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事論談] 國會議員地方化

?我說還真會創造新名詞…
什麼國會議員地方化,and then 說來說去還是地方派系,
其實不用自詡自己是中間選民,因為這無意義。
說真的如果不受藍綠影響,會自己思考的選民,不會表態自己是中間選民,
更不會斤斤計較於政治人物的利益,也未會提地方派系之說,
他們只注重在這些公僕為他們做什麼事,
處理事情的態度,而不是什麼政商利益之類的,
再者,在現在民主風氣越來越盛行的時代,
民眾越來越注重的是選出的民代能夠為自己做什麼,
而不是某人要別人投某一黨候選人,就一定要投個那個人。

再來,國會民議代表,本身就需要一的民意基礎,
所以多少需要經過地方上的歷練,比如:經過縣市議員的選舉,
比如:李鴻鈞,在當立法委員之前,也是有當過北縣的縣議員。

現在的民眾對於立法委員在國會殿堂內做什麼事所知甚少,
只有在打架的時候才看的到,而且台灣新聞媒體,只在乎炒作的話題之外,
很少有人會去報這些,所以造成這現象,並非什麼地方派系,而是資訊,
一般民眾有多少人會主動關心國會運作?

大致上就這樣

TOP

回復 8# kuyun 的帖子

1、我所指的立院表現,民眾所知甚少,指陳的是新聞媒體,
     以及民眾獲取相關訊息的方式, 跟立委選民服務時間有何干?

2、照你所舉的李鴻鈞立委,不就在都會區,
     還有你所謂的人際脈絡等同於地方派系嗎?
     或許你覺得會,但我告訴你,在投票的那一刻,誰也見不到,
     為何我親朋好友,要我投某一政黨的候選人,我卻投另一個,
     人際脈絡取決在現在或未來會越來越不重要。
     在人口少的地區或許還有類似的情況,
     但大多數人還是以實際情況為主,
     他們在乎的是政府為他們做多少事。

3、關於你舉的彰化縣候選人的例子,你乾脆說人際關係拱出來的人馬比較快,
     還有參選立委有法學背景是加分的條件,不是必要條件,
     依憲法規定,人民享有參政權,所以立委不需有專業的法學背景,
     而依靠的下面相關團體及相關專業知識背景人員,
     你可能會想既然法學背景不重要,那麼你所謂的地方派系產生了影響力,
     但實際上,人際脈絡真的那麼重要嗎?真的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嗎?
     就拿最近5都選舉,在市議員的部分,誰也不認識,誰也不熟,請問一下,
     朋友推舉?每天聽到是宣傳車,拿你的地方派系論調,我是要投誰?
     深耕人脈不見得等同於做事吧,還有民進黨提名的人選就不會中箭落馬嗎?
     當地的民眾還是要看他在相關事務的表現吧。

4、若你只在乎政商之間的利益,會不會太過於狹小點,
       你是商人沒錯,但更重要的你是選民,那麼在乎這些政客的利益做啥?
       身為民眾,不以多數人的觀點出發,而從少數人利益做分析,
       會不會本末倒置了些。
       政商之間的利益往來,我知曉,但反問你,
       就拿這次塑化劑的風波,政商之間的利益關係,
       在現在以及未來,必須合乎於法;
       不然就如那些負責人及政客,
       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5、對現今立委選舉制度,不是向德國取經就對我國有益,
對於立法院,我同前m兄所述 "精簡和提升政府效能是眼前最重要的目標"。
要提升立委的素養,讓立法院有效的運作,並非一時之間,
長期以來我國立法怠惰,人民還須學習,至於提升專業的席次,多項限制
恐有違憲法,還必須修法討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