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民初閻錫山為何叫山西土皇帝

民初閻錫山為何叫山西土皇帝

  閻錫山有山西土皇帝之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奉行「中道」的處世哲學。閻錫山歷任國民黨政府高職﹐解放前期﹐解放前夕去台灣﹐病逝台北。閻錫山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1883.10.8)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今定襄縣河邊鎮)一個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字百川、伯川﹐號龍池。
  九歲入私塾讀過《三字經》等啟蒙讀物與部分四書五經。14歲輟學隨父閻書堂(字子明)到五台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及金融投機。1900年在一次投機中慘敗負債兩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債。金融投機雖然短暫﹐但卻為閻錫山後來進行政治活動積累了原始經驗。光緒二十七年(1901)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畢業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六期。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下﹐他於1905年10月加入同盟會﹐曾會見孫中山並參與制訂了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宣統元年(1909)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返國﹐出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官、監督。不久應清朝行省鄉試﹐中舉人。任山西陸軍第二標教官﹐後任標統(相當於團長)。辛亥革命後率部起義﹐佔領巡撫衙門﹐任山西都督﹐開始掌握山西大權。以後便看風使舵﹐先投靠袁世凱表示支持他當皇帝。袁死後又投靠北洋軍閥段祺瑞。
  1916年7月任山西督軍兼省長。
  1917年9月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爆發。他秉承段祺瑞的旨意﹐派兵赴湖南同護法軍作戰﹐遭慘敗。在北洋軍閥混戰的年代﹐他朝秦暮楚﹐進行政治投機﹐並乘機將部隊擴充為12個旅。
  1927年6月在北伐戰爭取得很大勝利的形勢下﹐他自稱北方革命軍總司令﹐懸掛青天白日旗﹐隨即將軍隊擴編為8個軍。7月在山西進行「清黨」﹐迫害共產黨人。
  1928年2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參加對奉系軍閥張作霖部隊的作戰。3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太原分會主席、北平(今北京)分會代主席、平津衛戍總司令﹐勢力範圍擴展到河北、察哈爾、綏遠及北平、天津。
  1929年又兼任國民黨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1930年蔣介石借「編遣」之機﹐剪除異己。閻錫山同蔣介石發生尖銳的利害衝突﹐8月聯合馮玉祥反蔣﹐在北平另組國民政府﹐任主席。9月張學良在瀋陽通電擁護蔣介石﹐出兵進山海關。在蔣馮閻大戰中﹐馮、閻戰敗。閻錫山逃往由日軍佔領的大連。由於山西軍政要人都是他培植的親信﹐他仍可控制山西局面並隨時準備東山再起。
  1931年8月乘日本飛機秘密回山西﹐隱居河邊村﹐遙控太原。
  「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3月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新統治山西和綏遠兩省。他採用保境自守的策略﹐著重搞好本省建設﹐充實力量。
  1935年日軍進窺綏東﹐他提出了「守土抗戰」的口號。
  1936年2月紅軍東征﹐由陝北過黃河進入山西﹐閻軍大敗。蔣介石乘機派五個師進入山西。紅軍撤回陝北後﹐蔣介石仍不撤走。隨後他面對日軍步步進逼﹐而蔣介石也想將他吞併的形勢﹐初步接受了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採取了「擁蔣聯共抗日」的路線。抗日戰爭爆發後﹐閻錫山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9月日軍侵入山西後﹐曾在代縣組織所部積極對日軍作戰﹐並同共產黨合作抗日。在忻口會戰中﹐國民黨中央軍(郝夢齡軍長壯烈殉國)、閻錫山晉綏軍(姜玉貞旅長等將領壯烈犧牲)與共產黨八路軍曾通力合作﹐並互相配合打出了抗日戰爭第一次大捷平型關大捷。但由於雙方裝備、戰鬥力差距較大﹐以及一系列戰術、戰略失誤﹐日軍最終攻佔了娘子關、雁門關等一系列要塞﹐並於1937年11月侵佔太原。太原陷落後﹐日軍的進攻逐漸停息﹐在中日雙方戰線相對穩定後﹐閻錫山接受了蔣介石的密令﹐開始製造反共摩擦。
  1939年蔣介石發動反共高潮後﹐他於12月製造「晉西事變」﹐進攻抗日決死隊和八路軍。後來又暗中同日本侵略者聯繫﹐在抗日和降日之間進行投機。抗日戰爭勝利後﹐積極參加蔣介石發動的內戰。
  1940年到1945年期間﹐因為一度對抗戰前景失去信心﹐並且為在蔣介石的擠壓下保存實力﹐閻與日本軍隊及汪偽方面展開談判多次﹐包括1940年12月趙承綬與日本山西派遣軍(第一軍)參謀長楠山秀吉少將的第一次白璧關談判﹐1941年3月趙承綬和日方高級參謀官內中佐參加的第二次白璧關談判﹐1941年8月趙承綬與日方田邊盛武、楠山秀吉在汾陽簽訂《晉綏軍和日本軍基本協定》和《停戰協定》﹐1942年5月閻本人與日方山西派遣軍第一軍司令官巖松義雄中將﹐參謀長花谷正少將進行的安平談判(由於閻方在軍火方面要價太高未取得結果)﹐1945年6月閻本人與日軍華北派遣軍參謀長高橋坦有進行的瑤圃談判以及1945年8月初閻與日方山西派遣軍參謀長山岡道武進行的司馬村會談。抗日戰爭後期﹐閻錫山為了所謂的保存實力﹐與日方進行了多次談判﹐並且進行了互換控制地盤、配合進攻抗日根據地以及經濟上互相協作等一系列不光彩的舉動﹐但在抗日民族大義面前﹐再加上蔣介石的牽制與拉攏以及其部屬、親信趙戴文等的堅決反對﹐因此始終未邁出公開投敵這一步。
  1945年9月派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部侵犯上黨解放區﹐三萬餘人被殲。隨後﹐在解放軍的打擊下﹐他的部隊不斷被殲﹐所佔地區日益縮小﹐到1948年7月﹐只剩下太原和大同兩座孤城﹐但仍繼續頑抗。
  1949年3月逃往南京。6月在廣州任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12月到台灣。
  1960年5月23日病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