成後運至川崎重工在歧埠設立的生產線進行總裝,首架於2003年初交付海上自衛隊,比預定時程提前三星期。除了海自的機型外, 日向級也能 供航空自衛隊的UH-60J救難直昇機與陸上自衛隊UH-60JA通用直昇機進行操作 ,這將大幅強化日本自衛隊進行低強度維和作戰或人道救援行動的聯合任務能力,並使日向級成為這類行動的中樞平台。由於日向級的甲板強度容許超過30ton的MH-53E直昇機起降,理論上 日向級要操作同為30ton級的美製MV-22傾斜旋翼機 或20ton級的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也不成問題。因此,日向級本身配置的直昇機或許不多,但必要時可容納護衛群中其他通用驅逐艦的艦載直昇機,將大大增加艦隊的運作彈性(至少 日向級對直昇機的保修能力絕對超過通用驅逐艦)。值得注意的是,日向級的飛行甲板尺寸(長195m,寬40m)超過英國無敵級、義大利加里波底號、西班牙亞斯都利亞親王號等歐洲輕型STOVL航艦。

關於日向級是否有操作STOVL戰機的潛力, 日本防衛廳曾宣稱此種艦艇是純粹的直昇機母艦,甲板不能承受STOVL戰機的噴流,也沒有滑跳甲板,不過真實的設計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就艦體尺寸與甲板強度而言,日向級的確有搭載STOVL機種的潛力,就取決於飛行甲板是否經過對發動機熱焰的強化 ,以及艦上是否能容納配套的後勤支援設施,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彈藥、料件、燃油儲存空間;不過直到目前為止,日本還沒有任何自美國引進F-35B STOVL戰機的跡象 。依照現階段海上自衛隊的任務架構與活動範圍,日本空自、海自位於本土、離島的陸基航空兵力,外加美國在此區域的海空兵力,已能在海自艦隊的作業範圍內提供充足的奧援;而海自現有艦艇的防空能力(以神盾艦艇為主力),也能有效擔負現階段的艦隊防空自衛以及海外低強度維和行動的需求,因此目前海自並無任何引進STOVL輕型航艦的迫切需求。

由於身為具有艦隊旗艦功能的DDH,日向級將配備最先進的戰情處理系統與指管通情電監偵(C4ISR)裝備。日向級的作戰中樞為日本新近開發的先進技術戰鬥系統(Advance Technology Combat System,ATECS),大量採用現有商用組件技術以降低成本並方便升級,例如使用美國授權日本生產的新一代UYQ-70先進顯控系統(內建運算處理能力)系列中OJ-791指揮決策顯控台(Command and Decision Console ,C&D)、OJ-721次世代周邊(Next Generation Peripheral,NGP)等兩種顯控工作站,兩者均包含20吋LCD平面顯示器,另外也可能使用新型MEV運算單元以及次世代工作站(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NGS)等周邊裝備。ATECS包含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ACDS)、FCS-3改、反潛情報處理系統(Anti Submarine Warfare Computing System,ASWCS)、電子戰管制系統(Electronic Warfare Control System,EWCS)等四個主要部分,以ACDS為核心,連結其他三個部分以及艦上各種雷達、射控、電子戰系統以及武裝,進行防空、反水面、反潛以及電子作戰;而前述ATECS的四個主要部分之間以光相網路連結,再經由採用民間TCP/IP網路協定的艦內廣域網路(Ship Wide Area Network,SWAN)連接艦上其他偵測、武裝等次系統。ASWCS整合了各型艦載聲納,並提供數據給各項反潛武器以及魚雷反制系統。此外, 日向級將配備先進的衛星通訊與資料鏈網路系統,以實現與美軍相同的三軍聯合作戰能力,此外也可能具備美國海軍近年來研發的聯合接戰能力(CEC)。

