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最後的結局

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最後的結局

  洪天貴福(1849.11.23~1864.11.18),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長子。廣東花縣人。初名天貴,後加「福」字。登極後,玉璽於名下橫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誤稱為「福瑱」。生母賴蓮英、清代廣東省廣州府花縣官祿村人。1864年7月天京失陷,洪天貴福逃出天京(今江蘇南京),到達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貴福與當地太平軍從湖州出走,打算會合江西的太平軍後北上中原。部隊沿途被清軍緊追,10月9日部隊在江西被擊潰,洪天貴福在附近地區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軍俘獲,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禎下令凌遲處死,年僅十六歲。
  同治二年十二月曾國藩習天京形成包圍圈,李秀成入天京說天王洪秀全出走,不從。因天京缺糧,商令李世賢分四路前往江西就食,待秋禾成熟,再北返以解天京之圍。因溧陽至饒州,浮梁數百里,處處乏食,頗慮裹糧急趨為難。因趣世賢持二十日糧,道長興,廣德,寧國入江西,先踞腴區待已,於是世賢等諸王前後共分四路進軍江西。四月洪天王去世,幼天王繼位,尊為洪天貴福,赴江西就食並收集糧食四路計劃先後全部失敗,損兵折將,太平軍幾經敗績失據,天京空虛,已無力可回天。
  六月十六日天京失陷,湘軍入城放火劫掠,忠王被俘,幼天王出亡,當天京城破曾國荃初次報捷,以內城未破,未及奏報天王下落。二十三日曾國藩則奏天王已服毒身死,幼主舉火自焚。至七月十四日之折又報幼主自焚查無實據,但據忠王供則挾之出城,然湘軍兵追至湖熟圍殺淨盡。曾國藩一生處事嚴謹,極少出此錯誤。
  城方破時,幼主在王宮樓上望見清軍擁入,即攜二弟光王、明王走出朝門,由忠王率千餘人護送由太平門缺口衝出,敗回後帶幼主一人回其王府,途中因見幼主坐騎不良於行,即以已之戰馬換之,回府後與母、弟及家人哭別,護幼主至清涼山暫避。三更後,忠王率諸王及數千人,全體換著清軍服裝,再由城東太平門缺口拚死衝出,但因深夜昏暗,屢經阻礙,忠王所乘劣馬不良於行,君臣失散,忠王在清涼山被俘。
  幼主洪天貴福與忠王衝散後,仍繼續向東行,經句容向南,湘軍馬隊從後追擊,在淳化、湖熟趕上,殺斃多人,幸幼主在前隊連同殘部數百人逃至溧水,與自皖南廣德來迎的干王洪仁干會合,再由干王洪仁干、養王吉慶元、楊王李明成、譽王李瑞生等保護忠王之母及其親生二歲之子於六月二十一日自溧水至廣德,二十六日由堵王黃文金迎入湖州,干、堵二王等以湖州城小兵單,難以立都,擬至江西撫、建會侍王、康王等再入湖北會扶王陳得才,據荊、襄以圖西安。此是太平軍入贛的第五路軍,但與前四路軍目的不同。七月初三日黃文金遣弟昭王黃文英等保護幼主及忠王子往廣德,七月二十六日干王及堵王放棄湖州往廣德,二十九日至廣德,是夜放棄廣德繼續南走,繞過寧國十里分兩,干王,堵王,昭王等保護幼主為一路出浙江昌化,偕王譚元,首王范汝增等為另一路出浙江淳安約定同赴徽境。八月初三日堵王黃文金在寧國七都受傷,至白牛橋死亡,軍心乃散。
