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刺客是怎麼失敗﹖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刺客是怎麼失敗﹖

  西元前227年秦國咸陽城內。當匕首從荊軻手中擲出的那一刻﹐整部中國史也在剎時間為之震動。只要那把淬了劇毒的利刃稍稍擦過秦王政的身體﹐接下來的中國﹐或許不會再出現一個始皇帝。所謂「家天下」的歷史格局﹐也會徹底改換一個模樣… …。倘若當年荊軻刺秦王成功﹐歷史將徹底改寫﹐如今我們所見的兵馬俑或許也不復存。
  時維戰國之末﹐東方六國的合縱戰線﹐終於因彼此間的嚴重猜忌與利益衝突以及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內部破壞﹐徹底崩解。而當秦國大軍來到了燕國的邊境線上﹐燕國的太子丹也不免要感覺到極大的焦慮了。那時的秦國在中原版圖上已找不到可與之匹敵的對手﹐接下來的幾年之中﹐他們還將憑藉著雄厚而霸道的軍事實力﹐逐一吞滅其餘諸侯。對於年方三十的秦王政來說﹐天下已牢牢掌握在他的手裡。相反地像燕太子丹這樣行將失國的貴族﹐恐怕就要橫死於流放的命途之中。
  如果你是燕太子丹﹐你已看見自己未來的噩運宛若最殘忍的預言﹐緩慢而切實地朝著你一步步逼近﹐你會怎麼做﹖作為戰國末年一個衰弱國家的貴族子弟﹐燕太子丹的人生境遇也應和著燕國的命運起伏。少年時代燕太子丹作為燕國的人質長期被留置於鄰近的趙國。在那裡﹐他遇見了同樣具有人質身份的秦王政﹐兩個孩子的交情頗為要好。之後秦王政返回秦國﹐不數年便接掌王位而燕太子丹卻始終是個人質。十五年過去﹐他竟被送往秦王政的宮殿裡﹐命運的捉弄如是﹐任誰也無可奈何。
  更諷刺的是秦王政與人質燕太子丹的兒時情誼﹐在他們長成為大人以後﹐已全不作數。燕太子丹後來從秦國逃歸燕國﹐據說是因為秦王政並未以禮相待。根據另一些文獻的說法﹐秦王政甚至設下機關意圖在燕太子丹返國的路上謀害他的性命。青梅竹馬﹐轉眼間竟成仇人﹐所謂戰國亂世﹐這大約也是一種註解的方式。
  這次﹐燕太子丹終究不能逃脫命運的擺佈。秦軍吞食天下的態勢﹐似已無可挽回﹐區區燕國太子﹐怎可能阻擋這一切的發生﹖然而許久之後燕太子丹真的找出了一個辦法﹐除了能夠宣洩滿腔的憤怒﹐同時也很有機會拯救自己的國家。這一計策說來沒有什麼太複雜的道理﹐就是找到一個殺手直接威脅秦王政的性命。燕太子丹起先問計於他的老師﹐其後又輾轉找到了荊軻﹐正是這個名字﹐後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刺客群體的代言人。
  嚴格來說﹐荊軻與我們普遍想像中那種武藝非凡的刺客形貌﹐其實有點距離。在司馬遷的描繪裡﹐他喜愛讀書﹐嗜好喝酒﹐同時交遊廣闊。而就像戰國時代的那些游士﹐荊軻也曾企圖向君主獻上謀略﹐卻未能受到重用。換句話說是個不太得志的讀書人。舞刀弄劍則是荊軻的興趣而已。日後﹐許多論者都將荊軻刺秦的敗因﹐歸咎於他的武藝短淺﹐「不講於刺劍之術」。這樣看來燕太子丹若要找到一個職業殺手﹐殺人技術練不到家的荊軻似乎不是最恰當的選擇。
  然而﹐刺殺秦王的任務並不是從燕太子丹的麾下將領當中挑出武力值最高的那個人就能成事。實際來說﹐在戒備森嚴的秦國宮殿裡管你是戰神呂布或武聖關公﹐都不可能憑著一己的勇力﹐仗劍殺到秦王政的跟前。唯一的機會是製造一個藉口﹐讓刺客能夠自然而然地接近秦王﹐然後冷靜地抽出預藏的利刃在轉瞬間出手。
  換句話說﹐執行這項任務的刺客要能夠頂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靠近目標之前都能保持神態自若。這樣的人選則非荊軻莫屬了。儘管韜略和武藝都不是頂尖高手﹐但荊軻卻表現出沉著與冷靜。之後﹐我們果然在刺殺秦王的歷史現場當中見到了荊軻的神色自若﹐如何使秦王政釋開懷疑並且允許他靠近身畔﹐這種能夠取得對方信賴的人格特質﹐或許才是身為一個刺客最高強的本領。
  不過﹐本事再好的殺手﹐也沒法完成那些過份無理的要求。糟糕的是燕太子丹就是這麼一個過份無理的老闆。在與荊軻的晤談當中﹐燕太子丹竟希望他能傚法數百年前的勇士曹沫﹐持刀上殿﹐脅迫秦王政向各諸侯國返還他所攻佔的全部土地﹐藉此徹底翻轉天下局勢﹐假若秦王政不從﹐再將之刺死﹐也不遲吧!
