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三國時期的外族

三國時期的外族

  1、烏丸:曹操親自平定的異族,北方的牧民族之一。東漢末年以幽州遼西、遼東屬國、右北平等三郡的烏丸族最為強大,他們甚至曾經一度各自稱250年,袁尚與袁熙兄弟逃至蹋頓的領地尋求庇護。為了消滅袁氏餘孽,曹操便以張遼為先鋒遠赴烏丸展開徵討,並且於白狼山大破烏丸,斬殺了蹋頓。操將降服的烏丸移至內地定居,並做為曹氏軍團中騎兵精銳部隊運用。
  2、山越:擁有強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大多分佈於丹陽、會稽、預章、鄱陽等郡,主要居住於現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帶山嶽地帶,十分勇猛且善於山地作戰,他們也會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產的銅鐵,加以鑄造自給自足,曾經屢屢襲擊漢人居住的聚落。他們平日耕植於谷地,並懂得以銅鐵製作武器與農具。陸遜向孫權提議,若不平定山越,東吳將難以經營北方,於是他親自率軍討平了山越,他並以強健者為兵士,以老弱者為農,如此共得數萬精兵。此後吳國仍然時時征討山越,以便不斷地開發江南。
  3、匈奴:中國北方(現內蒙古、山西、陝西一帶)的異族。其強大勢力曾凌駕大漢帝國,公元48年,匈奴曾經以南北兩大分支,南匈奴後來降服於東漢,並被移居至并州、涼州等地,負責防禦北方。及至188年,趁著東漢末年戰亂之際,南奴於扶羅單于與白波賊等寇擾河東與河內,並從此定居於司隸部河東郡的平陽,日後消滅西晉的就是其後代。不過在魏國時期,南匈奴還是被剝奪了自治權,隸屬於漢人的管轄下。
  4、羌:隸屬於藏系遊牧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中國西部(現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的異族,或是以遊牧為主的藏系民族,曾經多次於東漢末年造反作亂。東漢以後,羌族趁著局勢大亂之際大舉侵入了涼州領域並定居下來,開始與漢人雜居。當時羌族與當地的豪族聯手,或是獨力舉兵發動叛亂,讓東漢政權頭痛不已。到了公元184年,異族中有位叫做北宮伯玉的人聯合了漢人的邊章與韓遂,夥同先零羌發起了叛亂。叛亂的領導分子不斷更替,最後以馬騰父子兩人為首。此後羌族更是經常與其聯手,共同叛亂。
  5、氐:隸屬藏族,壓迫蜀國成都的異族。主要分佈於中國西部(現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的異族,屬於藏系,以勇猛善戰聞名。風俗雖然與羌族相似,不過較善於農耕。公元221年,馬超舉兵叛亂對抗曹操之際,氐族中的興國氐與百頃氐等部族,也加入了馬超的行列。三國時代後,由於氐族居住地介於魏蜀兩國邊界,因此時常被捲入兩國之間的戰火。到了公元304年時,氐族的酋長李雄便趁著西晉內亂之際,發兵攻打成都進而稱帝,建立了所謂成漢。李雄並以劉禪的曾孫劉玄為安樂公,繼任劉禪的爵位。
  6、南蠻:分佈於中國西南方(現雲南、貴州一帶)的異族統稱,又叫西南夷。劉備死後,曾對蜀發動叛亂,後被諸葛亮平定。所謂南蠻也就是指南方的異族,東漢時代則專指荊州南部的異族。其中最大一支的稱為武陵蠻,此外尚有長沙蠻與零陵蠻等異族。三國中提到的南蠻則是位於益州,也就是歷史所稱的西南夷。公元223年,劉備死後,益州南部諸郡相繼舉兵造反,當時越雋的夷王高定也參加了叛亂的行動。不過諸葛亮遠征雲南後,西南夷的叛亂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233年,南夷的首領劉雋就曾經再次叛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