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日本武將~本多忠勝簡介

日本武將~本多忠勝簡介

個人簡介

  本多忠勝(1548年-1610年12月3日),日本戰國時代中後期猛將,於德川家康旗下,為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和德川三傑(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德川十六神將以及日本七柱槍之一。世稱「鬼之平八」、「戰國第一猛將」,更被織田信長稱讚為「日本之張飛」。他生於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八日於三河。他是本多忠高的長男,幼名為鍋之助,通稱平八郎。根據保存下來的盔甲推斷其身高大概170cm左右。
  本多忠勝被後世稱「東國唯一猛將本多平八、西國唯一猛將立花宗茂」。史家都認為他以勇猛而聞名,連同族本多正信也曾認為他有勇少謀。
  他每次的出陣都使敵人聞風喪膽。敵人看到他載著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鍾馗馬印都聞風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
  和家康一起爭戰後期時認為自己體力走下坡,將自己的愛槍槍柄砍掉一尺,使槍發揮的空間卻更廣。
  慶長八年(1603年)二月十二日,家康被封征夷大將軍,次年,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要求回桑名養老,慶長十四年(1609年),忠勝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忠政,把大多喜的五萬石留予次男忠朝。他在隱居後鍾情木雕,因一次被雕刻刀割傷而使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於慶長十五年(1610年)十月十八日於桑名城病死,得年六十三歲。他的法名「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
((法名「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後面會有說他晚年因何病死))

人物生平

  本多忠勝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八日生於三河,本多忠高長男,幼名鍋之助,通稱平八郎。
  當時的德川家,仍稱松平氏,臣從於"東海巨人"今川義元,松平家自清康後一直積弱,並且夾在尾張的織田氏及東海的今川氏之間委曲求全。由於松平氏倒向今川氏,家督廣忠被弒後,幼子竹千代(德川家康的乳名)成為今川氏人質,松平家臣因此成為今川氏的先陣,對抗織田氏。本多忠高在本多忠勝尚未出生時,出戰安祥城對抗織田信秀,身中多箭大量出血而亡,年僅二十二歲,臨終前曾大叫「鍋之助,要成為出色的武士!」失去父親的忠勝與母親小夜轉居洞村,並在那裡學習書法、武術、槍法等技能知識。

弘治元年(1555) ,八歲的本多忠勝到了妙源寺,跟隨僧人慶泉和尚學習孫子兵法,翌年學成,被慶泉大讚為奇才,遂開始在三河各地流浪。

弘治三年(1557)秋,本多忠勝被剛元服的松平元康召為近侍,當時忠勝剛好十歲,自此,本多忠勝一直跟隨在元康(家康)的左右,成為不可或缺的親信。

永祿二年(1559) ,十二歲的忠勝元服,翌年五月,義元準備上洛,並開始計劃渡過尾張,十九日,忠勝隨元康運糧草到大高城,準備攻入尾張。剛好織田勢派兵前來擾亂,元康等出迎織田軍,成為本多忠勝初陣,本多忠勝奮勇戰鬥,獲得不少松平老臣的讚賞,本多忠勝的武勇之風初現。
 永祿三年(1560) 義元在桶狹間之戰被襲殺後,今川氏陷入崩潰的邊緣,加上新家督氏真未有積極的行動,更令周邊的反今川勢力驟然反倒,松平元康也不例外,當氏真以退還岡崎城以拉攏元康時,令元康(已改名家康)有獨立的野心,終於,德川家康決定獨立,加入反今川的行列。

永祿四年(1561) ,德川家康派兵攻打三河長澤城,本多忠勝隨叔父本多忠真攻擊城將小原肥前守鎮實,本多忠勝戰中到處攻擊敵兵,本多忠真以免出意外,上前把斬獲的敵將首級讓與本多忠勝,並說:「忠勝,戰爭只要取得敵將首級即可!」本多忠勝聽到後大怒,憤然對叔父忠真說:「以別人讓出來的首級當作自己的功勞,算是什麼?」立即單騎衝入敵陣,不久即拿著剛斬獲的敵人首級對本多忠真說:「武士的功勞應自己爭取,豈可受他人之讓予!?」德川家康事後知悉此事大喜,對本多忠勝的勇猛大為讚賞。