  曹沫是春秋時代人﹐名列「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攻佔了魯國領土。但在後來一次和談的會盟當中曹沫卻突然以匕首挾持了齊桓公﹐逼使他當眾宣佈將土地歸還給魯國。那是個極講究盟約的時代﹐諸侯不敢失信於天下﹐任何一個字句的許諾都不能輕忽。即便是曹沫這樣近乎無賴的行為﹐只要換到齊桓公的親口保證便能成事。果不其然﹐曹沫的要脅﹐就從齊桓公那裡為魯國爭回了失土。
  然而﹐戰國末年的政治情況早就和數百年前截然不同。這是一個秩序已泰半崩毀的時代﹐承諾和信用的價值﹐在霸道之前全不作數。想藉由威脅秦王政來換取保證﹐燕太子丹若非過份單純﹐就是過份愚蠢。而這一決定的後果﹐最終也將由他自己來承擔。
  更糟的是燕太子丹在荊軻的暗殺計畫當中﹐仍不斷擔任扯後腿的角色。他先是指派燕國勇士秦舞陽做為副手﹐之後又魯莽地催促荊軻趕緊上路。其結局是秦舞陽非但沒有在刺殺任務當中幫上任何的忙﹐反而因為個人的緊張﹐差點讓荊軻的計謀提前洩底。刺秦是個絕妙的點子﹐燕太子丹派出的殺手也幾乎要改寫後來的全部故事。
  然而﹐歷史的轉捩點﹐往往因為一個癡傻的念頭﹐轉瞬錯過。無論如何﹐暗殺的謀畫已定﹐現在只需要一個靠近秦王的理由。荊軻想到的辦法是將秦國一個逃亡將軍樊于期的首級﹐以及一張燕國割讓領土的地圖﹐呈送到秦王政面前。為此﹐荊軻說服了樊于期﹐讓他願意為刺秦大計獻上自己的腦袋。同時他將地圖放進了木匣﹐殺人的匕首則藏在圖軸的末尾﹐只等著秦王展卷。
  與此同時﹐糊塗的燕太子丹﹐還是為荊軻提供了一些不錯的幫助。為了最後那一刻的暗殺﹐燕太子丹幫忙找來了一柄極鋒利的匕首並且命令工匠在刀上淬以劇毒。只要這柄利刃稍稍抹過肌膚﹐立時就能奪人性命。頭顱﹐地圖﹐匕首﹐暗殺行動裡的全部道具已準備就緒。儘管沒能等到他約期參與計畫的夥伴﹐荊軻還是來到了燕國邊境與眾人辭別。也就是在這時候荊軻決絕地吟唱出千百年來﹐那兩句迴盪於史冊中的詠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為荊軻擊築伴奏的人﹐是過去與他一起飲酒遣懷、相樂相泣的好友高漸離。而在荊軻失敗的數年以後﹐他也踏上了同樣一條暗殺秦王政的道路並且同樣橫死在咸陽城裡。一首《易水歌》﹐或許同時表明了兩個刺客的心跡﹐唱出了他們共同的感懷吧!
  後來的故事﹐世人已相當熟悉。荊軻順利地在秦王座前獻上地圖﹐當圖卷展至末尾﹐預藏於其中的利刃閃射出兇光﹐荊軻當即抓住匕首直殺向座上的秦王政。倉促間﹐根本沒有人可以阻止這位貿然露出真面目的刺客。整座大殿裡﹐只有一名醫者把手上的藥袋砸向荊軻﹐試圖擋下他的行動。另一廂﹐秦王政雖然幸運地躲過一開始的陡然襲擊﹐卻久久拔不出隨身寶劍﹐只能繞著柱子﹐狼狽地閃躲荊軻的攻勢。而等到秦王政終於拔劍﹐荊軻的死期也就要來臨了。如前所述﹐荊軻不算是個武功高強的絕世高手﹐憑藉一把短刀﹐自然敵不過贏政手中長劍拉出的攻擊範圍。事已至此﹐荊軻再無別的選擇。他只能蓄積最後一點力量﹐嘗試將匕首射向秦王政。
  這最後的殺著﹐終究結束於一聲鏗響﹐匕首擊中了銅柱﹐一場未能成功的謀殺﹐就此畫下句點。而癱坐在地上的荊軻猶悻然咒罵﹕「若不是燕太子丹生擒秦王政的要求﹐故事﹐或許會是另一種結局…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