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寶寶溢奶 約9成1歲前可自行完全緩解

寶寶溢奶 約9成1歲前可自行完全緩解

寶寶溢奶 約9成1歲前可自行完全緩解

溢奶在未滿一歲的寶寶是相當常見的,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蔡宜珊表示,溢奶通常發生在寶寶剛喝完奶後打嗝、哭鬧或活動時,尚未排空的奶再逆流回食道,並從嘴角少量流出。

蔡宜珊指出,溢奶最常發生在1到6個月大的寶寶,4個月大時為溢奶的高峰期,之後便隨著年齡增長,胃食道括約肌發育完全以及副食品的添加而逐漸改善,約9成的寶寶症狀可自行在一歲前完全緩解。

如果寶寶身長體重都正常的增加,食慾也正常就無須太擔心,可以在每次餵食完後幫寶寶排氣、拍嗝,並採30度頭高腳低姿勢以減少溢奶。但若溢奶症狀未隨著年齡慢慢改善,可能需考慮寶寶是否有胃食道逆流的疾病。

嘔吐則是其他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射,導致胃內容物從口中噴出,通常吐出的奶會離寶寶嘴角一段距離,可能同時伴隨噁心、乾嘔等不舒服的症狀。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餵食問題:臨床常見照顧者擔心寶寶吃不夠,導致餵食量超過寶寶原有的胃容量,通常發生在非親餵母奶且迅速完食的寶寶。如果寶寶體重身高在正常範圍內且正常增加,可試著分段餵食、少量多餐的方式餵食,並放緩奶量增加的速度,一般而言,每天餵食量每公斤體重150毫升∼180毫升(150-180ml/kg/day)都在合理範圍內,此熱量已足夠讓一般寶寶正常生長。

2.腸胃外原因:大多是因為腸胃外感染引起嘔吐反射,例如:腦膜炎、腎盂腎炎、中耳炎或肺炎,皆需要進一步安排檢查。

另外,極少數的原因還有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先天性腦部結構異常、水腦或腦內血腫所導致的腦壓升高也會引起嘔吐,通常會合併其他症狀例如:生長遲滯、抽搐、活力不佳等。

3.腸胃原因:腸胃道感染:常見發生在寶寶滿月後,可能伴隨的症狀有發燒、腹瀉、腹痛,臨床常見大多是輪狀病毒感染,症狀可能持續長達一週,期間仍可正常餵食,仍需注意寶寶是否有因此脫水的症狀,例如嘴唇皮膚乾燥、尿量減少等。

幽門狹窄:好發在2-4週大的新生兒,典型症狀是噴射性嘔吐,因為吃完就吐,通常寶寶表現飢餓,體重也不會增加,需要手術治療。

有時溢奶的量比較多,看起來像是吐奶,可以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如果寶寶有一半以上的頻率大量吐奶,特別是一個月以下的新生兒,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如果嘔吐物帶有鮮血、咖啡渣狀或綠色膽汁,或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持續腹脹、異常哭鬧、發燒、精神活力不佳、食慾下降、脫水或糞便有血絲黏液,需立即就診接受評估和適當治療。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