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聖關羽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聖關羽

  關羽是作為忠義的化身﹐被《三國演義》著力描寫的人物。然而﹐作為一員武將﹐僅有忠義之心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萬夫不當之勇。於是﹐《三國演義》又用大量筆墨將關羽刻畫為一個出類拔萃神威勇武的英雄。像第五回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第二十五回和第二十六回的關羽「誅顏良、文醜」﹐第二十七回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等﹐這些典故﹐數百年來為人津津樂道。其實﹐歷史上的關羽並非如此神勇﹐向上述業績﹐有的屬張冠李戴﹐並非關羽所為﹔有的虛偽誇大﹐與事實不符﹔有的無中生有﹐乃羅貫中憑空神來之筆。
  關羽溫酒斬華雄即屬張冠李戴。《三國誌·孫堅傳》載﹕「孫堅舉兵與關東諸州郡共討董卓﹐孫堅與董卓合戰於陽人(今河南臨汝境)﹐大破董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斬華雄者實為孫堅﹐且華雄其人亦無特殊表現﹐難言其武藝高強。然而到了羅貫中筆下﹐先表華雄威風八面﹐連斬關東軍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員上將﹐使袁紹等諸侯大驚失色﹐後將孫堅的功勞轉記到關羽頭上﹐讓華雄死於關羽刀下﹐且設計了「酒尚溫時斬華雄」的細節。如此一來﹐關羽在書中的第一次表現﹐即樹立了神勇形象。
  關羽斬顏良實有其事﹐但《三國誌》的《武帝紀》和《袁紹傳》等述袁曹延津之役﹐並不記文醜死於何人之手﹐《關羽傳》亦只記關羽刺顏良於馬下﹐不記斬文醜﹐可知文醜並非關羽所殺。《三國演義》寫關羽誅顏良、文醜﹐顯然屬虛偽誇大。
  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在小說裡關羽的一生中﹐可說是最值得炫耀的一段經歷。歷史上﹐關羽掛印封金﹐棄曹操奔劉備﹐確有其事﹐但過五關斬六將就大可懷疑了。《三國誌·關羽傳》說﹕「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可見﹐關羽投奔劉備﹐為曹操所默認﹐而且﹐歷史上也沒有被關羽斬掉的六位守將﹐所以﹐不該有過五關斬六將之事。關羽這最輝煌的一段經歷﹐實屬小說的無中生有。
  據《三國誌·關羽傳》﹐在武勇方面﹐關羽值得炫耀的事情有三﹕一是斬顏良。漢獻帝建安五年﹐袁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二是刮骨療毒。關羽右臂曾被流矢所中﹐愈後每逢陰天常疼。醫生說矢毒入骨。需刮骨去毒。於是關羽伸臂令醫生劈肉刮骨。當時關羽正宴請諸將﹐一邊臂血流漓﹐關羽一邊飲酒﹐談笑自若。三是降服於禁七軍。特別是降服於七軍後﹐關羽威震華夏﹐竟使曹操動了遷都以避其銳的念頭。
  關羽此事﹐《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關雲長放水淹七軍」是這樣記載的﹕關羽登高觀望曹軍情況﹐見樊城城上旗號不整﹐軍士慌亂﹔城北十里山谷之內﹐屯著軍馬﹔又見襄江水勢甚急。喜曰﹕「於禁必為我擒矣。」命預備船隻水具。關平不解﹐關羽雲﹕「方今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泛漲﹔吾已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得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曹兵皆為魚鱉矣。」關平拜服。後曹兵七軍果為關羽所放之水所淹﹐於禁投降﹐龐德戰死。按歷史上於禁等七軍遭大水淹﹐致關羽擒於禁﹐斬龐德﹐確有其事﹐但關羽先命人堰住各處水口﹐後決堤放水之事卻不見記載。
  《三國誌·於禁傳》記此事曰﹕「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三國誌·龐德傳》載﹕「南屯樊﹐討關羽… …(曹)仁使德屯樊北十里﹐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又《三國誌·曹仁傳》雲﹕「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於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 …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再《三國誌·徐晃傳》載﹕「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會漢水暴溢﹐於禁等沒。」以上是曹軍參加此次戰役諸將之傳記﹐記載於禁等七軍遭水淹是因秋季大雨﹐洪水暴溢﹐隻字未提關羽決堤放水之事。
  當然﹐以上是站在曹魏一方來敘述此次戰役﹐可能失於片面。那麼就讓我們再來看《三國誌·關羽傳》是怎樣記敘此戰經過的﹕「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於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如果劉備一方對曹兵取得如此重大勝利﹐是因關羽出奇謀﹐主動放水所致﹐《關羽傳》中肯定會特書一筆的﹐可是沒有﹐記載與《於禁傳》等一致﹐是「大霖雨﹐漢水泛溢。」另外《水經注》記沔水曰﹕「樊週四裡半滄水﹐建安中關羽圍於禁於此城﹐會沔水泛溢﹐三丈有餘﹐城溢遂降。」雖然酈道元記「城溢遂降」不甚準確﹐因為樊城並未溢﹐守城之曹仁亦未降﹐但記曹軍敗於沔水氾濫是客觀的﹐並非是關羽人為因素所致。
  《三國演義》凡講到關羽﹐無時不用其神化之筆﹐「關雲長放水淹七軍」﹐系小說作者神化關羽之又一例。
  儘管以上三件事足以使關羽稱為英雄﹐但在《三國誌》中﹐關羽在劉備手下的地位不過與張飛、馬超等同﹐因為張飛等人亦均有過人之處﹐論武藝和功勞﹐都不在關羽之下。關羽地位的上升﹐是在宋、元尊關羽為「真君」和「武安王」之後。而明、清時關羽被封為「大帝」﹐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關羽由三國時期的一員大將而成為神勇﹐由人臣而位至尊﹐以及統治者對他的神聖化﹐民間對他的崇拜﹐都與宋、元以來的民間藝人及小說家將關羽描寫為忠義的化身及將其藝術化有一定的關係。
  歷史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亡人之國必先有亡人之史。中國之所以經歷多難而仍能巍然屹立著﹐有一條長流不息的歷史長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