  永祿五年(1562) ,松平元康與織田信長結成著名的「清洲會盟」,當元康到清洲城時,織田氏之家臣及兵士對德川家康的態度並不尊敬,本多忠勝見此立即上前大喝道:「三河的元康殿,與尾張的織田殿結為友盟,是為朋友之誼。今日特來拜見,汝等不知禮待之道,反而言行無禮,此乃對待友盟之道嗎?請自律!」如此的大喝,令當場的兵士家臣為之震撼,當場鴉雀無聲,元康也為之大悅。
  清洲會盟後,德川家康主力於平定及統一三河,為此推行一系列改進,但因推行太急,終於在翌年九月釀成三河一向一揆,一向宗到處擾亂,德川家康命本多忠勝及神原康政等出兵討平,本多忠勝穿著新製成的鹿角之兜及德川家康新賜名槍「蜻蛉切」出發,當一揆眾看到忠勝時,大叫「此乃蜻蛉切之平八郎!」並立刻潰散,十二月,本多忠勝等攻打一揆的根據地上宮寺及勝鬘寺,打敗其首蜂屋半之丞,三河一揆宣告平息,德川家康在戰後於妙源寺論功行賞,忠勝獲「功勳第一」的感狀,自此被公認為松平家的第一猛將。
  平定一揆後,德川家康繼續統一三河,先攻陷吉原城,再於永祿八年(1565)二月攻陷田原城,統一三河。完全擁有三河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外擴張,由於今川氏真無能,令德川家康出兵遠江。同時,德川家康於翌年四月,賜予十九歲的本多忠勝三萬六千石,

並且任命本多忠勝為騎兵隊隊長,證明德川家康對本多忠勝功勞的肯定。成為騎兵隊隊長的本多忠勝更加積極,每日親率騎兵隊到郊外進行野戰訓練,為了加強速度,本多忠勝進行速度訓練,在野間率騎奔馳,本多忠勝因此被稱為「三河飛將」。為了增強戰鬥力,本多忠勝除騎兵訓練外,也加入了火炮的射擊訓練,令三河兵士的戰力大為提高。

 永祿十年(1567)十一月,德川家康重整家臣及軍團的編制,本多忠勝被編為德川家康本陣直屬七將之一。

  永祿十一年(1569) ,連下濱名、曳馬野等城後,本多忠勝與漋原康政奉命出兵,展開掛川城及天方城攻略,六月尾,連下馬伏塚、高天神城,終於基本平定遠江。正在當時,織田信長正討平美濃齋籐氏,向著上洛,擁戴足利義昭為十五代將軍,但由於淺井長政寢返到朝倉等反織田勢力,迫使織田信長從越中撤退,發生著名的「金崎殿後」,德川家康回軍協助殿後的木下秀吉擊退追擊的敵軍,本多忠勝也率領火炮隊助戰,並成功撤退,不久之後,憤怒的織田信長於元龜元年(1570)六月打響姊川會戰,德川家康作為織田信長盟友,也投入戰爭之中;二十二日,本多忠勝隨德川家康於濱松出兵,二十七日與織田勢於姊川會合,二十八日正式會戰,本多忠勝戰中單騎與敵勢大將真崎直隆大戰,將其擊敗,協助織田信長。德川聯軍贏取勝利。戰後,織田信長在軍議中對德川家康說:「是戰實乃三河親戚殿的功勞,但我得知貴家有一個身穿鹿角之兜的年輕武將作戰勇猛,無論如何請讓我與他一見好嗎?」,當德川家康召本多忠勝入帳後,織田信長讚賞道:「本多平八郎,信長得知今日之戰,你作戰勇猛果敢,真乃『日本之張飛』也!」並且親自為本多忠勝倒酒作為加賞,可見本多忠勝的勇猛,令自命不凡的織田信長都為之佩服。

