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韓信胯下之辱有兵法

韓信胯下之辱有兵法

  抱負遠大的韓信﹐理智地選擇了胯下之辱﹐種種考量之外﹐他從小得到《孫子兵法》的指引﹐視《孫子兵法》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可不說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鍊了韓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極點冷靜行事。
  據說有一天﹐韓信佩劍經過淮陰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販﹐如同當年沛縣街市上的樊噲和周勃一般。手腳勤快養家餬口之人﹐最看不慣韓信這種破落子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窮得吃不起飯﹐還酸溜溜地帶把劍﹐實在是討打。於是﹐在眾人的慫恿下﹐一位魯莽少年站了出來﹐橫街擋住韓信的去路﹐挑釁說﹕「別看你小子長得人高馬大﹐還喜歡佩劍帶刀﹐其實是他媽膽小鬼。」
  韓信沒有搭理他。少年更來了勁﹐扯開衣襟高聲喊道﹕「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從我胯下鑽過去。」眾目睽睽之下﹐韓信一言不發﹐久久地注視著這位惡少﹐最終彎下腰﹐匍匐在地上﹐從惡少的胯下鑽了過去。街市上爆發出哄堂大笑﹐大家都以為韓信是個窩囊廢。
  胯下之辱的故事﹐同寄食亭長、漂母飯食的故事一樣﹐是司馬遷到淮陰踏訪時收集到的民間傳說﹐生動地傳達了淮陰的鄉土風貌和韓信的性情﹐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偉大的司馬遷﹐最愛這些軼聞掌故﹐他繼續為我們講述這三個故事的結局﹐漢帝國建立以後﹐韓信被封為楚王﹐衣錦還鄉﹐找到了三位故事的當事人﹐分別做了不同的處置。對於漂母﹐韓信賜以千金﹔對於南昌亭長﹐韓信當面指斥他是小人﹐為德不終﹐扔給他一百錢﹔對於當年侮辱了自己的惡少﹐韓信對部下說﹕「此人也是一位勇士。當年他羞辱我的時候﹐我豈非不能一劍殺了他?不過﹐殺了他並不能揚名天下﹐因為忍受下來﹐才有了今天。」說完這番話後﹐韓信下令﹐提拔這位惡少作楚國的中尉﹐負責都城下邳的警衛。
  讀《史記》﹐對於司馬遷所講述的這些歷史故事﹐喜愛之餘﹐又有將信將疑之感。韓信衣錦還鄉﹐賜漂母千金﹐擲亭長百錢﹐作為民間傳說來解讀﹐是常見的因果報應的故事﹐一報還一報﹐容易理解。唯有提拔惡少作中尉的事情﹐總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胯下之辱的故事﹐千百年流傳﹐已經成了漢語的常用成語﹐引申出來的意義﹐是說一個人只有能夠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榮光。遙想當年﹐韓信匍匐下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惡少胯下鑽過﹐他那種能忍的功夫﹐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常人承受的範圍。
  蘇東坡著《留侯論》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東坡的這段名文﹐本是針對張良說的﹐不過﹐將這段話用來解說韓信﹐也許更為合適。韓信正是這樣的大勇豪傑﹐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他之所以如此能忍﹐是因為他心中有遠大的抱負。他自視甚高﹐展望甚遠﹐他捨小求大﹐忍辱負重。由此推想開去﹐青少年時代的韓信﹐究竟有什麼遠大的抱負?他在淮陰街市上帶劍獨行的時候﹐他對未來究竟有何種夢想﹐在他那年輕的心中﹐誰是崇拜的偶像?
  淮陰是水鄉﹐內外運河、張福河、二河、古黃河等多條水道在此交匯﹐河道水澤之間﹐處處是歷史遺蹟。韓信用兵﹐最善用水﹐多次依水用兵的勝算﹐都是植根於淮陰水鄉的靈氣。韓信志在將帥的人﹐他自幼熟讀兵書﹐《孫子兵法》他熟讀成誦﹐孫子其人﹐或許還有輔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就是少年韓信心中的偶像。縱觀韓信的一生﹐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兵家思想﹐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軍事生涯﹐也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性情和人生。可以說﹐《孫子兵法》﹐是了解韓信其人其事的一把鑰匙。
  《孫子·火攻篇》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意思是說﹐國君不可因一時的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怨恨而貿然作戰。合於國家利益就行動﹐不合於國家利益就停止。簡短的話語﹐將正確行動的原則講得清清楚楚。重大的行動﹐不能受情緒的左右﹐怨憤時的衝動﹐最是大忌。決定動與不動的根本﹐在於前瞻性的算計﹐合於利益就行動﹐不合於利益就停止。
  《火攻篇》接著道﹕「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意思是說發怒後可以重新喜悅﹐怨恨後可以重新高興﹐國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說﹐明君一定要對此慎重﹐將帥一定要對此警惕。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道理﹐就在這裡。補充的說明﹐更為深入明白。喜怒哀樂的情緒﹐可以變化反覆﹐國破身死的存亡﹐決然一去不回。兩相比較之下﹐孰輕孰重﹐孰是表面﹐孰是根本﹐一目了然。
  俗話說﹐人生如戰場﹐兵法就是人生哲學。當韓信在淮陰街市受到惡少挑釁的時候﹐他眼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忍辱負重﹐匍匐下地鑽胯﹐另一種是任氣使性﹐拔劍刺殺惡少。可以想像﹐韓信若是選擇了後者﹐他可能在刺殺了惡少之後﹐被惡少的同黨們所殺﹐或者是成為殺人犯而被官府通緝逮捕﹐判處極刑。如此一來﹐歷史上將不會有連百萬之軍﹐決勝垓下的韓信。韓信也不可能衣錦榮歸﹐在楚王的輝煌儀仗中接受惡少的匍匐禮拜。
  抱負遠大的韓信﹐理智地選擇了胯下之辱﹐種種考量之外﹐他從小得到《孫子兵法》的指引﹐視《孫子兵法》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可不說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鍊了韓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極點冷靜行事。想來﹐當韓信在淮陰回首往事時﹐他可能會認為自己的成功之始﹐就在應對了胯下之辱的挑戰。眼前這位惡少﹐他當年用生命挑戰生命﹐儘管是錙銖對千金﹐燕雀撓鴻鵠﹐畢竟是浪擲同樣寶貴生命的豪賭。敢做如此豪賭的人﹐也是一條血性漢子。於是﹐韓信不但寬恕了惡少﹐還起用了他。他也許覺得﹐當年的這位惡少是自己的命運使者之一?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