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每3人就有1人曾罹患新冠肺炎

每3人就有1人曾罹患新冠肺炎

每3人就有1人曾罹患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發生至今逾三年,我國平均每兩至三人就有一人曾罹患新冠肺炎。亞東紀念醫院林子玉醫事副院長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患者的肌肉健康會受到嚴重衝擊。因為肌肉不僅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活化免疫細胞,也就是說,隨著肌肉流失,免疫力也會下降,肺炎死亡的風險也會增加。

研究指出,每五位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就有三位出現長達約六個月的肌肉無力或疲勞倦怠問題。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提醒,千萬別以為自己還年輕就不會有肌肉流失問題,事實上,肌肉流失速度比想像中更快,居家隔離的短短幾天內,就有可能因為長期躺在床上休養、食欲不佳、營養補充不足等問題,造成肌肉快速流失。而這樣的情況,更可以在國外研究中察覺,該研究指出,COVID-19重症者僅十天,其肌肉流失量可能為正常老化十年的二倍以上。可以見得如何改善肌肉流失問題,是國人在後疫情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

「肌肉不僅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活化免疫細胞,是維持生活品質與免疫力的關鍵之一」,陳志道主任強調,隨著肌肉流失,民眾會先感受到握力、行走能力、體力下滑,倘若不積極改善,民眾可能陷入「運動量下降→肌肉流失加劇→自理能力下降」的惡性循環,未來恐因平衡感變差而摔倒骨折,一旦開始臥床,照護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更是大幅提升。此外,肌肉也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一○%,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病菌感染增加,若肌肉流失四○%,更會導致死亡風險提升。

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家宏主治醫師建議,若想要改善肌肉流失問題,除了維持每日每公斤攝取三十大卡的熱量以外,也建議將蛋白質攝取量提升到最少一•一公克。因此,以七十公斤成人標準,每日應攝取二一○○大卡,並將蛋白質提高至最少七十七公克。陳醫師建議,為改善長新冠衝擊,民眾可以攝取更大量的食物與蛋白質,若以蛋白質攝取為例,除了民眾每日三餐都需要攝取一塊手掌大雞胸肉的蛋白質份量,為了避免攝取蛋白質的同時,增加心血管、三高的風險,更要確保蛋白質的選擇要以雞肉等白肉為主,並要以少油、少鹽、避免油炸的烹調原則。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