  姊川會戰後,德川家康回到三河.由於與上杉結盟,加上年紀已暮,武田信玄終於決定起兵上洛,首先攻擊三河、遠江。

 元龜三年(1572)十月三日,武田信玄在甲斐出兵,不久爆發三方原之戰,十三日,本多忠勝與大久保忠世、內籐信成等在一言訽阻擋馬場信房的攻擊,並且在三方原之戰後,率兵殿後以確保德川家康成功撤退,本多忠勝奮戰至最後,待得知德川家康撤到濱松後,下令燒燬民屋以阻礙武田信玄前進,率騎退回。戰後武田信玄進行軍議,其近習小杉左近為本多忠勝之奮戰大讚道:「德川家康有兩樣過人之處,其一是他的唐之頭兜,其二就是本多平八!」也有武田家臣歎服道:「弱如德川家康的大名,有兩樣不應有的東西,一是從外地輸入的珍貴動物毛皮,以及如本多平八郎般的優秀家臣!」當時二十四歲的本多忠勝也因此武名威振甲、駿兩州。隨著武田信玄暴斃,武田勢力撤退,德川家的危機又一次減退。
  天正元年(1573) ,武田勝賴出兵企圖奪回長篠城,本多忠勝等率兵成功把武田軍擊退,並等待織田信長從伊勢回軍,於天正三年(1575)聯合出兵攻打武田,爆發長篠之戰,五月,本多忠勝率炮隊加入馬柵防線,成功擊潰武田勝賴,武田騎兵被全殲,武田家自此衰落。七月,德川家康乘勝利之餘威,派本多忠勝出兵諏訪原城,打敗城將中根九右衛門,並且在八月攻陷該城;同月二十七日,本多忠勝攻擊小山城,在連取十八個首級後,更打敗守將松下源七郎。之後,德川家康不斷向甲斐挺進,連下多城。
  天正七年(1579)九月,德川家康與北條氏政結為同盟,一共對付武田勝賴,終於在翌年十月十二日,本多忠勝與神原康政及鳥居元忠奉命出兵高天神城,同九年(1581)三月,成功奪取該城,本多忠勝斬獲首級二十餘。翌年二月,德川家康聯同織田信忠出兵,準備殲滅武田勝賴,二十日攻陷田中城,本多忠勝是戰得首級八十餘,三月十一日,走投無路的武田勝賴與及長男信勝等餘燼於天目山自刃,武田氏正式滅亡。武田氏滅亡後,德川家康積極兼併武田舊領,又收編武田舊臣及赤備隊。

  天正十年(1582)四月,家康一行人上洛遊行,其間織田信長再次要求會見本多忠勝,當本多忠勝與織田信長見面時,織田信長大讚:「再次見到三河的本多平八郎,果真乃『花實兼備』之勇將也!」並對攻打武田家的表現,再次表揚。五十日後的六月二日,織田信長因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於本能寺,正在界地的德川家康收到消息後大為震驚,大叫「我的武運完了!」更有切腹的決定,被本多忠勝阻止:「右府及中將父子剛身死,殿下應趕快回三河起兵,為右府父子報仇!」,在服部半藏的協助及本多忠勝的保護下,德川家康成功回到三河,當德川家康準備起兵時,明智光秀已被演出「中國百里退」奇跡的羽柴秀吉於「山崎合戰」兵敗身亡,在同年末的「清洲會議」,羽柴秀吉在丹羽長秀及池田恆興的支持下擁立織田信長之子三法師(秀信)為新家督,並與織田家首席家老柴田勝家決裂,織田諸將頓時陷入分裂。

