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事論談] 這篇寫得真是太好了

這篇寫得真是太好了

這是工商時報上的文章
************************************************************************************************************************
痛苦指數該怎麼解讀?
2012-09-30 01:23   工商時報 【于國欽】
     ■經濟學家經常能洞悉兩項指標間的規律性,例如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存在歐肯法則,工資率(通膨率)與失業率構成菲利浦曲線,缺工率與失業率畫出了貝佛里奇曲線。

     ■兩項指標經過創意的整合,會有更強的描述力,以通膨率加上失業率可呈現民生痛苦,以匯率貶幅加上股價跌幅可以反映金融痛苦,以出口物價除以進口物價可勾勒出貿易條件。

     這段期間痛苦指數成了熱門話題,經常可以聽到名人、專家們拿著近月的痛苦指數變化,斥責政府無能,但痛苦指數能這樣用嗎?
.... (中略,請參見原文)
     長期觀察痛苦指數 較準

     經濟學家菲利浦是用了一個世紀的資料才發現了菲利浦曲線的規律性,由此可知我們在運用痛苦指數時也應該做比較長期的觀察,宜以年資料觀察,而不宜以月資料認定,因為月資料深受季節因素干擾,如此衡量出來的痛苦指數忽高忽低,意義不大。

     以台灣而言,每年七、八月適逢畢業生投入職場的高峰期,同時也是颱風季,無需有未卜先知之能,即可猜出這幾個月的通膨率、失業率會走高,算出七、八月的痛苦指數,然後認定經濟社會變痛苦了,以如此短期的變化,來論斷一個長期的趨勢,有意義嗎?

     我們觀察二次石油危機年代與金融海嘯年代的痛苦指數會發現,各國在這兩個年代的痛苦指數都呈上揚,但相較之下,1976~1980年的升幅要遠高於2007~2012年,若以當年台灣通膨率19.1%,痛苦指數20.3的標準看來,台灣如今哪能稱得上停滯性通膨?
****************************************************************************************************************************************
這篇主要是針對最近以痛苦指數批評馬政府的反擊,主要是說痛苦指數要看長期,另外更以 1976~1980 年的數字說明,其實那時痛苦指數更高,言下之意是馬政府做的並沒那麼差,或許比那時的財經官員好
這真是寫得太好了,我們看看 1976~1980 年前後的政府相關官員
總統:嚴家淦(1975-1978/5/19), 蔣經國(1978/5/20-1988/1)
副總統:謝東閔(1978-1984)
行政院長:蔣經國(1972 - 1978/5/19)、孫運璿(1978-1984)
經建會主委:張繼正(1973/8/1-1976), 楊家麟(1976/6/11 )、俞國華(1977/12/1 - 1984)
經濟部長;孫運璿(1969/10/1 - 1978/6/1)、張光世(1978/6/1 - 1981)
財政部長:李國鼎(1969-1976)、費驊(1976/6/9)、張繼正(1978/5/29-1981)
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1969-1984)

這時我們赫然發現,原來國民黨一直宣傳的以前那些優秀的財經官員曾經給台灣人民更高的通苦指數,孫運璿原來還比不上陳冲、施顏祥
我認為馬政府應該以陳冲、尹啟銘、施顏祥等遠比蔣經國、孫運璿、俞國華等優秀來作為宣傳重點,
這樣子馬政府的民調就會從 13%, 18% 飆高到 50% , 60% 70% 甚至 90% 吧

TOP

這位大大,你能開始質疑『統計學』其資料所代表的意義是很好
不過您又陷入「敘事錯誤」實在可惜

我們針對『事實』或是『歷史』,都必須盡可能的納入所有資料
並懷疑可能還有未知的資料,不能用如此單一的資訊下判斷

工商時報說,過去我們稱讚的官員創造了更高的『痛苦指數』
但是這篇報導很明顯的迴避掉當時這些官員為我們帶來多大的『GDP成長』『薪資成長』
以及在交互比對下『國民實質消費力成長』

我認為如果大大有『真的』去比對「全面」的經濟數據
我認為你或許會說老馬的民調會從13%、18%掉到3%、8%呢

附帶一題,最好要小心經濟學家或專家的論述

[ 本帖最後由 tan-an 於 2012-9-30 12:31 編輯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記得一句經濟學名言
十個經濟學家有十一個意見
送給你就知道這箇中的道理

TOP

拼經濟也不要拼到亞洲最後一名吧.拿什麼數據來都沒辦法混淆這鐵的事實
韓國人的薪資都加了4萬元了還是不怕會沒有競爭力.台灣薪水只增加了4千
就說會沒有競爭力.這不是無能不然是什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mrs1Jd74Xs

TOP

拼經濟.在台灣首重學者與媒體加油添火加醋.有效嗎?
中國的進步讓我感覺我們似乎停滯不前.高速公路上所見皆是滿載的貨車.反觀國內是轎車居多.
現階段的治國真是黑暗期.
國家有難當務之急是招募人才.提攜有濬之士.嘗試讓年輕一備掌權.年過60者退居二線吧!
太保守的策略將導致下一輩者苦頭吃不完...

TOP

等大家不太想搶考公職時,就是民間企業好過公職了!
但是永遠是保守的公職在制定政策,追得上變化萬千的世界嗎!?
拋開藍綠的框框,台灣才有未來吧!

TOP

講那麼多~有??~馬大還不是不聞不問~最腦的是明明就很爛還要包裝~包裝對現實來說有用??你看~~飲料暿~麵包暿~便當暿價~水煎包10元便12元便15元~泡麵暿價~~買不起房屋你說勒~~~這誰的錯~~~阿的扯到最後~~誰叫你們把票投給他~~~
基本上那謝數據都還是有效的~~除非人為的作假啦~

[ 本帖最後由 ctmkjj 於 2012-10-8 11:16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