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為中國抵禦倭寇的「戰神」克虜伯大炮

為中國抵禦倭寇的「戰神」克虜伯大炮

  十三世紀後期,火藥和造炮技術從最早發明火炮的中國經阿拉伯傳入歐洲。1840年英國的尖船利炮打開了閉關自守五千年的中華古老大門。19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所掌握的幾家兵工廠中,除了上海和漢陽分別能月產六門和二門火炮外,其餘一般都只能量產迫擊炮。奉系控制的瀋陽兵工廠,雖具仿造日式十五公分重榴炮的能力,但在九一八事變後,為日寇所佔據。為了應付日益加劇的民族危機,當時的國民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其中一項即是在德國顧問建議之下,向萊茵金屬廠訂購二十四門「三十二倍十五公分重榴炮」。八年抗戰期間,裝備現代化重榴炮的炮兵第10團,承擔起了繁重的作戰任務,先後轉戰淞滬、台兒莊、豫東、武漢、潼關、崑崙關、宜昌、桂林、滇西等地。這響徹大江南北的炮聲,是東方醒獅的吶喊,更是中華民族的怒吼!
  榴彈炮是一種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面目標的野戰炮。早期中國炮兵部隊裝備的重榴炮以日式為主,主要有日本38式十五公分重榴炮、日本4年式十五公分重榴炮。日造38式是日本大阪兵工廠於1905年生產德國克魯伯廠授權的重榴彈炮,炮長1800公厘,重768公斤,射程5900公尺,需要6馬挽曳。日造4年式是大阪兵工廠於1915年根據三八式改良的,炮長2190公厘,在運動途中,炮身和炮架必須分離,各用6馬挽曳,使用92式尖銳榴彈的話,射程可達到9600公尺。1920年直皖戰爭,張作霖繳獲西北邊防軍一營38式野炮和一營38式重榴炮,以此建立了東北軍炮兵部隊的基礎。瀋陽兵工廠分別在1926年和1930年根據日造38式、4年式仿造出遼造民14年式、遼造民19年式十五公分重榴炮,與日本製造相比,性能倒也相差無幾。
  國民政府在黃埔建軍後,獲得了部分蘇俄提供的7.62cm山炮,當時的炮兵營連長陳誠曾在東征中立下汗馬功勞。1927年,張學良東北易旗,南京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但其掌握的幾家兵工廠,皆無製造重榴炮的能力,因此,中央軍擁有的重榴炮數量十分稀少。到了1930年中原大戰,中央軍炮兵總共才有十五公分重榴炮十二門,當時編組成兩個炮兵集團,投入討伐閻錫山、馮玉祥等人的戰鬥中。在津浦路對晉軍的戰場上,炮兵第2集團約有四十門各類火炮,其中重榴炮只有區區六門,為教導第1師重炮營長董慎率領的日造重榴炮四門、奉造重榴炮二門。
  炮兵後來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指出:我炮兵挽馬、馱馬過少,體質薄弱,調教不良,每遇天雨及道路不良運動,因之遲滯,影響作戰,實非淺鮮;我炮兵應備牽引車及載重汽車隊,以便炮之轉運及彈藥之補充迅速;中央軍炮兵,僅有十五生的野戰重炮十二門及少數七生五野戰炮以及其它之山炮、迫擊炮而已,一旦有事,疆場與鄰國兵戎相見,以最劣勢炮兵與最優勢敵炮相角逐,何能收戰勝之功,國軍似宜添練各種野戰炮兵及十五生的口徑以上之攻守城炮,無事則集中訓練,以收統一之功,有事分屬各軍或分置各要地,並設炮兵專門學校,造就專門人才,以為改良炮兵之基礎。
  1931年冬,中央炮兵學校在南京三牌樓成立,第一期學員學習半年後,遷往丁家橋。1935年,第四期學員隊遷南京城東湯山。新校址佔地寬廣,校舍建築頗為宏大,有著富麗堂皇的門面和辦公大樓,營房為兩層建築。據說當時只有法國楓丹白露陸軍炮兵學校可與之媲美。此外,炮校還有佔地近四十平方里的射擊場,場內道路四通八達,不僅可以試炮,還能在進行戰術演習時就地射擊。場地設置有三個觀測塔和三十個射擊觀測重掩體。炮校成立後,國民政府為改變炮兵部隊炮種不一的混亂狀況,開始著手進行整建新式炮兵的工作。
  1932年在德國顧問建議下,向瑞典博福斯軍火廠訂購博福斯山炮一批,當年就有四十八門運到,裝備了兩個新式山炮團。對於交通不發達,又缺乏機械化牽引能力的中國來說,發展可拆卸攜帶的山炮無疑是一條可行之路。但是7.5cm口徑的山炮和野炮,與重榴炮相比較,存在射程近、火力小的缺點,加上用馬挽曳或馱栽,嚴重制約了運動性能,遠遠落後於30年代的戰爭要求。
  有識之士指出:「軍團於野炮兵外,有置野戰重炮兵之必要… …現今多採用之野戰重炮為十五生的附近之榴彈炮,蓋在效力上以口徑大者為有利。又一面因築城術進步之結果,十五生的以下之口徑不能十分達破壞之目的故也。」1930年代的《戰術學教程》,還對舊式十五公分重榴炮與新式十五公分重榴彈炮作了如下扼要比較:「挽馬十五榴之運動性及射擊速度均較野炮為小,且方向移動稍為困難。然而彈道彎曲,炮彈之威力強大,與野山炮十榴並用,適於增大射擊效果,尤其是精神的效果… …汽車十五榴之射距離較挽馬十五榴稍為長大,且方向移動容易。概與挽馬十五榴服同一之任務,並適於遠距離之對炮兵戰及其它之遠戰」。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