  天正十一年(1583)正月,織田信長次男織田信雄修書到濱松,要求德川家康協助奪回家督之位。同年四月二十四日,柴田勝家長因寡不敵眾,在"賤岳之戰"大敗,逃回北莊城自刃,前田利家等織田諸將歸附羽柴秀吉。同年冬,織田信雄再三請求,德川家康與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伊勢的雜賀眾及根來眾、相模的北條氏直以及越中的佐佐成政同盟,於翌年三月於濱松出兵,十三日與織田信雄勢合兵共三萬餘,正式出兵對抗羽柴秀吉的十萬大軍,本多忠勝於姥懷擊退羽柴勢的先發隊一千人,在四月五日,森長可及池田恆興向秀吉建議突襲家康在三河的本城,剛好石川數正、酒井忠次及本多忠勝等發覺此事,並在小牧留下守備隊,四月七日,羽柴勢總大將三好秀次與森長可及池田恆興率兵一萬六千人準備突襲三河,八日,德川家康自小牧山城進入小幡;九日,秀次勢於長久手被神原康政的四千五百人襲擊,秀次及堀秀政敗走,森長可及池田恆興被討死,在小幡的德川家康正被羽柴秀吉包圍,本多忠勝指出秀吉軍不會出擊的消息使德川家康大為放鬆,就在此時,本多忠勝勸德川家康:「為什麼脫去具足?請主公乘秀吉未有出擊之機連夜回小牧備戰吧!」翌日,羽柴秀吉軍果然出擊小幡,但德川家康早已退回,同時本多忠勝於長久手近莊內川率五百人,以火槍阻擋羽柴秀吉軍的三萬八千人進軍,並且陷入混戰,羽柴秀吉在遠處看到本多忠勝的勇猛作戰及冷靜的指揮時,大歎道:「那人冒死一戰,果真勇敢,或許他日有用吧!」最終羽柴秀吉軍因秀次勢潰敗而撤退。四月十日,本多忠勝回到小牧山,小牧。長久手之戰,最終以德川家康勝利結束,此時,織田信雄於十一月十五日與羽柴秀吉單獨議和,德川家康收到消息後退回濱松,同時在羽柴秀吉的拉攏下,德川家康與羽柴秀吉於十二月二十六日議和,宣佈降服,並且交換人質(德川家康:於義丸,羽柴秀吉:朝日姬及大政所)。翌年五月,本多忠勝因長久手之戰作戰有功,加賞一萬石。和議後,東海及關東一帶基本安定,本多忠勝於此時著力於為德川家康修築岡崎城及整頓領地事務。

相關事件

  天正十四年(1586) ,本多忠勝陪同德川家康到大阪城拜見羽柴秀吉,得到羽柴秀吉的優待,且對於小牧長久手之戰的勇敢作戰,表示高度的讚賞,十一月五日,德川家康敘任正三位,而本多忠勝則敘任從五位下中務大輔,回三河後,由於領土的擴張,德川家康決定把本城移到駿府城,繼續進行地檢及懇荒政策。同時,羽柴秀吉已逐一平定四國九州,全日本只有奧州及小田原的北條氏政父子仍未討平,終於,羽柴秀吉展開討伐北條氏的戰爭,由於德川與北條有姻親關係,德川家康為被懷疑而率先上洛表明支持討伐的立場。
  

天正十八年(1590) ,羽柴秀吉正式出兵小田原,本多忠勝作為德川家先鋒隨德川家康於二月七日向小田原進軍。四月五日,本多忠勝箕德川家康於小田原城東的今井。酒勾口佈陣,二十五日,本多忠勝奉羽柴秀吉之命轉攻關東諸城,二十七攻下江戶城,連下關東數十座城,威振關東,五月,本多忠勝與長男本多忠政攻下巖槻、八王子及築井城,在六月二十三日回到小田原的德川本陣。七月六日,北條開城投降,不久羽柴秀吉下令把德川家康轉封到關八州,但遭到家中包括本多忠勝等家臣的反對,但德川家康仍然命令轉到關八州,此時,羽柴秀吉向奧州進發,八月九日,奧州諸大名基本平定,正在回軍的羽柴秀吉於八月十三日於宇都宮召見本多忠勝,並再次讚賞本多忠勝在小田原討伐戰的戰功,更把源義經的本多忠臣佐籐忠信的鎧甲賜予本多忠勝,說:「你如此忠心,佐籐的具足,你領受是最適當的!」本多忠勝回答:「多謝殿下之恩賜,但忠勝以成為家康公的譜代大臣為榮!」羽柴秀吉聽到後非常高興。同時在八月十五日,德川家康正式入主關八州,分封本多忠勝於上總大多喜十萬石。由於轉到百廢待舉的關八州,故本多忠勝協助德川家康開發闔八州荒地,同時也為大多喜城的建築著力。羽柴秀吉為「假道入明」的夢想而發動侵朝之戰,史稱「文祿慶長之役」,德川家雖有加入,但未有投入戰爭,為日後爭奪天下保留實力奠下基礎。

