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歷史上唐雎如何能打動秦王救魏的真正原由

歷史上唐雎如何能打動秦王救魏的真正原由

  秦國對魏國採用了「蠶食政策」﹐今日攻一城﹐明日佔兩邑﹐想慢慢地將其吞掉。所以﹐魏國經常挨打受氣﹐唯一能夠勉強度日的辦法就是向秦國點頭哈腰地稱「是﹐是是」﹐成為人家的奴才﹐而且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地皮子割給人家。人就是這樣﹐遇上那些待野蠻不講理的主兒﹐你越是忍讓﹐他越是得寸進尺﹔越是退讓﹐他就愈加地看不起你。可話又說回來﹐誰叫你各方面都弱呢﹐一沒人力﹐二沒財力的﹐要什麼沒什麼﹐你再不出點血﹐這萬一以後有個救急的時候﹐說不定還能用得著人家呢﹐就權當花錢消災吧。瞧瞧﹐慾望就是這麼讓人「喂」出來的!
  這老魏家還真有點「前瞻」意識﹐怕啥來啥。時間不長﹐老齊家和楚家就聯合起來了﹐他們底氣十足地來攻打這個「病秧子」老魏家。魏家的掌門人馬上召集所有主事兒的人員開會﹐採取應對措施。會議討論結果就是﹐只有求救於老秦家﹐才能躲過這場災難。大家很擔心秦家人不幫忙﹐大當家的就說了﹐不大可能吧﹐咱們往常沒少給他們送禮﹐僅那些地就老值錢了﹐死馬就當活馬醫吧。
  結果呢﹐打發出去請外援的人﹐一撥撥的怎麼去的﹐又怎麼回來了﹐老秦家不買這個帳﹐就是不發兵。這下可把魏大當家的給難住了﹐這如何是好呢﹖出去搬救兵的這些人﹐在家的時候個個嘴皮子都好用的很﹐為什麼見了秦大當家就沒轍了﹖正在魏王犯愁之際﹐有一個人求見。他就是魏國一個搞策劃的﹐已經九十多歲的人了。此人不僅IQ高﹐而且EQ也高﹐思想過硬﹐有一定的外交經驗和活動策劃及執行的能力。目前的狀況和緊張的局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次﹐他不顧自己老邁年高﹐主動向大當家要求去面見秦王﹕「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我唐雎還沒到呢﹐那個時候援兵就到了!這個保證書下的可了不小呀﹐他哪來的那麼大的自信呢﹖咱接著往下看唄。
  一路之上馬不停蹄﹐車不卸甲﹐很快便到了老秦家。唐雎絲毫不敢懈怠﹐立刻去拜見秦大當家﹐秦王一見唐雎﹐霍﹐這個老唐可是個重量級的人物﹐連忙客氣地說﹕「呵呵﹐您老人家遠道而來﹐一路勞頓﹐太辛苦啦!魏國已經派好幾個人來過了﹐你們那的情況我已經十分清楚了﹐現在形勢非常緊急呀!」唐雎聽了他的話﹐心中暗暗罵道﹐我們那些金銀財寶都買狼心狗肺了。但是無奈﹐現在還要求人家辦事﹐也只好客氣而又不卑不亢地說道﹕「您既然知道我們危機﹐卻不發救兵。這說明您的屬下沒有能力呀!無論怎樣說﹐魏國也是個兵強馬壯的大國。可是就這麼一個大國﹐卻要心甘情願穿著你們發的制服為你們服務﹐到了春秋兩季的時候﹐還要給你們上交祭祀用的供品之類的東西。您想過沒有﹐這是為什麼﹖」。
  唐雎先用很大的氣勢鎮住對方﹐然後往高裡抬他「是因為你們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但是現在齊、楚聯手﹐已經兵臨城下了﹐你們呢﹐卻按兵不動﹐是不是認為我們還能夠堅持一陣子﹖退一步講﹐假如魏國真的撐不住了﹐就有被迫割地﹐並且會加入合縱的行列與齊、楚一起對抗一個共同的敵人。真走到了那一步﹐您想救也沒有機會了。如果走到那一步﹐您也將會失去一個向您百依百順的附屬國。反而使得齊、楚更加強大﹐對您又有什麼好處呢﹖秦王聽了覺得有理﹐便馬上發兵﹐魏國便免除了一場災難。為什麼去了那麼多人都沒說動秦大當家﹐唐雎卻能﹐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唐雎「年九十餘矣」。從表向上來看﹐已說服了秦王一半「丈人芒然乃遠至此﹐甚苦矣!」唐雎這麼大年紀不怕遠途勞頓地來了﹐肯定老魏家到了十分火急的時刻了﹐再不出兵的話﹐實在有些推脫不過去了。
  二、秦國有些擺架子。「夫魏之來求救數矣﹐寡人知魏之急已。」說白了﹐老秦家就是裝蒜﹐唯恐魏大掌門拿著豆包不當乾糧。這次好了﹐最後來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也別揣著明白裝糊塗了﹐再裝下去就有點過了。
  三、如果真的不去救魏﹐唐雎已經說過了﹐證明我沒有眼光﹐將會失去一個俯首帖耳向自己進貢的主兒。每年老秦家從魏家那裡得到多少好處﹐只有秦大當家心裡清楚﹐假如不去支援﹐就會把事兒辦砸了﹐既然連唐雎都來了﹐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得勒。
  四、讓老魏家永遠背上人情債﹐更加死心塌地地為自己所用。倘若這的不去﹐顯得自己沒度量﹐以後有誰還相信自己呢﹖去了﹐以後還愁達不到自己「蠶食」的目的﹖
  五、如果不出兵﹐以後老魏家有可能也會加入到合縱的行列中去﹐成為自己的對手﹐正如唐雎所說「是失一東藩之魏而彊二敵之齊、楚﹐則王何利焉﹖」孰輕孰重﹐秦大掌門還是分得清的。
  因此﹐秦昭王遽為發兵救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