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蜀漢大將王平的職場智慧

蜀漢大將王平的職場智慧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其後蜀漢的軍隊領導人到底是誰,學界一直擾攘不休,通常的排序是:蔣琬、費禕、姜維,從職務上看好像是正確的,但是,別忘了,這兒問的是軍隊領導人,而不是政府首腦。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蔣琬、費禕是以政府首腦的身份管理指揮軍隊的,那姜維總算了吧,他可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將領,還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說得好,但是有一個前提不能忽略,諸葛亮畢竟死了啊,老師死了,他的學生還能有用武之地嗎?姜維真正執掌軍隊大權的時候,是在253年費禕被刺之後,已經過去了十九年。在這之前,誰又是蜀漢軍隊的實際領導人呢?
  讀《三國演義》,王平幾乎是一個很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色,除了揮刀殺魏延時表現出一絲狠勁之外,很少看到過他發飆。我們常說,一個愛發飆的人,多半是色厲內熊的傢伙,而不愛發飆的人,卻往往是狠角色。實際上,歷史上的王平就是這樣的人,反映在職場上,有五點智慧值得說一說,或能對今天的打工仔有所幫助。
  碰到性格太過相似的領導,常不得見容,此時最好別硬頂,而是選擇走人。王平在劉備陣營,屬於「解放兵」,也就是投降過來的。王平原是曹操手下的一名代理校尉。劉備發起漢中之戰的時候,他是以徐晃副將的身份參與戰爭的。提到徐晃這個人,不能不想到「治軍嚴整」四個字,曹操誇他有「周亞夫之風」,可不是隨便說的。徐晃的性格,在《太平御覽》裡有記載:性嚴,驅使將士不得閒息,於是軍中為之語曰:「不得餉,屬徐晃。」再看看王平的性格特點,陳壽評價說:王平忠勇而嚴整。二人的性格簡直太相似了。
  在徐晃手下當差,王平一直感覺憋屈,這就是職場的慣例:與領導性格太像,不得見容。史載王平經常被徐晃逼穿小鞋,受到排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王平選擇與領導來硬的,恐怕玩不轉,為何?徐晃是曹操身邊的紅人,後台太硬。王平的做法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咱惹不起,還躲不起嘛,老子不幹了。218年正好在漢中前線碰到劉備,王平非常愉快地做了「解放兵」。
  在自己瞧不起的領導手下幹活,表面功夫要做,但分內事一定要做好。劉備是個好領導,諸葛亮也是個好領導,所以,王平在蜀漢陣營過了十年的舒坦日子,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但是起碼心情是相當不錯的,沒人再給他小鞋穿了。
  到了228年,這種舒坦日子結束了,因為王平被諸葛亮安排給馬謖做先鋒,協助守街亭。馬謖是不是好領導呢?不好說,因為他當領導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平時都在諸葛亮身邊當「幕後英雄」。就守街亭的過程來看,可以發現,有兩點值得留意:一是馬謖顯然缺少好領導的素質,剛愎自負,不聽人勸;二是王平等將領大多瞧不起馬謖。跟著這樣的領導,日子自然不會好過。
  在職場中,如果遇到自己瞧不起的領導怎麼辦?王平的做法是,該反對的反對(反對上山),該堅持的堅持(堅持分兵),這是表面功夫,也是原則性問題,否則將來不好向上面(諸葛亮)交代。如果領導不配合,那就退而求其次,埋頭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盡自己所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街亭一戰,馬謖徹底完蛋了。當蜀軍水源被斷、士卒離散的時候,是王平領本部千餘人虛張聲勢斷後,收拾敗軍徐徐而退。諸葛亮是個明白人,斬了馬謖,批了魏延,卻重獎了王平,破例升為參軍,統五部兼營事(以前的馬謖干的活),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經常對別人說,我不行,適當「自輕」,有助於和諧人際關係。王平有一個不被後人認可的性格特徵,學名叫「自輕」,跟自負相反,通俗地說,就是缺乏自信。關於這個性格,陳壽直言不諱地評價:「然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但是王平的「自輕」性格完全是裝出來的,是他的職場智慧之一。
  蜀漢職場,是個典型的「一言堂」職場,誰也休想撼動諸葛亮的話語權。這一點,蔣琬知道,費禕知道,王平自然也知道。唯一不知道的人,大概就是愣頭青魏延了。過於自負的人混跡於職場,同樣會遭遇「不得見容」,小鞋那是穿不完了,人際關係也好不到哪兒去。身邊人,身邊事,魏延的教訓活生生就在眼前,王平焉能不引以為戒?