本多忠勝-關原之戰


  慶長三年(1598)八月十八日,豐臣秀吉薨於伏見城,翌年閏三月三日,豐家第二人物前田利家也病逝,頓時豐家天下深藏不穩之兆,秀吉的寵臣石田三成與武斷派的加籐清正等人的矛盾也因此爆發起來,最後在德川家康的調節下得到舒緩。作為五大老的首席,德川家康開始他奪取天下的第二步,分別先後拉攏前田利長及伊達政宗,同時對不願降伏的上杉景勝發出討伐令,本多忠勝隨即與德川家康出兵會津,由於石田三成起兵,德川家康即回兵直指關原。八月,東軍諸將淺野幸長、福島正則等先後攻陷岐阜及竹鼻城,為關原之戰打響頭炮。九月十五日,東、西軍合共十多萬到達關原佈陣,早上八時會戰開始,由於小早川秀秋寖返,西軍頓時崩潰,下午一時,西軍潰敗,本多忠勝奉命率兵與井伊直政隊狙擊正逃走的宇喜多及島津義弘隊,並與島津義弘大戰,忠勝斬敵九十餘人,軍勢大振,但最後被島津義弘逃走,關原之戰的主戰基本完結。事後秀忠因忠勝的作戰有功,賞予名馬「三國長毛」以作鼓勵。「關原合戰」後,天下實為德川家康所有,德川家康也為此開始佈置大名及群臣的領土,以穩定德川天下。
    慶長六年(1601) ,本多忠勝由上總大多喜改封至伊勢桑名城十萬石,以監視豐臣秀賴及親豐家大名。

  慶長八年(1603) 二月十二日,德川家康正式成為征夷大將軍,翌年,本多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要求回桑名養老,但仍與德川家康有書信的來往。

  慶長十四年(1609) ,本多忠勝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本多忠政,把大多喜的五萬石留予次男本多忠朝。隱居後的本多忠勝鍾情於雕木刻,但由於一次不小心割到手,最後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這位作戰從未受傷的猛將,終因第一次受傷而於慶長十五年(1610)十月十八日於桑名城病死,結束勇猛果敢的人生,享年六十三歲,法名「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成為德川四天王中,最長命的一位。
  五年後,德川家康終於在「大阪之陣」打敗豐臣餘燼,成為日本唯一的霸者。
  本多氏在忠勝之後,由本多忠政成為家督,不久改封至播磨姬路、大和郡山、陸奧福島、越後村上、三河刈谷、下總古河、石見濱田,最後回到三河岡崎藩,另一分家的本多忠朝,曾轉封到播磨龍野,之後由於宗家無嗣,而回到姬路入嗣,另外再有分家,但基本上本多嫡系已斷絕,由水戶德川的德川賴元(賴房之孫)入嗣,再由旁家的本多忠英入嗣,但三代後,由信濃松代藩的真田信弘之子入繼(本多忠盈)直至幕末。

歷史評價
 
  本多忠勝被後世稱為「東國唯一猛將本多平八,西國唯一猛將立花宗茂」在歷史上,在後世的眼中,都是以武勇的形象為主,同族的本多正信曾當面批評忠勝有勇少謀,但在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及羽柴秀吉等大敵眼中,都對本多忠勝的冷靜部署及作戰安排非常佩服,另外,本多忠勝也是著名於築城家,岡崎、大多喜等城都由本多忠勝主建,平心而論,若德川家康無本多忠勝的協助及拚死一戰,德川家可能早在三方原之戰就已滅亡;加上他多次在士兵數差很大的戰役中,往往可以以寡敵眾,這絕非只靠個人的勇猛所能做到,故後世史家也把本多忠勝比喻為「戰國的張飛」。
  本多忠勝令人聞風喪膽,不論是三河、姊川還是其他戰爭,人一看鹿角兜、蜻蛉切或者忠勝的鍾馗馬印,都聞之色變,五十六回大戰中,都未曾受傷,更有人稱忠勝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本多忠勝對德川天下的奠定所作出的貢獻,是不用懷疑的。

本多忠勝晚年的傳說
(引自德永貞一•《家康十六武將》):
  1.本多忠勝少不識字,沒有文化,不通兵法,用兵作戰的技巧全憑經驗與天賦(與上文記述相左),而憑借無人能敵的勇猛和無師自通的用兵手腕而成為德川頭號驍將。雖然成年之後努力學習文化,但直到老年其文化修養仍然不高。德川家康晚年為了治理太平盛世,重點培養文臣飽學之士,本多一族的本多正純、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都因為具有不俗的文化修養而得到重用。反而像本多忠勝和漋原康政這樣文化較低的猛將,逐漸淡出權力核心,成為「不受重用的重臣」。本多忠勝晚年實因受到冷遇,鬱悶抱憾而死,切到手指云云,只是托辭。
  2.本多忠勝不曾學習劍術,其勇猛全憑騎馬揮槍而來。德川家康晚年鄙夷劍術、摒棄武藝,並反對自己的兒子德川秀忠學習柳生新陰流劍術。本多忠勝為迎閤家康的主張,也反對自己的兒子本多忠政學習槍術,曾聲稱「槍術無用」、「武士只要忠誠勇敢就夠了」之類的言論。


