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列史正傳] 2010年7月1日「歷史上的今天」特別帖

2010年7月1日「歷史上的今天」特別帖

胡安·裴隆

胡安·多明戈·裴隆(Juan Domingo Peron,又作庇隆、裴隆,1895年10月8日-1974年7月1日)),阿根廷民粹主義政治家,1946年至1955年、1973年至1974年期間兩次出任阿根廷總統。

生平

裴隆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一個農民家庭。16歲時進入軍事學校學習。畢業後仕途順利。1930年代後期作為軍事觀察員在義大利服役。

1943年5月,作為陸軍上校的裴隆在軍官聯合小組發動的軍事政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聲名鵲起。同年11月,他被任命為勞動和福利部長。1944年2月,又被任命為副總統,陸軍部長。

1945年10月9日,裴隆在軍隊內部的反對聲中被迫辭職,並一度遭到逮捕。隨即工會組織了大規模示威活動,17日裴隆被釋放。在1946年2月24日舉行的大選中,他以56%的得票當選總統。

裴隆上任後採取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政策。他大規模擴大了加入工會的工人數量,幫助建立了勞工總同盟。他將此稱為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後被人稱為「庇隆主義」。他強烈地反對美國和英國,沒收了這兩個國家在阿根廷的大量資產。他致力於推進國家的工業化,於1947年頒布了旨在發展國有工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他的思想成為了阿根廷政黨中的主流。1940年代後期,在他的允許下,阿根廷成為了納粹戰犯的避難地。

雖然裴隆在政治上右傾,但在1943年,他拒絕了使用軍隊鎮壓同性戀者。他還下令警察和司法系統對同性戀者採取寬容態度。他改良了探戈,還使賣淫合法化。

1929年1月5日,裴隆與奧萊利亞·提宗結婚,13年後奧萊利亞死於子宮癌。1945年裴隆與伊娃·裴隆(即著名的裴隆夫人)結婚。在她的幫助下,裴隆在勞工和婦女團體中獲得了更多的支持。伊娃於1952年死於子宮癌(一說白血病),年僅33歲。

1951年,裴隆獲得連任。但是經濟問題,高度的腐敗,以及與羅馬天主教會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他在1955年9月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下台後,他流亡到巴拉圭,後來在馬德里定居。1961年,他與夜總會歌手伊莎貝爾·裴隆結婚。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阿根廷政府更迭頻繁,經濟增長緩慢,社會動蕩劇烈。1960年代後期至1970年代前期,政府未能使經濟復甦,對親裴隆的蒙特內羅(Montonero)的游擊隊打擊不力,這些都為裴隆的回國創造了條件。1971年3月,拉努塞將軍(Alejandro Lanusse)掌權並宣布將於1973年恢復民主憲政。

1973年3月11日,阿根廷舉行了總統普選。裴隆被排除在候選人之外,但是裴隆主義黨取得了勝利,坎波拉(Hector Campora)當選總統。7月13日,坎波拉宣布辭職,為舉行新一屆大選鋪平了道路。9月23日,裴隆再度當選總統。10月,他宣誓就職,其妻伊莎貝爾同時出任副總統。

新生的裴隆政權在極左與極右勢力的衝突中生存,由於裴隆的右傾立場,恐怖事件大量發生。政府不得不頒行一系列緊急法令伊維持公共秩序。

1974年7月1日,裴隆逝世。上述問題仍未能解決。他的第三任妻子,副總統伊莎貝爾接任總統。1976年3月24日被軍事政變推翻。

裴隆被安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1987年墳墓遭盜掘,遺骨的雙手不翼而飛。至今此案仍未破獲。

時隔32年,在2006年10月17日,裴隆遷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西南約64公里處的新墓,該墓地也是裴龍生前與伊娃·裴隆(即著名的裴隆夫人)的一處住所。遷墳當日即有市民歡送,又有一些反對派表示抗議。但裴隆的遺體最終還是遷到了造價高達100萬美元的新墓地,並且新墓地專門為伊娃·裴隆留出了空間,也就是說,兩人合葬已經準備妥當,單等伊娃一方的家族同意。

前任:
埃德爾米羅·朱利安·法雷爾        阿根廷副總統        繼任:
胡安·皮斯塔里尼
前任:
埃德爾米羅·朱利安·法雷爾        阿根廷總統
第一屆1946年–1952年
第二屆1952年–1955年        繼任:
愛德華多·洛納迪
前任:
勞爾·阿爾韋托·拉斯蒂里        阿根廷總統
第三屆1973年–1974年        繼任:
伊莎貝爾·裴隆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7%E5%BA%87%E9%9A%86

TOP

★1946年2月24日胡安•裴隆當選為阿根廷總統
[IMG]http://i42.photobucket.com/albums/e317/dgyysshe/Juan_Peron_con_banda_de_presidente.jpg[/IMG]
胡安.裴隆(Juan Domingo Peron)崛起於軍旅,曾參與1943年
的軍事政變,取得權力,並在短暫失勢後於1946年經由選舉當選
總統,採取不左不右,以發展國家工業為目標,被後人稱為
「裴隆主義」的施政路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