  干王繼續保護幼主率軍向昱嶺關進軍,初八日與提督黃少春,總兵劉明燈,楊芳桂作戰失利,多員主將陣亡,損失甚重。初九日折回昱嶺關至唐村,黃石潭一帶。次日至蜀口再與黃少春等相戰,並擬分路越嶺,十四日黃少春等繼續來攻,黃文英等失利,唐村,黃金嶺一帶五十里行館皆被毀。轉至淳安,徽州間之建口,十五日夜,由建口涉淺過河,已過萬餘人,未過尚有二萬餘人,正向上下兩灘搶渡,黃少春軍又來攻,失地勢,復大敗,列王邱國文等陣亡,黃吉建,忠二王殿下李容發等被俘,首王范汝增受傷逃走,降者數千人。己過河之軍於十八日在遂安東亭村與黃少春再戰,列王蕭雅泗,邱萬順率二萬餘人降(與前報過河人數不符)。干王等保護幼主翻山向昏口大溪邊一路南走。到開化縣七都村頭,二十日與副將劉明珍作戰,享王劉裕鳩,天將謝元美,李有才等陣亡。二十一日黃少春派總兵楊芳桂及劉明珍趕到,總兵王開琳派丁長勝,參將康榮詔抵開化白渡,干王等放棄開化保護幼主走玉山縣七都球,天將汪仁和率四,五千人降於康榮詔,二十二日總兵王開琳,道員王德榜,副將劉明珍等至七都球,干王等繼續向玉山進軍,一路進向江山縣,廿三日與副將劉明珍戰於常山縣草坪,方王,早王等陣亡,天將胡元興等多人降於劉明珍,同日禮王某在玉山縣徐村陣亡,天將鄭得志被俘。廿四日干王等到江西廣豐縣五都,夜與王開琳等作戰失利。道員王德榜等到江山縣新塘,天將方福泰等率數千人降。
  廿五日統領南方統帥(不知何人)及黃文英等軍在玉山廣豐間之杉溪敗於記名總兵顧雲彩所部。同日幼主堂兄洪珍元、李遠繼之侄李金信在新塘被殺,廿六日干王、佑王李遠繼等保護功主至鉛山地界,廿八日至湖坊,受黃少春、王德榜等襲擊,譽王李瑞生(李遠繼之兄)被俘,王宗譚干元、譚慶元等率三千餘人降,天將吳紹全以八百餘人降。干王等保護幼主由鉛山之陳坊過高崗至花橋,軍分兩路,干王幼主等由茶山出瀘溪縣境,黃文英等由雲際關進走福建光澤,約定會於江西新城。席寶田截於珀,黃文英等改道由杉關出飛鳶。廿九日黃文英在雲際關與道員魏喻義相戰,九月初四日,與干王、幼主、李遠繼會合於新城縣,向橫村前進,兩路僅剩萬人左右。
  席寶田於初五日抵新城,領軍晝夜行進,餐後即行,席寶田舍輜重,晝夜緊追,初九日在廣昌縣之唐坊、白水嶺追到,一度接戰,又復奔馳,席寶田令諸將不得幼主不得收隊,疾馳三十里,又遇於楊家牌,緃兵鏖擊,太平軍倦甚失措,以數千人護幼主退據廣昌、石城交界之古嶺,擊斃清軍游擊夏鴻、外委廖生達,棄嶺而退,人馬擁擠,為敵所乘,干王、佑王李遠繼、偕王譚體元等均與幼主相失,干昭二王被席寶田所俘,天將、天義寺百餘名將領被殺,約有千餘人退入閩境,席寶田追至距福建寧化縣二十餘里,太平軍巴星散無可蹤跡,恤王洪仁政、副軍師尊王劉慶漢被俘,幼主獨自伏暗處得免,潛入荒山中躲藏數日,饑甚,有一白衣人給予餅一得以充飢,越二日,下山至唐姓家,詭稱姓張湖北人,為之割禾,又越四日,出走徘徊於廣昌、石城之間,茫然不知所措,廿五日終於在石城荒谷被游擊周家良所俘,忠王次子李其祥同時被俘,囚於石城縣桂花巷桂花屋。十月五日由席寶田派員護解到南昌,由巡撫沈葆楨親鞠之,錄有口供。
  幼主時年十六歲於十月廿日、干王於廿五日皆在南昌被凌遲處死,忠王次子李其祥年僅四歲,席寶田交其幕友陳寶箴(陳寅恪教授之祖父)帶回家由陳夫人扶養成人,以近身侍婢嫁其為妻,仍住陳府,妻任管家,李其祥在外工作,又隨陳寶箴赴湖南巡撫任,生有二子一女,仍姓李,陳教授幼時常同其女遊玩。
  干王與黃文英在新城會合時,汪海洋正在瑞金,李世賢在粵北,相距不過二百餘里,席寶田須四日方可達,如能會合,局勢尚可改觀。侍王李世賢九月十三日進入福建,康王汪海洋亦於九月十五日前往福建,李世賢在漳州一帶繼續鬥爭,同治五年春左宗棠率重兵圍攻,力戰不敵,撤至永定,清兵尾追,七月往廣東鎮平投汪海洋,汪海洋因曾殺李之部將李元茂,畏罪將李世賢殺害,次年汪海洋也被左宗棠殲滅。
  幼主在江西的囚室至今尚存,位於石城縣桂花巷桂花屋。桂花屋是縣城內唯一保存較好的客家民居,該屋佔地1500平方米,有70餘間,分三進,前、中、後廳,兩側是廂房。桂花屋系原石城巨富黃性存的私宅,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1864年竣工,因廳前院內有金桂、銀桂而得名桂花屋。幼主被捕後,即囚禁於桂花屋花廳。側室為幼主臥室,花廳為供訊寫自述之所,幼主曾題詩於南壁上。現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