     在隱居後的忠勝鍾情於雕木刻,但由於有一次不小心割到,最後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這位作戰從未受傷的猛將,終因第一次受傷而於慶長十五年(1610)十月十八日於桑名城病死,結束勇猛果敢的人生,享年六十三歲,法名「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成為德川四天王中,最長命的一位。五年後,德川家康終於在大阪之陣打敗豐臣餘燼,成為日本唯一的霸者。本多氏在忠勝之後,由忠政成為家督,不久改封至播磨姬路、大和郡山、陸奧福島、越後村上、三河刈谷、下總古河、石見濱田,最後回到三河岡崎藩,另一分家的本多忠朝,曾轉封到播磨龍野,之後由於宗家無嗣,而回到姬路入嗣,另外再有分家,但基本上本多嫡系已斷絕,由水戶德川的德川賴元(賴房之孫)入嗣,再由旁家的本多忠英入嗣,但三代後,由信濃松代藩的真田信弘之子入繼(本多忠盈)直至幕末。

本多忠勝被後世稱為「東國唯一猛將本多平八,西國唯一猛將立花宗茂」在歷史上,或者在後世的眼中,都是以武勇的形象為主,同族的本多正信曾當面批評忠勝有勇少謀,但在信長、信玄及秀吉等大敵眼中,都對忠勝的冷靜部署及作戰安排非常佩服,另外,忠勝也是著名於築城的,岡崎、大多喜等城都由忠勝主理,平心而論,若果德川家康無忠勝的協助及拚死一戰,德川家可能早在三方原之戰就已滅亡;加上他多次在士兵數差很大的戰役中,往往可以以寡敵眾,這絕非只靠個人的勇猛所能做到,故後世史家也把本多忠勝比喻為「日本的趙子龍」,這樣可能會比較合適吧!
  

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本多忠勝,漋原康政,井伊直政
德川三傑:本多忠勝,井伊直政,漋原康政
  
德川十六神將:井伊直政、植村家政、大久保忠世、大久保忠佐、酒井忠次、漋原康政、高木清秀、鳥居元忠、鳥居元信、內籐正成、服部半藏、平巖親吉、本多忠勝、松平康忠、米津籐藏、渡邊守綱。((上述講的” 家康十六武將”))

參考資料來源:

本多氏(日語)
本多忠勝
----------------------------------------------------------------------------------------------------------------------------------------------------------------
有玩過三國無雙的人..對於這名字應該都很熟悉..對於日本戰爭史有研究的人..
也對本多忠勝這人物有了解..我想各位了解的程度..應該遠遠超過於我所介紹
的範圍了..可能會有更精進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討論..加以了解本多忠勝這
號人物.
在關原合戰中..本多隊斬敵首級90餘…其中更有島津隊大將-島津豐久..這是忠勝的「57回目ソ合戰」,也是最後一次。
要是德川少了這位大將..這幾次重要的戰役..包含三方原之戰..可能就滅亡了..
後史的評價有褒有貶..但不容否認的..本多忠勝..真是一名猛將..
((可別又出現猛將傳和無雙Z出來..XD))


[ 本帖最後由 hsuzr 於 2010-7-9 11:43 編輯 ]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回復 2# nomuralau 的帖子

清洲同盟後..家康主力於平定及統一三河...之後因為太激進..
造成在翌年九月釀成三河一向一揆..一向宗到處擾亂..家康立刻命忠勝及神原康政等出兵討伐..
十二月..忠勝等攻打一揆的根據地上宮寺及勝鬘寺..打敗其首蜂屋半之丞..三河一揆宣告平息..
家康在戰後於妙源寺論功行賞..忠勝獲「功勳第一」的感狀..自此被公認為松平家的第一猛將(因由)

