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警方不是警衛 得靠農民聯防

警方不是警衛 得靠農民聯防

中時電子報2017年8月25日 上午5:50
偷竊農產品所得不過幾萬元,案件層出不窮是因混進菜市場就認不出、銷贓快,農民咬牙切齒也莫可奈何,除非貧窮與毒品都消滅,道德教育徹底,農產竊案才可能根除,但這二者都不容易,農民必須把防竊視為日常。

農產品變成竊案主角一則以憂一則以喜,喜的是農產價格好到被覬覦,多數農民有利;憂的是竊嫌連農人汗水錢也動歪腦筋,一點都沒有羞恥心。

保護農產品安全變成雲林警方的新興勤務,全年38條路線在巡邏,從高單價的文旦、鰻魚、烏魚子,到價格波動大的蒜頭、香蕉、鳳梨、芭樂、木瓜、茂谷柑、香瓜、西瓜等都在保護之列。

從斗六文旦失竊案逮到人卻討不到賠償金案例來看,警方抓到竊賊與巡邏嚇阻的效果大致相同,但對農民而言抓到人討不到錢更鬱卒。

農產竊案不夠重大,即使失風被逮也不至於被羈押,預防還是要重於治療,農民能仰賴的資源不多,只剩警察不定時巡邏,但警方畢竟不是警衛,最有效的還是農民聯防。

目前被抓到的竊案、詐騙嫌犯大多是2、30歲,與1990年以來一連串教改不無關連,教育可以鬆綁,但非放任不管,品德教育更不是八股制約。

TOP

竊賊也很辛苦的,而且得一群好手好腳的壯丁才辦的到,
雲林這種專業的竊賊團體的確多,
我們家裡也遇過,一晚上家裡魚池養了多年的魚全被撈光,我們養的人都做不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