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107年起反式脂肪絕跡於食品

107年起反式脂肪絕跡於食品

107年起反式脂肪絕跡於食品

食藥署公告自107年7月1日起禁止廠商將「不完全氫化油」添加於食品中。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禁用後,雖然食品中不會有額外添加的人工反式脂肪,但為了維持食品的風味,取而代之的很有可能是飽和脂肪。

民眾若是不改變飲食習慣、控制上述食品的總量攝取,以為可以放心大吃,則還是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增加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大多數人都覺得植物油與動物油相比起來較健康,原因是因為原始植物油中含飽和脂肪酸比例低,但若是經過氫化加工的植物油,就已經失去這樣的特性,是屬於飽和脂肪較高的油脂,因此攝取上也應小心。

美國2016年1月公布的飲食指南即建議,飽和脂肪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2015年呼籲,成人如將總脂肪攝取量減少至總熱量的30%以下有助於預防肥胖、飽和脂肪減少至10%以下及反式脂肪減少至1%以下可降低慢性病風險。

多數歐美國家與WHO相同將飽和脂肪上限訂於總熱量10%,部份國家更加嚴格,如法國為8%、義大利7-10%、西班牙7-8%。」。台灣卻僅在2012年《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說明:「三大營養素佔總熱量比例範圍為:脂質20∼30%。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呼籲主管機關,除了限用不完全氫化油來避免民眾攝取人工反式脂肪外,也應進一步明定飽和脂肪建議攝取上限為總熱量10%。

一般民眾若想避開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的陷阱,在購買包裝食品時可閱讀營養標示,也提醒盡量少吃油炸、各式烘焙軟麵包、酥皮麵包、零食點心等。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