定一揆後,家康繼續努力於統一三河,先攻陷吉原城,再於永祿八年(1565)二月攻陷田原城,統一三河。完全擁有三河後,家康開始對外的擴張,由於今川氏真的無能,令家康計劃出兵遠江。同時,家康於翌年四月,賜予十九歲的忠勝三萬六千石,並且任命忠勝為騎兵隊隊長,證明家康對忠勝功勞的肯定。成為騎兵隊隊長的忠勝未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積極,更在每日率領騎兵隊到郊外進行野戰訓練,而且為了加強騎兵隊的速度,忠勝更進行速度訓練,在野間率騎奔馳,忠勝因此被稱為「三河飛將」;為了增強戰鬥力,忠勝除騎兵訓練外,也加入了火炮的射擊訓練,令三河兵士的戰力大為提高。

本多忠勝-滅亡武田     
本多忠勝隨著武田信玄暴斃,武田勢撤退,德川家的危機又再一次減退,天正元年(1573),武田勝賴出兵企圖奪回長篠城,忠勝等率兵成功把武田軍擊退,並等待織田信長從伊勢回軍,於天正三年(1575)聯合出兵攻打武田,爆發長篠之戰,五月,忠勝率火炮隊加入馬柵防線,最後成功擊潰武田勝賴,武田騎兵被全殲,武田家自此衰落。七月,家康乘勝利之餘威,派忠勝出兵諏訪原城,討死城將中根九右衛門,並且在八月攻陷該城;同月二十七日,忠勝攻擊小山城,在連取十八個首級後,更討死守將松下源七郎。之後,家康不斷向甲斐挺進,連下多城,天正七年(1579)九月,德川家康與北條氏政結為同盟,一共對付武田勝賴,終於在翌年十月十二日,忠勝與神原康政及鳥居元忠奉命出兵高天神城,同九年(1581)三月,成功奪取該城,忠勝更斬獲首級二十餘。翌年二月,德川家康聯同織田信忠出兵,準備殲滅武田勝賴,二十日攻陷田中城,忠勝是戰更得首級八十餘,三月十一日,走投無路的武田勝賴與及長男信勝等餘燼於天目山自刃,武田氏正式滅亡。武田氏滅亡後,家康積極兼併武田的舊領,又收編武田舊臣及赤備隊,天正十年(1582)四月,家康一行人上洛遊行,其間信長再一次要求會見忠勝,當忠勝與信長見面時,信長大讚道:「再一次見到三河的本多平八郎,果真乃『花實兼備』之勇將也!」並對攻打武田家的表現,再一次表揚。


關原之戰
家康大約在凌晨二時吩咐各大名上前。佈陣情況是左方的主力是福島正則,共六千兵力,右方的主力是黑田長政,有五千四兵力。在黑田隊中,由北算起細川忠興隊約五千、加籐嘉明三千、筒井定次隊有二千八百五十,還有田中吉政的三千兵力。與石田、島津和小西隊對峙。後方則有井伊直政的三千六百、松平忠吉的三千,加上古田重勝、織田有樂、金森長近和生駒一正隊共約六千左右。而在福島隊這一邊,京極高知隊的三千、寺澤廣高的二千四百,軍監督本多忠勝則部署了五百兵,在後方的桃配山上,總大將德川家康統領三萬兵。在殿後軍中,也就是與南宮山的西軍對峙的部隊中,由西數過來則有有馬忠氏的九百,山內一豐的二千零八十八,淺野幸長的六千五百一十和池田輝政的四千五百六十。
同一時間,德川秀忠因為軍費調配問題和在攻擊上田城拖延了時間,在10月19日他們仍然在信濃國的諏訪,無法在10月21日抵達關原。

西軍瓦解
小早川隊直佈向大谷隊進攻,大谷吉繼事前早已預測秀秋會計劃叛變,故已經部署了部隊迎擊,小早川隊曾經一度因被大谷隊攻擊而後退。然而,在吉繼預計之外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赤座直保、小川祐忠、朽木元綱和脅坂安治響應小早川秀秋的行動,決定向大谷隊攻擊,大谷隊遭到包圍,原本苦戰而後退的東軍部隊,再次進擊,先鋒隊的戶田重成和平塚為廣相繼戰死,大谷吉繼在部下陪同下,切腹自殺。當時大概是下午一時左右,大谷隊被消滅影響了其他隊伍的士氣。小西隊陷入混亂,在無法正常指揮下敗逃。宇喜多秀家曾一度失去理智向秀秋殺去,最後在明石全登的勸諫下才決定撤退。石田隊則往北陸地方逃走,期間蒲生鄉捨勇戰死亡。