防空方面, 日向級的主要 對空偵測/射控裝備為日本三菱電子精心研發的FCS-3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目前日本海自官方將之稱為「短飛彈用系統三型」 ,負責對空搜索/追蹤以及艦上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的照射導控。由於日本海自實驗艦一文已有關於FCS-3的介紹,在此便不予贅述。日向級的艦尾配置兩組八聯裝MK-41 VLS,其中四管用於裝填裝填16發4枚一管的ESSM短程防空飛彈,其餘則填入12枚VLA垂直發射反潛火箭 ;而在垂直發射器的左邊,還裝有一組獨立的再裝填裝置。除了硬殺手段外,日向級還配備Type-1電子戰系統,包括四具MK-36 SRBOC六聯裝干擾彈發射器,安裝在兩舷各一的延伸平台上,每個平台各裝二具;此外,艦上還設有曳航具四型魚雷反制系統。反潛方面, 日向級的艦首設有日本新開發的OQS-21大型低頻聲納 ,該聲納由正面圓柱狀陣列與側面平面陣列所組成 ,整個音鼓長度高達40m,聽音距離與淺水域操作能力勝過現役的聲納系統。與FCS-3一樣,OQS-21同樣也已在飛鳥號試驗艦上測試多年了。由於任務性質使然, 日向級並未配備拖曳陣列聲納系統。除了以反潛直昇機投擲武器外,日向級本身也配備 了兩組三聯裝HOS-303魚雷發射器(安裝於艦體後段兩側的艙門內),除了MK-46Mod5魚雷外,還可發射日本自製的新型97式反潛魚雷(詳見村雨/高波級一文)。最初 日向級預定配備 自行開發的「日本版VLA」,其戰鬥部換為97式魚雷,有效射程較搭載MK-46魚雷的美國原裝VLA的10km大幅增至18km;不過爾後為了節省成本 ,日本版VLA遂遭到取消,還是採用美國原裝的VLA。此外,艦上SH-60K直昇機也 以97式魚雷做為武裝。日本海自目前還在開發更新一代的GRX-X型324mm輕型魚雷,採用最先進的聲納尋標技術,無論是搜索距離、精確度與對抗淺海雜波的能力都將進一步提升,服役後自然會用於包括 日向級在內的各型日本艦艇上。GR-X的測試工作於2007年初展開,並進行至2009年。 為了遂行近接防禦,日向級還設有四挺12.7mm機槍,左右舷各裝兩挺,其中位於右舷的兩挺分別安裝於艦島前、後方的甲板上,左側的兩挺則分別設置於左舷前、後段各一的延伸平台上。

即便日向級不搭載STOVL戰鬥機,但艦上完整的直昇機補保能力與指管通情能力,已經使日本海上自衛隊獲得突破性的進步;在將來日本自衛隊的國內外派遣任務(國際維和、人道救災、撤僑、離島奪回等)中, 日向級將能成為跨軍種的聯合指揮平台,並滿足屆時大批直昇機頻繁起降調度的需求(目前的榛名級、白根級皆完全無法勝任;大隅級雖然擁有較大的直昇機停放空間,但欠缺直昇機降落後的補保能力)。只要後勤補保、人員借調做好並增設適當裝備, 日向級也可供其陸上自衛隊的直昇機起降調度,這使日本海自在這類任務的地位從現行的運輸者與火力支援者,一躍成為整個聯合行動的中樞。總之,在 日向級加入後,整個日本自衛隊的對外任務能力將因此大幅增加,在類似的場合將更為活躍,進而使日本的國際影響力向前邁進。

雖然近年來日本自衛隊經常有派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維持和平任務的機會,使得海自的遠程運輸業務量大增,不過由於這類任務主要是由三艘大隅級戰車登陸艦來承擔,所以 日向級並未如義大利加富爾號(MM Cavour)輕型航艦或挪威阿布沙龍級(Absalon class)般,還額外在艦內設置車輛甲板等載運空間設施。這顯示日本的造艦哲學仍然本於實際需求,而不是盲目跟從近年歐亞國家流行的「All in One」哲學,盡可能集各種功能於一身來強化「任務彈性」:別忘了,日向級的原始目的是要取代海自現役的直昇機驅逐艦,故任務主軸還是以反潛為主的高強度正規作戰,如果艦上多了一些只有在對外任務才用得到的空間設施如車輛甲板甚至塢穴,在日常任務中就會顯得累贅冗餘,甚至拖累了航速、運動性等正規作戰必備的能力。考量到除對外任務場合之外,日本海自在平日仍必須在寬廣的西太平洋上面對強大潛在對手(中共)的正規海空武力威脅,這與近年歐洲國家海軍除了基本防務之外幾乎只剩對外投射需求的情況大不相同,因此 日向級與大隅級這種適度分工而不強求集結全能於一身的搭配,更符合日本的國情與實際需求。在未來日本自衛隊的海外維和任務中,日向級與大隅級將合力構成海上投射的中樞,由 日向級提供直昇機載運與維修能量,而車輛與兩棲登陸載具的操作則交給大隅級。

 

結語

總而言之,日向級使日本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直昇機航艦終於成真;而除了日向級之外, 還曾有消息指出日本正在研究建造兩艘四、五萬噸級、貨真價實不折不扣的傳統起降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往近一點看,日本防衛廳在2004年提出的新防衛大綱中,將取消現行自衛隊武裝的上限,以因應未來可能的擴軍行動。以目前日本的造艦實力與經濟能力,不建造航空母艦並非不能,只是 沒有迫切的實際需求,加上政治考量而有所不為。中共對於日本近年來大肆擴充軍備並推行遠洋積極防禦的舉動十分在意,尤其是一些日本希望求得航空母艦的企圖更是觸動了中共敏感的神經,因為這代表日本海軍更進一步的遠洋化,與美國聯合起來鞏固西太平洋制海權,這自然對中共海軍十分不利。更有甚者,美國一向反對日本建造航艦的態度是否改變了?美國是否有意將日本扶植為西太平洋海上霸權?抑或「大日本帝國」、「聯合艦隊」要回來了?

