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疏肝理氣、降逆化痰 治梅核氣

疏肝理氣、降逆化痰 治梅核氣

疏肝理氣、降逆化痰 治梅核氣

梅核氣早期沒有明顯徵狀,只喉嚨有異物感,專心工作或睡眠時異物感會消失,閑暇或情志不暢時就會產生,但不影響進食。

梅核氣的病因,主要可分為器質性病因和非器質性病因兩種,器質性病因包括莖突過長、頸椎病、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咽肌食管肌痙攣、反流性食管炎、食道裂孔疝及胃病、咽喉及扁桃體病變、慢性鼻竇炎、環杓關節炎、咽、喉、食管、賁門早期癌腫等;非器質性病因常見有咽喉神經官能症、疑病性神經症、精神分裂症等。

梅核氣的產生,與心理疾病有很大的關係,女性好發者多於男性,常見於心理承受太多壓力的患者,壓力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脾失健運,聚濕為痰,痰氣凝結而成梅核氣。

梅核氣治以疏肝理氣,降逆化痰為主,一般服以半夏厚朴湯加減方可得到不錯的效果,方中半夏化痰燥濕降氣,厚朴行氣解結氣,茯苓健脾消痰,紫蘇芳香宣通鬱氣,氣鬱得開,痰涎得化,則痰氣鬱結之梅核氣可自除。

《古今醫鑒•梅核氣》:「梅核氣者,窒礙於咽喉之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狀者是也。始因喜怒太過,積熱蘊隆,乃成厲痰鬱結,致斯疾耳。」就點出此症狀與情緒有關。

「梅核氣」一名首見宋代《南陽活人書》,有關病證記載最早卻見於戰國晚期的《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其曰:「心脈大甚為喉營」,即言喉間有物。

梅核氣的病因起於情志不暢、七情所傷引發,所以如何學習釋放自身壓力,凡事想開些,保持正面的思考,療效會更加顯者穩固,建議也應少食煎炒辛辣食物。

若是發現喉嚨感覺有異物感,雖不影響飲食,但是持續較長時間,建議此時須找專業醫師做診斷。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