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德、日、星也怕「被斷氣」!燃氣發電的美麗與哀愁

德、日、星也怕「被斷氣」!燃氣發電的美麗與哀愁

天然氣發電具備有快速啟動緊急供電的能力,最適合扮演電力供應的救火隊(尖峰負載發電廠),又因為天然氣來源的限制,可能牽涉地緣政治的角力,德國、日本、新加坡不敢過度依賴天然氣,就怕電力供應發生危機。

從世界各主要國家看出,能源規劃必須考量來源、安全、價格與風險,做適合的安排與規劃。唯獨台灣卻整個賭上了天然氣發電,把用在緊急供應使用的天然氣拿來當主電力——如果天然氣供應、運輸或操作出現問題,那815全台大跳電有可能再度重演,甚至更加嚴重。

目前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2025年,天然氣佔50%,再生能源20%,高於德、日、韓等國家。

同樣朝「非核家園」目標邁進、又必須面對供電問題的,德國是最好的借鏡案例。2011年的時候,德國宣布要全面停用核電,同時又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發展目標就是再生能源優先、天然氣第二、燃煤最好不要。


“但結果卻是,德國關閉8座核能反應爐,留下的發電空缺卻被燃煤發電填補,天然氣發電雖然一度增加,但接著開始一路下降,天然氣的發電量大幅下滑,先在2011至2013年間減少三分之一,2014年又減少24%。”

德國:燃氣發電,必須評估風險

德國又為何不用相對乾淨的天然氣來發電?最主要原因就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用歐洲天然氣供給來威脅歐盟,嚇阻德國等歐盟國家不要支持烏克蘭。但德國卻選擇了另一條路——支持烏克蘭,逐年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把天然氣從廢核的救星,變成尖峰時刻使用的發電裝置。

例如,今年4月,德國宣布要在德國南部興建2000MW的燃氣輪渦輪機的發電機組,發電量相當於2個核電廠,主要用途是在電網傳輸失效或斷電時,能在短時間內協助電力傳輸恢復到安全狀態。

用通俗的話解釋,就是有缺電危機時使用。在德國人眼中,必須考慮天然氣來源的風險,並且善用天然氣發電的特性。

日本:因貿易逆差,重新調整能源戰略

一度廢核的日本,又是另一個案例,在311大地震後一度要用天然氣替代核電,天然氣發電量一度佔了日本總發電量的四成以上,但副作用出現了,日本大量進口天然氣後,造成嚴重的貿易逆差,逼著日本不得不降低天然氣的進口與發電量。


“2014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戰略能源計劃》(Strategic Energy Plan),重啟核電,再生能源佔比25%,天然氣與燃煤各佔25%,天然氣從主角變成配角。”

跟台灣類似的還有韓國,新總統文在寅不支持核能,走向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發電,但韓國到了2030年,天然氣發電佔總發電才從19%提升到27%,再生能源則為20%。可見台灣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遠勝日本與韓國。

美國:得利於頁岩氣,燃氣比例可望超越燃煤

有沒有已開發國家天然氣發電量在增加當中?答案是美國。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資料,核能在美國總發電量佔比約20%、再生能源(含水力)16.5%,燃煤與天然氣發電不相上下,約30%,甚至有超越燃煤發電的趨勢。


“主要是因為美國頁岩氣革命之後,天然氣產量大增,讓天然氣發電成本降低,讓美國可以使用便宜又大量的天然氣發電,靠的是得天獨厚的地理與資源優勢。”

地緣政治風險,讓新加坡不敢放鬆警戒

還有一個已開發國家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新加坡。

島上全部都採用燃油燃氣複合、或純天然氣發電基礎,這樣的發電佔比有其地理因素,因為新加坡位於石油與天然氣產地,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是石油、天然氣生產國,直接透過天然氣管道賣天然氣給新加坡,俗稱的管道氣,天然氣價格比液化天然氣船便宜、運輸成本相對低、供應也比船運穩定。


“不過,新加坡與鄰國始終保持一種警戒關係,即便有來自鄰國的便宜又方便的管道天然氣,但新加坡還是花錢投資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寧可從比較遠的卡達等國家進口天然氣來用。”

這點跟德國降低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的用意是相同的,不能把天然氣來源完全交在別人手裡,「被斷氣」將是一種風險。

TOP

各國都有考量到國家安全,台灣卻盲目一直提升天然氣用量,裡頭牽涉多少利益輸送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