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血便、體重減輕 恐大腸癌

血便、體重減輕 恐大腸癌

血便、體重減輕 恐大腸癌

漫畫家蕭言中因大腸癌逝世。醫師提醒,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應定期篩檢,尤其發現血便、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最好就醫諮詢,早期大腸癌容易治癒,五年存活率逾九成。

漫畫家蕭言中二○一九年確診大腸癌末期,享年五十八歲。他以單幅漫畫作品如「童話短路」打響名號,跨足劇場、主持等領域,生前最大夢想是打造漫畫之城。

大腸癌曾蟬聯十大癌症首位十五年,直到今年肺癌首度躍升第一。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大腸癌好發於六十歲到七十歲,早期息肉還小沒有症狀,從息肉開始演變成癌症,一般需要五到十年時間。

當息肉發展到有腫瘤、出現症狀時,糠榮誠說明,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大便習慣改變,例如從每天一次變成一直跑廁所,等到腫瘤越來越大則會便秘。

他提醒,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甚至流血,很多人誤以為流血是因為痔瘡,其實大腸癌是糞便帶有血跡,痔瘡是血便分開,兩者不同,另外就是健檢發現莫名其妙體重減輕,尤其男性意外有貧血狀況等,都要儘快就醫檢查。

此外,大腸癌會遺傳,當父母或兄弟姊妹有息肉,風險會增加二到四倍,本身有息肉的患者,每二到三年做一次檢查,如果一等親中有人罹患大腸癌,四十歲後就要篩檢,有助及早發現治療,早期大腸癌診療五年存活率逾九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補助五十到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早期不會有症狀,最重要的不是注意症狀,而是篩檢。

他建議政府應把篩檢補助提前,因近幾年看到台灣四十五到四十九歲的年輕大腸癌患者快速增加,其嚴重程度,男性加上女性的人數,恐怕是世界第一,台灣就是大腸癌王國。邱瀚模重申,早期如○期、一期幾乎都可以根治,有症狀往往已經是第二或第三期,「最重要還是篩檢」,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大家都知道應該要做檢查,但都不做。

邱瀚模強調,一百名糞便潛血受檢者中,約只有七到八人呈現陽性,需要進一步大腸鏡檢查,台灣目前符合五十歲到七十四歲規定,固定在做糞便潛血檢查者約僅四成,其他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篩,還有三成連篩都不篩,年齡增加本身就是一個生病的風險,籲民眾要有這個觀念。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