由於過去慘痛的歷史、日本與鄰近國家的民族性、鄰國無限上綱的追討、日本政府對歷史一再迴避的態度以及右派龐大的勢力,造成了鄰國繼續痛批、日本繼續埋頭做事的惡性循環:由於日本政府始終沒有正視這個問題,鄰國經常過度敏感,日本自衛隊任何的 提升與擴張的舉動一律解讀為「軍國主義復甦」;而一直處於被壓抑狀態的日本除了「保持原狀、假裝沒聽到、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建造航空母艦的舉動一直遮遮掩掩)之餘,內心的反動與不滿也可想而知,偶爾就會有一兩個人「語出驚人」(例如只要日本有心,隨時能變成核武強國等),然後再度引發鄰國反彈 。偏偏近年走向片面主義的美國又企圖大力拉拔日本的地位,以抒解近年國際間反美聲浪高漲導致美國陣營的日漸孤立(同時也有意藉由日本來圍堵中共的擴張),而對照美國近年幾乎不顧一切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態度,顯然在處理與中、日、台相關的議題上將基於自身利益而一面倒向日本,絕不會考慮到中日歷史情結這類與美國無關的細節(例如數年前美國宣布將釣魚台「歸還」日本即是一例),這些外來因素將間接導致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 。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去,只會繼續消蝕互信、使彼此關係繼續低迷,對各國的利益、地區穩定絕對只有壞處。此外,日本與中共、南韓都有若干歷史造成的領土(島嶼)歸屬與海洋資源糾紛,這些實質利益衝突點在民族情緒的激盪下,都可能是引發西太平洋地區危機的導火線。

其實,現在的國際局勢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截然不同,日本幾乎完全不可能走回軍國主義的老路;而以日本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是絕對有資格成為 維持西太平洋區域穩定的一股重要力量 。現今日本影響力擴張之所以令亞洲鄰國不滿,大半都要歸咎於過去舊日本帝國時代造的孽;而在沒有這種歷史情結包袱的國家眼裡,現代的日本往往是個形象不差的「乖寶寶」。反倒是昔日被侵略的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更新武器裝備,意圖打破美日力量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優勢,成為另一區域強權,並且有收回台灣等明確的擴張目標;加上其作風往往專斷獨行 、刻意炒作民族主義、思維模式與性情捉摸不定,軍事政策透明度極低,在亞洲鄰國眼中才是實質上未來幾十年內亞太地區局勢的最大不穩定因子。不過說穿了, 這種「反日情結」的基礎主要是建築在情感層面,中短期內日本並沒有重建/擴張武力到實質上危害周邊地區安危的地步 ;而在領土歸屬與資源等牽涉實際利益的爭議 上,其實任何地緣相近的臨海國家都可能會產生這類摩擦,而歷史因素則壓縮了中國與日本進一步理性談判的空間。即便如此,短期內中共與日本之間的海域、領土與資源糾紛仍可透過對話來緩和,還不至於到非兵戎相見不可的地步。

由於領土資源劃分較無模糊空間,因此若要尋求中日雙方的和緩,先從無形的情感層面著手較為適宜,而由於一切仇恨的起源來自於當年日本的武力侵略,因此這方面必須由日本採取主動才能根本解決(日本與南韓的類似糾紛也一樣)。在短期內,最好的情況就是日本在歷史教材以及靖國神社等攸關情感而非實質利益的議題上主動釋出善意 與讓步,緩和鄰國的情緒,並加強與鄰國(尤其是中共)的相關交流來取得互信 ,建立良性互動,而不是單方面地採取敵視、漠視、模糊焦點或一味地做出會刺激對手的小動作(特別是針對神經敏感、易受傷反彈的中共)。唯有安撫了中共、韓國等鄰國在心理上的情緒,才能為釣魚台主權、東海油田等攸關亞太周邊穩定的議題營造良好談判氣氛,對於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修改憲法乃至於「國家/軍隊正常化」等議題上也能緩和鄰國的反彈 ;否則,昔日曾被日本侵略的亞洲鄰國只要串連行動就能阻撓日本國際地位的進展,而日本也只能繼續當美國的跟班才能免於被孤立。近年中共、南韓實力日漸成長,早已不再是20世紀初期讓日本予取予求的狀態,因此在實質地位上較為優越的日本必須展現更大的誠意,稍稍放下身段來化解與鄰國的心結,而不是在自身地位較為優越以及有美國當靠山的心態下片面獨斷獨行, 進而使仇恨繼續在幾個當事國之間繁衍傳承。 總而言之,最終日本還是得坦然面對過去的歷史,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啊!

資料來源:軍武狂人夢論壇.

TOP

抱歉.小弟一時看太快把標題重航母誤解成現役那台DDH16日向號輕航母.
所以PO的回文有點牛頭不對馬嘴.
不過把直昇機驅逐艦變相改為輕航母.
應該已經是日本目前在國際壓力與政治狀況下最大的極限了吧.
以目前日本"自衛隊"的相關需求.重航母應該是沒有存在的可能.
真的做出來了.別說來自美國壓力了(美日安保條約).大陸.南韓一定會氣到跳腳.
更難保北韓不會再來次飛彈試射宣洩不滿.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