  通過適當「自輕」,王平與上中下各色人等的關係都處理得很好。諸葛亮稱讚王平「號飛軍,所向無前」,蔣琬也認為王平是個好人,在諸葛亮死後,立刻推薦王平去永安防守東吳。鬼都明白,蜀漢東南無戰事,去永安呆上幾年,功勞是少不了的,過失是不會有的,等著陞官發財吧。就連魏延這樣基本上沒有朋友的人,也視王平為他的唯一朋友,足見王平「自輕」的好處。
  機會來時,對潛在競爭對手絕不手軟。魏延死在「好朋友」王平的刀下,有人說王平充當了楊儀的走狗,其實這是不公平的。首先,魏延有沒有真的造反,咱先不說,在諸葛亮已死,軍心嚴重不穩的情況下,魏延的舉動分明是在拆台,而不是補台,這是「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確實不明智,王平有殺他的理由。
  其次,就軍事才幹來說,魏延比王平厲害。從「狹侵疑」的性格特點來分析,王平心中應該有一個結,即魏延是諸葛亮死後蜀漢軍隊第一人,也是自己攫取未來軍隊領導權的最大競爭者,姜維此時的威望對王平還構不成威脅。也就是說,即便魏延不作亂,按照其愣頭青的做派,人緣極差,王平遲早也會拿他開刀,只是時間問題。但王平不會自己動手,他跟蔣琬、費禕的關係都很好,隨便找個借口,或者下個套,都夠魏延好看的。如今機會到來,自然毫不猶豫,王平手起刀落,魏延腦袋搬家。這也是職場智慧。
  很快,王平去永安溜了一圈,回成都就做了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紮漢中,兼任漢中太守。漢中是蜀漢最主要的戰略前沿,失去漢中,蜀漢基本上就完了,因此,「安漢將軍」外加「漢中太守」,這個官職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那是國家的棟樑才能封的。而吳懿又是劉備的大舅子,年紀也老了,讓王平輔助吳懿,其實就是朝廷將蜀漢的命脈托付給了王平。如果魏延健在,恐怕輪不到王平。四年後,即237年,吳懿死,王平成了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成為蜀漢實際上的軍隊領導人。
  還有一個情況可以證明,238年大將軍蔣琬駐沔陽,王平任前護軍,署理(代替管理)大將軍(大司馬)府中事務。這就是說,蔣琬知道自己不懂軍事的軟肋,署理軍隊事宜統統交給了王平。作為一個領導人,蔣琬是成功的,內政上有費禕幫忙,軍隊裡有王平輔助,自己則樂做甩手大爺。作為一個混跡職場的打工仔,王平也是成功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再加上無競爭對手,不青雲直上也難。
  獨當一面的時候,正是顯示實力的時候。在現代職場中,領導考驗部下的實際才能,多讓其獨自完成某項計劃的實施,因為如果是多人合作,不免會出現互相扯皮的現象,難以識別誰是誰非,就難以有效識別人才。諸葛亮就是這樣的領導人,第四次北伐時,就派王平駐守南圍,以拒魏軍。在這之前,王平從來沒有過獨當一面的履歷,雖然表現不錯,但諸葛亮心中還是沒底,所以需要考核。
  領導考察自己,說明出人頭地的機會來了,如果此時還假謙虛,遮遮掩掩的,那就叫迂腐了。王平可不是迂腐之人,他在南圍顯示出驚人的謀略,用幾千人阻擋住河北名將張郃的數萬大軍的進攻,讓小小南圍,成了張郃的傷心地。經此一役,諸葛亮對王平徹底放心。
  243年,蔣琬病重,回軍涪縣,任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這又是一次獨當一面的機會,當然,這樣的機會不會太多了,因為這是王平在職場最輝煌的巔峰時刻。第二年,魏帝命曹爽統軍十餘萬伐蜀,新任領導人費禕來前線督戰,王平的表現相當出彩,他沒有採納堅守不出的建議,而是主動出擊佔據興勢山,最終擊退魏軍,取得了保家衛國的勝利。248年,王平去世,結束了他近乎完美的職場生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