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腳踝扭傷傷及外側韌帶 易致慢性症狀

腳踝扭傷傷及外側韌帶 易致慢性症狀

腳踝扭傷傷及外側韌帶 易致慢性症狀

腳踝扭傷是臨床中非常常見的肌肉骨骼傷害之一,據三總骨科部的資料顯示,扭傷的病人大約有八成會傷到外側腳踝韌帶,常見為前距骨腓骨韌帶,有時合併有其他的傷害,包含距骨的圓頂或第五蹠骨底骨折、腓肌肌腱斷裂或脫位、表層或深層腓神經拉傷、跟骨或外側距骨撕裂性骨折,距骨下關節的扭傷,未處理好可能引起慢性的症狀。

腳踝扭傷的常見症狀包含,內側或外側腳踝處的疼痛、腫脹及瘀血,而比較嚴重的腳踝扭傷,病人常會描述受傷時好像聽到腳踝發出「爆裂聲」,這可能代表韌帶斷裂了,有時腳踝扭傷也會合併骨折,常見症狀包括疼痛嚴重、外形改變、關節異位、不穩定、瘀血嚴重及無法活動等。

三總骨科部提醒,當發生腳踝扭傷時,應找骨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接受X光檢查以確定骨折或脫臼之診斷,並排除血管及神經受損的可能,若X光檢查發現有骨折但沒有發生位移,治療以石膏固定幾週為主。

但若X光檢查發現有骨折合併位移,則以手術治療為主,因為藉著手術治療才有可能把骨折復位到原來的位置,若踝骨骨折沒有接受手術復位,不但以後無法好好走路,發生關節炎的機率也是相當大的。

急性期的治療可參考口訣:PRICE,P指的Protection(保護),受傷後應避免負重,可藉由護踝、柺杖來幫助行走;如屬嚴重扭傷,可能需接受護木或石膏固定。

而R就是Rest(休息),受傷後應多休息,避免活動;I:Icepacking(冰敷),前三天以冰敷為原則,每天冰敷數次,每次冰敷20分鐘後休息半小時再繼續冰敷,記得冰敷袋外層需由毛巾包覆,以免凍傷皮膚。

C:Compression(壓迫),彈性繃帶包紮壓迫,避免患處繼續腫脹,且有壓迫止血的效果;而E則是Elevation(抬高患肢),應抬高患肢休息,可促進血液循環,並避免患處腫脹。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