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歷史上姜維北伐的原因以及影響

歷史上姜維北伐的原因以及影響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誌》記載﹐公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只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於過早被滅亡。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制得住他。姜維曾想除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而黃皓也因此忌恨姜維﹐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後加以謀害。姜維深知其中厲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軍中﹐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後退。當地百姓見蜀軍撤走﹐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出兵追擊﹐姜維令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急忙收軍退回﹐不敢逼近。於是蜀軍安全而撤﹐百姓作諺語道﹕「死諸葛驚走生仲達」。姜維回成都後﹐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紮漢中。蔣琬升大司馬後﹐任命姜維為司馬﹐多次率領偏師西進。
  延熙六年(243)﹐姜維升任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
  延熙九年(246)﹐汶山郡(郡治綿質﹐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縣(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數民族聚眾起事﹐反抗蜀漢統治。姜維率軍征討﹐恩威並施﹐迅速平定。
  延熙十年(247)﹐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治長安﹐今西安西北)、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未遷走者皆為郭淮擊平。
  延熙十二年(249)﹐朝廷授予姜維符節。秋﹐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里)築兩城。姜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蜀﹐以控制該地區。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魏軍則以征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禦。郭淮採取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圍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姜維被迫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甘肅岷縣東南﹐洮河南岸)﹐為陳泰軍所阻。姜維聞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退路﹐迅速率軍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無援﹐最終降魏。郭淮又西擊羌人各部﹐留鄧艾屯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以防蜀軍反攻。姜維聞訊後﹐令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自率重兵奔襲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後為鄧艾所識破﹐並於當夜搶佔洮城﹐姜維只得撤軍退走。
  延熙十三年(250)十二月﹐姜維再次出兵隴右(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聯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將郭修而還。
  姜維認為自己熟悉西部風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為羽翼﹐並說﹕「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舉興兵。費禕多次制止他﹐撥給他的部隊也從未超過萬人。費禕還對姜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徼幸﹐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延熙十六年(253)春﹐費禕去世﹐姜維得行其志。三月﹐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也乘機率數萬人出石營(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經董亭(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包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即洛門聚﹐今甘肅甘谷西)時﹐姜維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撤圍退走。
  延熙十七年(254)﹐姜維主持蜀國內外軍事。二月﹐魏中書令李豐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事洩﹐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六月﹐姜維乘機率軍攻魏﹐李簡獻城降﹐姜維占狄道(今甘肅臨洮)。十月﹐姜維率軍進圍襄武(魏隴西郡治﹐今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今甘肅臨夏西北)、臨洮(今甘肅岷縣)等縣﹐並遷河關、臨洮、狄道三縣民入川﹐率軍撤回。
  延熙十八年(255)七月﹐蜀衛將軍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之際﹐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魏征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到達後﹐再鉗擊蜀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軍﹐姜維率軍先後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敗王經﹐魏軍大部傷亡或逃亡﹐損兵數萬﹐王經只殘部萬人還保狄道。姜維乘勝圍狄道城。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姜維遂於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鍾堤(今甘肅臨洮南)。
  延熙十九年(256)正月﹐姜維在駐地被後主封為大將軍。六月﹐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蜀軍交戰不利﹐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機騷亂起來。姜維敗歸﹐謝過引責﹐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延熙二十年(257)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乘機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聞姜維至﹐眾皆惶懼。魏征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今陝西周至黑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軍近水築寨。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景耀元年(258)三、四月間﹐姜維聞諸葛誕敗亡﹐遂引軍而還。並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姜維屢次北伐﹐不但未見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於是﹐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當年劉備留魏延鎮守漢中﹐各個營寨都充實兵力﹐抵禦外寇。敵人來進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後來漢中之戰﹐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這種辦法。姜維認真研究了蜀中形勢﹐提出了「斂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維認為﹐「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朝廷也覺得姜維的辦法不錯﹐便命令漢中都督胡濟退駐延壽、監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地建立軍營駐防。其實﹐斂軍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於是自棄險要﹐自拆樊籬。
  景耀五年(262)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姜維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此後﹐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禦態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