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秦始皇是中國自由、平等、人權的締造者

秦始皇是中國自由、平等、人權的締造者

  自由,平等,人權,這些思想符號進入中國已經好多年了,但這些東西我們大多數的中國人聽起來沒什麼感覺,更多的是不屑一顧,很多人都對此很不理解,其實這種不理解是正常的,因為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就獲得了自由,平等,人權,而為我們締造這一切的就是中國最偉大的皇帝秦始皇。在此我們要真正的瞭解這些概念,就必須瞭解這些概念的來源,這些概念都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也就是歐洲封建社會的解體時期,
  首先,啟蒙運動中的自由主要指人身自由權,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只屬於我們自己,不是別人的附庸,當時的西歐處於封建社會,封建農奴對封建領主存在人身依附關係,說的通俗一點,也就是農奴不屬於自己,而屬於封建主,是封建領主的附庸,啟蒙思想家提出自由的口號是為了讓封建農奴擺脫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係,讓他們獲得自由身,我國自秦朝以後,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就是農民,而不是農奴,我們的農民是政治上的自由民,不是任何人的附庸,他們雖然在經濟上接受地主的剝削,但他們與地主並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
  其次,平等就是指法律,政治和經濟權利人人平等,啟蒙思想家提這些口號是因為在歐洲這些方面全部不平等,首先我們看法律平等的問題,在歐洲,國家並沒有統一的司法體系,(歐洲大陸統一的司法體系是拿破侖建立的),司法權利也不屬於國王(只有經過教皇加冕的才可以稱為皇帝,其餘稱國王)而是屬於封建領主和天主教會,既然司法權利屬於這些人,那又怎麼讓廣大的農奴與他們實現法律的平等呢,我們再看政治權利,在西歐封建社會,土地和爵位都是世襲的,也就是貴族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貴族,農奴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注定了要當一輩子的農奴,在一個這樣的社會怎麼能有政治權利的平等呢?
  我們再看經濟方面,當時的經濟權利主要是指稅收,在西歐稅收也是不平等的,資產階級(當然很多就是小商販)與封建貴族,還有封建教會的稅收是不同的,這也成為了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正因為西歐封建社會在法律,政治,經濟上的權利不平等,這才有了要求平等的啟蒙,我們再看中國,我們中國自秦朝以來,中國就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並且全國統一的法律體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儘管很多做不到),國家又專門的職業官僚負責行政司法工作(儘管有很多不公正),中國的地主,官員與普通農民都接受相同的法律約束,這說明中國已經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們再看政治權利,中國自秦朝以來就已經不存在某一個特定等級壟斷政治權利的局面,我國實行是察舉和科舉選拔官員的制度,這與現在通過統一的考試錄用公務員的制度性質完全相同,這樣就保證了任何人都有進入國家政治系統的權利,在古代中國,有將近一半的官員都來自中國的最下層農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中國政治生活最生動的寫照,這與歐洲封建貴族世世代代壟斷國家政治權利,封建農奴永無翻身之時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我們再看經濟權利,也就是稅收,在中國稅收也是平等的,國家實行統一的稅收制度,官員和地主在向國家交稅上一點特權都沒有,因此古代中國在政治經濟和法律上,社會各階層都是平等的,因此中國也根本不需要什麼平等的啟蒙。
  人權,西方的人權含義與我們所理解的人權的字面意思是有很大差異的,在西方最高的人權是財產權,也就是任何才都具備擁有私人財產的權利,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也是針對封建社會提出的,在封建社會農奴是封建農奴主的附庸,人都是農奴主的,當然財產也就更屬於農奴主了,封建農奴沒有任何財產權,而在古代中國,農民是有私人財產權的。
  我們如果要對社會發展有個深刻的理解,我們就必須區分「階級」和「等級」這兩個概念,階級是個經濟概念,等級是個政治概念,中國自秦朝以來就是階級社會而不再是等級社會。中國也經歷過封建社會這一歷史階段,只是這一階段開始的較早,結束的也較早,中國的封建社會主要是指夏商週三個朝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從夏朝開始,比如炎帝,皇帝,大禹,以及其他帝王的子孫的封地在哪裡,我們的歷史都記載的很清楚,到了周朝的時候,我國的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高峰,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解體時期,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儒家知識分子也提出過分封諸侯,重建封建社會的建議,秦始皇並沒有採納,而是採用了法家知識分子的建議,實行郡縣政治體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