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犬皮膚疾病

犬皮膚疾病

犬膿皮症多為繼發性.引起發病或週期性發生的原因包括:
1細菌或病原特性
2影響動物皮膚保護機制或降低免疫力的潛在或相關因素
3宿主本身的免疫反應能力不足或缺乏。

過敏性皮膚炎、跳蚤過敏、食物過敏及接觸性藥物過敏皆有報告;加上毛髮長度、油膩程度、鱗屑或痂皮形成程度及動物習慣等,便會使病情更為複雜。

另外,必須一併列入考慮的疾病還有:外寄生蟲感染(毛囊蟲、疥癬蟲、恙蟲及跳蚤等),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不足、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或性荷爾蒙紊亂),代謝異常(角化功能不良、原發性皮脂漏皮膚炎),毛囊發育不全及免疫系統問題。

犬隻發生週期性膿皮症的最主要前置因子是葡萄糖皮質素的不當使用,特別是長期投藥或使用長效劑型。若不能徹底處理潛在疾病或對症狀作正確的診斷,常會出現治療無效的結果;最常出現慢性或週期性膿皮症的例。
濕疹
1. 濕潤: 雨中行走,犬頻頻洗澡,持久下痢(濕疹發於肛圍), 慢性鼻溢液(濕疹發於鼻孔部)
2. 污垢蓄積: 發汗及污垢物蓄積而分解
3. 物理刺激: 冰雪,凍傷,高熱,日光直射
4. 昆蟲寄生或刺激: 蚊,蚤,蝨
5. 化學刺激: 不良肥皂,汞軟膏,石碳酸,石油
6. 消化系統病: 胃腸病引發濕疹,概因異常發酵產物之吸收
7. 皮膚薄弱: 年幼被毛交換期,犬過實過肥,慢性病
8. 內分泌擾亂: 性線分泌減少,則皮脂分泌減少,被毛乾燥。
睪丸發育不良,或腫瘤。
9. 過敏性
10. 內寄生蟲
疥癬
本蟲寄生皮膚時,會在真皮層穿孔造成皮膚隧道。每日可穿孔2-3mm在真皮內寄生,吸取淋巴液及皮膚細胞 ,造成嚴重搔癢和皮膚抓傷,結果致使皮膚發炎。被寄生部位被毛脫落變稀疏,皮膚變厚,曲皺並蓋覆許多 皮屑。狗較易發生於後腳關節部,肘部,口唇和毛根部。嚴重時可致宿主消瘦 甚至死亡。
犬疥癬蟲症(Canine Scabies)
患部最初出現於患犬的耳朵外緣、肘及後踝關節,再逐漸擴及全身;患部會脫毛、結痂、劇癢。常因搔癢而繼發細菌感染,以致化膿、惡臭等情形,但如悉心自持續治療,均可控制而痊癒,犬穿孔廯蟲,寄生於真皮內,傳染力特別強,由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此蟲偶而會叮咬人類引起劇癢,但不寄生。

毛囊蟲
寄生在動物的毛囊或皮脂腺內狗在年幼時易感染此病,短毛,營養不良,患有消耗性疾病,尤其是犬瘟熱,或過度洗澡尤其是使用鹼性肥皂。在健康的老年狗皮膚也可發現此蟲。所以此症是當某種因素共同存在下,才會出現病症。
危害: 毛囊蟲侵入毛囊及皮脂腺寄生引起慢性發炎,而使上皮增生變厚,並脫毛,當細菌二次感染時,便造成皮膚長膿皰或膿瘡。往往由於毒血症或消瘦而造成死亡。

毛囊蟲症(Demodicosis)
通常在健康的皮膚,即有少量毛囊蟲存在,當犬隻體弱或不全時,該蟲即大量繁殖,侵佔毛囊,而造成脫毛。如再受細菌受染,則惡化為毛囊炎、膿皮症等。較輕的禿毛型,多發於臉部及嘴角,大都可治療;如病情惡化,則延及全身成為頑固的皮膚炎,並會發出惡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