一直旁觀的島津隊決定做出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就是以前進的方式撤退,往伊勢街道脫離戰場,當島津軍開始前進的時候,東軍的福島、本多、井伊、松平各隊向他們追擊,島津隊犧牲了島津豐久、替身阿多盛淳等人,而德川隊當中,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受到流彈所傷,本多忠勝因座騎被擊中而墜馬。德川家康命令眾人停止追擊島津隊,島津隊正式逃離戰場,但是他們最後大概只有五十多人成功逃離戰場,由伊勢逃到九州。
-------------------------
而你所提出清洲同盟後..家康家主要是在搞平定跟三何統一..
至於三河飛將..騎兵權最後還是在本多忠勝手上..
最後一段我有反紅..這是關原之戰部份紀錄橋段..其實本多忠勝..並非是護衛在家康旁的(其實差不多了= = )..
不過有一點你說的對..本多旁只有500人..是以軍都督身分上場..在後方的桃配山上..總大將德川家康統領三萬兵
他的武猛..該怎樣講..有雙面評價..就我看到的..有方面是與你意見差不多的..而有方面是因為部份戰役他所表現出來的"勇猛"..
所以後面歷史的評價..就產生兩極化的評論了..
指教不敢@@..我倒覺得你懂得比較多..因為日本這塊歷史..我才剛接觸..還得仰賴專業人士指教呢..
也希望你能常出現討論..不要只剩下我跟kaewen大兩個討論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回復 3# kaewen 的帖子

果然要有牽扯到戰爭史..才能讓你跑出來XD..
前田慶次這個人..不知道為啥..雖然我發表這篇是本多忠勝的..他被稱為猛將..
但是我比較傾向前田慶次..因為他是老人嗎一一?..
kaewen大我做小補充..因為你有點出前田另一個名"利益"..
"前田慶次,全稱是前田慶次郎,幼名宗兵衛,本名又作利益、利太、利貞等,然則卻以慶次之名為世人共知。"

其實我是有看到
"在德川家康討伐上杉的時候再次幫助上杉軍。在最後一戰中曾經只用8騎便將敵方的本陣衝散了。
此後慶次一直留在上杉家,直到以戰國罕見的72歲高齡病逝。"

他的相關記事我還沒看完..不過就屬這點讓我比較震驚..
而真田..我還沒看..真的很抱歉..不知道該怎去討論他..不過說真的..真田幸村..我還停留在鬼眼狂刀= =||(請原諒)..
改天我在做介紹出來..再請kaewen大作指教..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引用:
原帖由 nomuralau 於 2010-7-9 19:49 發表
其實我以前對於這些事蹟有點盲目崇拜
不過自從看了當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兒”
講到秀吉征朝戰爭時
那些被吹得捧上天的大將
在明朝雜牌軍面前這樣不堪一擊
我也難免懷疑起史書上說得是真的還是假的


不過本 ...
其實OK啦..歷史本身就是要互相討論才有趣..只有幾位在討論..真的比較乏味..
更何況..我收集的資料是來自網路居多..每個人會對於自身感覺加以著墨..所以一定會有所謂的誤差..
所以抱持懷疑來看待討論歷史..我個人是很贊同的..因為歷史就是給予後人來評價的..^^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引用:
原帖由 kaewen 於 2010-7-9 18:14 發表

沒辦法  我就比較喜歡研究古代戰史咩......XD
或許是時勢造英雄吧...才會讓我有興趣研究

前田慶次跟本多忠勝比  我比較欣賞前田慶次
因為以戰役來看 也是常以少勝多...
不過 這兩個人始終沒對決過 所以難評論 ...
其實你說的真田以少勝多..這點我剛剛看一些紀錄..
確實是..大坂夏之戰..就是一例
而說真的..對於他..我都跟九度山聯想到..
因為幾乎描寫到他的..一定會寫到九度山這地方..
這幾天我在整理一下真田的資料..不過剛剛看到他實際的相片..
讓我悶了..怎一些動漫都把他畫的那麼英俊~"~..
自娛己者  未見其名   自娛他人 空留笑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