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日本對世界的影響比中國還多

日本對世界的影響比中國還多

  人類歷史的長河﹐上下幾千年﹐其中產生了非常多輝煌的文明﹐但是能夠存留至今的卻很少。我們探究其所以然﹐就不得不提﹐在文明的產生、發展中起著推動作用的創新。
  那什麼是創新?它分為思維創新、物質創新!它代表了一種先進的生產力!他又如同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哽咽住了﹐那一杯讓我們暢快無比的一杯水﹐當文明發展停滯﹐受到夭折的危險的時候﹐一下就能讓文明剝開雲霧﹐看到一片光明。
  那何為思維創新?就是我們把普通人的想法﹐經過系統的整理﹐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理論﹐再經過實踐的考驗後﹐符合實際現實情況﹐而被人們接受﹐進而引發一場社會運動﹐進而影響社會進程的一種社會行為。今天說到「思維創新」﹐就不得不提到公元前1世紀前的1000年的時代﹐那個時代所產出的思想理論、影響罕見的深遠﹐甚至至今看來也毫不過時﹐那個時代﹐奠定了幾大文明的文明特性﹐思維方式等等… …。
  西方人稱那是個「軸心時代」﹐本文稱之為「偉大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我們中國誕生了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 …﹐無數的學術門派興起﹐他們相互切磋、交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思想盛宴﹐我們稱之為「春秋時代」﹔在印度是優波尼沙和佛陀的時代﹔在巴勒斯坦是以「以利亞」為代表的先知們奔走傳播神義、施放神跡的時代﹔在希臘﹐產生了如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圖、阿基米德一系列的西方哲學先驅。
  因為﹐有了哪些偉大的人類先驅們留下的偉大指引﹐每當我們文明遇到挫折、落敗的時候﹐無不是都回顧﹐那個偉大的時代﹐重新燃起那團思想的烈火﹐尋求光明﹐啟蒙運動是這樣、文藝復興也是這樣。而我們中國﹐之所以能從傳統的文明古國消亡的魔咒中堅持下來﹐綿延不斷並且存留至今﹐不得不說我們中國人從骨子裡透出的開放性格﹐這個舉足輕重的主因。
  我們先祖們崇尚海納百川、博采眾長、不斷的與周邊的文明交融學習﹐思維碰撞﹐中華文明就此在活躍的交流中創新、發展。最終﹐形成了熔鑄力、凝聚力、生命力都異常強的中華文明。現在我們一提擅於學習的民族第一個可能想到的是「日本」﹐他們學習中國讓自己從石器時代躍進了封建時代、近代他們學習西方、成為亞洲最早走向現代文明的國家。
  但是﹐我們要知道﹐日本也屬於泛中華文明的一支﹐我們所說的中華文明、不僅限中國一國、就像伊斯蘭文明﹐是所有的中東國家組成一樣。所以﹐我們中華民族從不缺那「開放創新」的精神﹐僅僅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們文明的最高統治者﹐在壓抑著這股精神﹐他們天真的認為自己已經夠完美、夠文明、主觀的拒絕進化、刻意的迴避歷史發展的進程。但是﹐中國並沒有喪失這股能力﹐所以我們有了偉大的民國「思想的大辯論」的時代﹐西方近代文明與中國古代先賢、近代學者間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的碰撞﹐陷入了病態的中華文明好似打了一劑強心針﹐重新煥發活力。
  日本泛中華文明圈的國家也大都積極進行者思想革新﹐整個泛中華文明圈﹐引來新的一輪思想解放運動。至於為什麼﹐中國這個泛中華文明的主體國家﹐甦醒的這麼慢﹐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反正過程雖然曲折總算甦醒了﹐走出來了。
  雖說﹐可能現在的中國發展不盡人意﹐存在總總問題﹐但是欣慰的是我們走出來了﹐並且正在積極的向新時代煥發我們這個古老文明的新活力。我們吃了不創新、固步自得的苦﹐百年的恥辱。但是﹐我們也不能一位的崇眉其他文明﹐要明白我們文明能存和至今的創新的活力﹐不單單是﹐吸納別人文明的優秀點﹐被同化、而是吸納精華推陳出新﹐化別人的為己所用。
  我們有著跟西方文明一樣的先賢思想、為何不跟西方文明一樣、從自己文明的先賢那接過傳承文明的責任、取其精華﹐去其糟糠。一位的在西方的普世價值觀下生存、終究不是我們中華文明上策。對於這點﹐我們的小兄弟做的很好﹐他們從囫圇吞棗的吸取西方﹐但是他們明白了﹐這樣做﹐對傳承自身文明終究不是辦法﹐只有對自身文明進行再創造﹐讓自身文明特色與歷史時代相結合﹐並保留鮮明的特色﹐標籤﹐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在現在﹐日本用其自身傳統的東西影響世界﹐成了名副其實的泛中華文明的實際代言人﹐雖然我們不承認。但是﹐不得不說﹐對於世界﹐日本影響的更多﹐而中國真的太少。其中真理﹐不言而喻﹐大家都明白。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