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皮膚癌高危險群 做好防晒小心預防

皮膚癌高危險群 做好防晒小心預防

皮膚癌高危險群 做好防晒小心預防

美國總統拜登、演員休傑克曼都傳出罹患皮膚癌中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台中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指出,一名70多歲老翁因長年擔任導遊造成「慢性光老化」,紫外線穿透進皮膚內的細胞之後導致基因突變形成惡性「基底細胞癌」;另有一名80多歲老農婦因為種田日曬導致「鱗狀細胞癌」再度復發。因此,她提醒,發現皮膚有莫名痣、斑,請就醫檢查,若確認是皮膚癌,立即採手術切除、後續追蹤即可。民眾平時要做好防曬,外送員等戶外工作者是罹患皮膚癌的高危險群,更要小心預防。

鍾佩宜說,家住台中的一位70多歲退休阿伯,因長年擔任導遊工作、經常曝曬太陽,在臉部的鼻頭和眼頭的位置分別長出1顆0.5公分左右、形狀不規則的黑痣,臉上還有很多曬出來的斑斑點點,到茂盛醫院皮膚科就診,經檢查及組織切片化驗,驚覺是惡性的「基底細胞癌」;另一位在嘉義種茶的80多歲老婦曾經得到惡性「鱗狀細胞癌」,近期臉部又冒出1顆不到1公分的黑斑,有高度警覺性的家人立刻帶給她診治,才發現老婦的「鱗狀細胞癌」再度復發。

鍾佩宜說,不管是老翁的「基底細胞癌」,或是老婦的「鱗狀細胞癌」,在手術切除之後,目前均狀況良好,不需服藥或塗抹藥膏,後續只要持續每3個月追蹤,觀察有無覆發,並檢查淋巴結變化;若狀況維持良好,就可循序再改為半年、1年之後再回診即可,鍾佩宜建議最好追蹤5年為佳。民眾可時常觀察身上皮膚,一旦發現皮膚上有莫名的痣或斑,請速就醫檢查。若確認是皮膚癌,立即手術切除、後續追蹤即可。若拖延太久,讓腫瘤長得太大,切除的範圍也會隨之擴大。如果拖延太久不處理的話,病灶處會因侵蝕而出現潰瘍,進而引發細菌感染,不可不慎。

鍾佩宜指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都是常見的皮膚癌種類,長期日曬下產生的「慢性光老化」會對皮膚造成傷害,當紫外線穿透進皮膚內的細胞之後容易導致基因突變,就容易形成癌症,所以可發現多數皮膚癌會出現在臉、手臂等容易接觸陽光的部位。像老婦臉上皺紋既多且深,比一般老婦還要嚴重許多,這就是「慢性光老化」的特徵。鍾佩宜進一步解釋,老年人的累積日照的時間較長,加上免疫力也較弱,免疫力細胞無法將惡性細胞壓下去,所以罹患皮膚癌的機率就會大增。統計發現,「基底細胞癌」發生率約佔70%排名第1,第2名為「鱗狀細胞癌」約佔30%,至於最惡性的「黑色素細胞癌」只佔不到1%。男性得到皮膚癌的機率又比女性來得高,鍾佩宜推測這可能和患者的職業及工作型態有關。再從人種來看,黃種人又比白種人不易得皮膚癌,乃因亞洲人皮膚黑色素比較多,光線較不易穿透進皮膚裡的細胞所致。不過,若同為黃種人,有人膚色淺,也有人膚色深,理論上白斬雞會比黑肉底罹患皮膚癌的機率來的高一些。

鍾佩宜建議,膚色愈白的人愈應該做好防曬,降低紫外線帶來的致癌風險。至於高危險群如:戶外工作者的外送員、司機、導遊、工地工人、農夫…等,都要做好防晒措施。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